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宗漢

鎖定
徐宗漢(1877年~1944年3月8日),原名佩萱,原籍廣東珠海市北嶺村,生於上海,中國女權活動家 [1]  ,民主革命家,貧兒教育家。 [2]  投身民主革命洪流,領軍起義制運軍火 [2]  、提倡女權倡辦女學 [3]  ,是辛亥革命的女傑和婦女運動的先驅 [2]  ;支援各項抗戰活動,為反對袁氏獨裁 [4]  、反抗侵華戰爭 [4]  、社會公益事業做出卓著貢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摯友 [4]  和中國貧兒教育的開創者 [5-6] 
中文名
徐宗漢
別    名
徐佩萱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7年
逝世日期
1944年3月8日
職    業
女權活動家,民主革命家
主要成就
女權女學先驅 [1] 
辛亥民國功臣 [2] 
抗戰反帝先鋒 [1] 
貧兒教育先驅 [5] 
出生地
上海
配    偶
黃興
榮    譽
百年最具影響力珠海女性

徐宗漢人物生平

徐宗漢富家民革

徐宗漢,原名佩萱,原籍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珠海市)北嶺村,光緒二年(187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買辦兼茶商家庭。
徐宗漢是徐氏家族的第三代。她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裏,從小接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思想上較少封建羈絆而更多的是開放進取的精神。徐宗漢18歲時,由父母做主,許配給兩廣總督洋務委員李慶春的次子李晉一為妻,生有一女一子。幾年後,李晉一病逝,徐宗漢並沒有悲切守寡,而是毅然脱離家庭,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此時,對她影響最大的是大姐徐慕蘭。徐宗漢在大姐徐慕蘭帶動下,逐步成長為一個追求進步、勇往直前的革命女性。
徐宗漢年輕時就很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她經常外出參加社會上的進步活動。1901~1902年之間,在廣州女醫師張竹君所設的福音堂裏,她經常參加兩廣志士胡漢民馬君武等人的每週聚會,“或議論時政,鼓吹新學”。徐宗漢與張竹君私交甚篤,對張竹君興辦的醫院和女學堂等社會公益事業予以慷慨援助。 [4]  (注:時張竹君為李府家庭醫生,兩位成為好朋友,從此以後,徐宗漢與張竹君的友誼持續近50年而生生不息。 [7] 

徐宗漢同盟女傑

1906年,徐宗漢應二姐徐佩瑤的邀請,到馬來西亞半島的檳榔嶼協助橋校教學。這年8月,孫中山委託新加坡華僑陳楚楠林義順等在檳榔嶼籌建檳城的同盟會分會,由愛國華僑吳世榮出任會長,黃金慶為財政員。這時,徐宗漢“聞而善之,亟投身為會員。時助吳世榮、黃金慶、陳新政等擴張黨務,深資得力”。1908年秋,她回國路經香港,拜訪了馮自由,介紹了幾位親友加入同盟會。以後,她又接受同盟會組織的委派,與高劍父潘達微等在廣州組織同盟會分會,發展黨務。他們設立“守真閣裱畫店”作掩護,先後介紹女醫生梁煥真、陳瑞雲、羅道膺、杜樂漢等多人加入同盟會,後來還成為堅定的革命戰士。
1909年秋冬間,同盟會南方支部為籌劃廣州新軍起義,徐宗漢來到香港馮自由家。她與孫眉(孫中山的哥哥)、楊德初、陳淑子(胡漢民夫人)、盧桂屏(馮自由的庶母)、李自屏(馮自由夫人)等、用縫紉機制成青天白日旗百餘面,準備在起義時使用。起義前夕,她與陳淑子、李自屏攜帶軍火由香港乘船到廣州。她們在行裝中塞滿子彈炸藥,被褥裏還夾藏有青天白日旗,陳、李二人生怕出事,坐卧不安,徐宗漢卻保持鎮靜,怡然入睡,使清吏不起疑而未予檢查,順利到達目的地。
1910年2月11日,同盟會會員、廣東炮一營左隊三排長倪映典率領新軍起義,遭清軍圍攻、捕殺,因準備不足而失敗。當時,徐宗漢與其侄李應生等奉同盟會南方支部命令,在廣州高第街宜安裏設立機關,相約於舉義之時分頭縱火,以亂清軍耳目,與大塘鄉李福林部聯絡策應。徐宗漢按約定在宜安裏縱火,但很快被清軍撲滅,機關內藏在被褥裏的青天白日旗也被警察搜去。徐宗漢為探聽信息虛實,託莊漢翹到警署去領取,警吏傳言須物主親自前往領取。宗漢知道事情暴露,與莊漢翹趕緊逃往香港。 [4] 

徐宗漢辛亥英雌

辛亥年(1911年)三月,孫中山、黃興在廣州策劃武裝起義。起義前,徐宗漢率同一批親友,其中有其侄兒李應生、李沛基和女友莊漢翹、卓國華、卓國興、黃悲漢等,在香港擺花街同盟會機關裏製造炸彈,並將起義需用的槍械彈藥秘密運到廣州河南的溪峽。她們以溪峽的一間顏料商行為鋪面,門外貼上大紅對聯,假裝娶親辦喜事,將武器彈藥分別運到小東營各起義點。這天,由徐宗漢扮作主婦,卓國華扮作新娘,熱熱鬧鬧地“乘坐花轎,身穿紅袍”,轎內“盡是大小炸彈之類”和當晚起義所需的武器。大姐徐慕蘭也在組織接應等方面作了周密的佈置,出色完成這次明辦嫁妝,暗運軍械的任務。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黃興率敢死隊進攻兩廣督府,與清軍血戰,身負重傷,脱險後回到溪峽機關,正好遇見徐宗漢,徐宗漢急忙為其裹敷傷口。4月29日,徐宗漢為黃興改裝,避過清兵盤查,與女醫師張竹君一起護送黃興乘船到香港,進入雅麗氏醫院治療。醫師在為黃興動手術前,須經其家屬簽字,徐宗漢在張竹君慫恿下,以妻子名義簽字,手術後又盡心照顧。黃興與徐宗漢兩人志同道合,從此成為革命夫妻。
黃興出院後與胡漢民等移居九龍,在香港組織“東方暗殺團”,策劃暗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新任廣州將軍鳳山,以配合武昌起義。徐宗漢與李應生、李沛基兄弟等積極參與其事。1911年10月10日,武昌提前起義並獲成功。黃興接宋教仁急電,於1911年10月17日由徐宗漢等陪同離港赴滬,前往武昌指揮革命軍戰鬥。這時滬、寧及沿江口岸尚未光復,清軍查驗極嚴,難以通行。他們到上海後,徐宗漢求助於在上海開設醫院的張竹君。張竹君立即出面組成開往武漢戰地的紅十字救傷隊,黃興扮作醫療員,徐宗漢扮成護士,隨行的還有宋教仁、陳果夫等。他們於1911年10月28日到達武漢參加指揮戰鬥。
徐宗漢到武漢後,冒着炮火投入救護傷兵,並協助張竹君在漢陽設立臨時醫院。1911年11月27日,清軍反攻,漢陽失守,長江被清軍封鎖。徐宗漢與張竹君借紅十字會的渡船,冒險護送黃興從漢陽渡江到武昌。這時,上海已光復,江浙革命聯軍正進攻南京,催促黃興前來主持大局。1911年11月28日,黃興即與徐宗漢等離開武昌到上海。隨着南京的光復和孫中山的回國,12月31日徐宗漢隨黃興到達南京,參與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4] 

徐宗漢公益先鋒

民國成立後,徐宗漢積極投身婦女界的政治活動,為爭取婦女權益和謀求婦女的解放而參與政事。孫中山接見了她,給以鼓勵,並聘她為臨時稽勳局的名譽審議。“南北和議”後,廣東北伐軍征戰徐州後回到南京,帶回難童二百多人,黃興通知陸軍副官尋找民房為之收容。之後,成立了南京貧兒教養院,由徐宗漢負責該院工作。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未幾,黃興因討伐袁世凱失敗,經由上海逃往香港,繼而避難日本,第二年避居美國費城,此時患上了肝病。徐宗漢聞訊趕赴美國照料黃興並協助其工作。1916年6月,袁世凱在全國的討伐聲中暴卒。7月8日,徐宗漢隨黃興回國抵達上海。這時候,黃興已病魔纏身,加上回國後工作操勞過度,於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終年42歲。徐宗漢與黃興有二子。黃興去世後,徐宗漢一度住在滬濱,撫養遺孤。
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徐宗漢與上海博文女校校長李果等共同發起成立“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領導上海婦女投身愛國運動。她被推為該聯合會會長。不久,天津各界聯合會代表劉清揚等人抵達上海,她們呼籲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得到徐宗漢等人的熱情支持。徐宗漢以上海各界聯合會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全國聯合會的籌備工作,並擔任全國各界聯合會常務理事。她慷慨解囊,捐資各愛國團體開展工作。“五四”運動後,許多有志青年為追求真理,紛紛赴法國勤工儉學,徐宗漢也盡力資助,促成其行。一年之間,耗盡家財,不得不變賣住屋,生活陷於困境。 [4] 

徐宗漢女權女學

蘇俄十月革命後,由於帝國主義的干涉和連年的內戰、災荒,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陷於經濟困境。1921年,上海成立了“俄災賑濟會”,徐宗漢擔任該會的演講部主任,到各處去呼籲捐資救濟蘇俄難民。這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達,準備在《新青年》刊物之外,再創辦一個《婦女聲》雜誌,以推動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進程。王劍虹王會悟(李達夫人)等找徐宗漢商量,希望此雜誌能作為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的機關刊物出版。徐宗漢表示同意和支持,使《婦女聲》雜誌得以順利出版。
1922年2月李達和王會悟受黨組織的委託,與徐宗漢合作創辦一所培養婦女幹部的平民女校。 [8]  上海平民女校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的名義開辦,對外稱女子工讀學校,由王會悟任該校理事兼任徐宗漢的秘書。平民女校每天上半天課,專設課程,分別由邵力子陳望道、張守白、沈澤民沈雁冰、安立斯(美籍,女)、李希賢、範壽康周昌壽陳獨秀等講授。為區別於貴族女校,平民女校強調“專為平民女子設立”,其宗旨是培養平民女子掌握知識與技術,以謀求婦女的自強自立和解放。該校除專設課程外,每週還有兩小時的演講課,由教員輪流講演,內容都是關係到平民女子的切身問題。徐宗漢不僅為平民女學資助部分經費,還為辦學做了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女學不設校長,採取民主辦學的方式,由李達任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教員、學生和校工代表擔任。女學設高級和初級班及校務工作部。第一批共招收31名女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在“五四”運動鼓舞下向往民主自由的愛國青年,如蔣冰之(丁玲)、王劍虹王會悟王一知等,還有從封建包辦婚姻束縛下解脱出來的童養媳。陳獨秀對這所由國、共兩黨合辦的女學十分重視,不僅經常過問學校的情況,還擔任社會學課程,多次到校講授政治時事。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指示,從蘇聯回國的、到上海彙報工作的、或在滬短期停留的黨員幹部,都要到女學去作演講報告。如劉少奇張太雷惲代英、施存統(復亮),都到女學作過時事政治報告,深受師生歡迎和好評。這所學校雖然存在時間不長,卻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這是與徐宗漢的努力分不開的。隨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發展,徐宗漢與廖仲愷何香凝國民黨左派,真誠地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摯友。 [4] 

徐宗漢矢志抗戰

抗戰時期的徐宗漢(右二) 抗戰時期的徐宗漢(右二) [9]
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徐宗漢又去接辦她於1912年創建的貧兒教養院,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決數百貧苦兒童的温飽與教育問題。她還在安徽創辦了一所農場,以作為貧兒勞動的實踐場地。1931年,為了籌措貧兒教養院的經費,她不顧自己體弱多病,遠涉重洋,赴美國向華僑募捐。時“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東北三省,為了救亡圖存的迫切需要,她把為貧兒募捐擴大到為東北義勇軍募捐,為收復東北而奔走呼喚。以後,她又去墨西哥、巴西、古巴、秘魯等國向各地華僑募捐,疾病染身仍四處奔波,幾致不起。她向華僑演講,激昂慷慨,聲淚俱下,表現出真摯的愛國情感,使華僑們深為感動而踴躍捐資,僅在墨西哥一地就募捐到45萬比索。她以個人名義,募捐到一架價值2000美元的教練機,讓人帶回祖國作為航空學校教學之用,以弘揚孫中山“航空救國”精神,激勵國人為航空事業獻身,奮勇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徐宗漢又帶着有嚴重心臟病的病弱之軀,率領部分貧兒到暹羅募捐,向華僑宣傳抗日救國。回國後,她在雲南雞山創辦貧兒院,但因經費不足,又不得不將那些流亡的貧兒送回安徽貧兒農場安置。
1940年,徐宗漢移居重慶。她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心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的英勇抗日由衷地表示讚佩,同時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表示憤恨和譴責。在重慶期間,她經常接觸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一些愛國進步人士。她與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常有往來。她真誠愛國、堅持革命和不斷追求進步的思想行動,博得中國共產黨和社會進步力量的高度評價。
1944年3月8日,徐宗漢因肝病不治逝世於重慶,享年68歲。 [4] 

徐宗漢主要貢獻

徐宗漢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知識女性掙脱封建桎梏,走向社會,投入洶湧澎湃的民主革命洪流中的傑出人物。她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不僅是辛亥革命的女傑,為同盟會在廣州分會的主要籌建者之一;也是近代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推動中國女權事業的發展。 [10]  晚年,她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傾力支援抗戰,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中華民族,作出了積極貢獻。 [1] 

徐宗漢軼事典故

徐宗漢才華橫溢

1907年,在丈夫去世之後,徐宗漢揮淚作別一對兒女,到南洋檳榔嶼與二姐徐佩瑤會合。在中華女子學校裏,為了更好地與孩子們與家長交流,徐宗漢開始自學馬來語。就像當年學英語一樣,沒有任何基礎,談不上有什麼正規的指導,全憑一腔熱情。不到半年,能以馬來語與人交流會話。二姐徐佩瑤讚賞:“小妹,你不愧是語言天才啊!”
如果不出意外,徐宗漢本可以在杏壇耕耘。在檳榔嶼,徐佩瑤、徐宗漢與孫中山邂逅了,巧合的精妙一如他們曾經在澳門的不期而遇。孫中山是來向華僑籌款的,同行者是他的朋友和戰友黃興—也就是後來與徐宗漢成了伉儷的那個湖南人。
未及正題,徐宗漢首先要作翻譯。孫中山、黃興人生地不熟,又聽不懂馬來語,她自然成了嚮導;黃興聽不懂華僑的廣州白話,徐宗漢便不厭其煩地翻譯;孫中山經常聽不明白黃興的湖南官話,又逼着徐宗漢學會了湖南話,像模像樣地作同聲翻譯。孫中山讚不絕口,黃興感激不盡。臨別的時候,孫中山對徐宗漢説:“你有如此出色的能力,應該滿天飛,去籌錢,去革命!” [10] 

徐宗漢紅色武裝

身負孫中山信任和重託的徐宗漢在1908年秋取道香港返回廣州。為穩妥、高效地開展革命活動,徐宗漢在李家附近自闢門面,與高劍父、潘達微等創設審美畫會、受貞閣裱畫店。 1909年秋冬間,為籌備廣州新軍起義,受黃興派遣,徐宗漢與陳淑子(胡漢民夫人),李自屏(馮自由夫人)由香港出發,取水路秘密攜帶軍火前往廣州。上船後,大量行李堆放在船艙女客室旁,行囊中裝滿了炸藥子彈,被褥內藏有青天白日旗。陳淑子、李自屏提心吊膽、坐卧不寧,徐宗漢為了安撫她們,同時避免敵人懷疑,於是滔滔不絕地論服裝、講化妝、談姨太太爭風吃醋一類的市並話題,表現得安之若素。在運送的這批槍械彈藥中,以體積較大,又不可重壓的手榴彈、大型炸藥的裝運較為麻煩。徐宗漢靈機一動,將手榴彈取出後成捆成捆地包好,藏在一隻只馬桶內。有一次碰上突然檢查,倉皇中徐宗漢只得一屁股坐在馬桶上,叫隨行的冒充自己兒女的孩子們對檢查人員説“媽媽在上馬桶”,騙過了敵人。 [10] 
在隨後的黃花崗起義中,徐宗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起義前,她率領侄兒李沛基、李應生等人在香港擺華街機關負責全部炸藥及軍械的保藏運送工作。槍械購自日本,因為秘密交易時來不及驗貨,運送過程中又有磕磕撞撞,很多槍械,手榴彈在拆卸過程中出了毛病。徐宗漢敢為天下先,自己找來一些技術書籍研習修理技術,不斷進行參考比照,後來連炸藥製造、炸彈裝配這些專業技術也都瞭然於胸,成了自學成才的炸彈專家。臨近起義時,為了將彈藥順利運進廣州市內,徐宗漢又導演了一出“革命新娘”的經典鬥爭故事。在廣州河南西峽,她借一顏料作坊為掩護,自己則扮成作坊外嫁的新娘。兩百多號革命戰士扮作迎親的隊伍,在喧天的鑼鼓和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取出已先期裝在顏料罐裏的武器零配件,洗淨後以明辦嫁妝、暗運武器的辦法,先將武器運送至大石街一所秘密機關,再由別的同志將武器彈藥分送至廣州各處。黃花崗起義中的絕大部分炸藥都是由徐宗漢領導的分機關組裝及運送的,孫中山,黃興知道後無不以她為奇女子。特別是她作革命新娘的傳奇故事很快傳到了當時的敢死隊隊員耳中,極大地鼓舞了他們必勝的信心和決死的鬥志。 [10] 

徐宗漢女界先行

中國近代以來隨着西學東漸,新式女子教育產生髮展,辛亥前後在社會上湧現出一批頗有影響的新知識女性。她們關心國事,振興女學,創辦報刊,組建女性團體,辦實業,投身反清革命,爭取男女平權,使女界呈現一派活躍氣象。因此,婦女的覺醒成為當時中國最亮麗的風景。 [10] 
女權運動的開路先鋒,除耳熟能詳的秋瑾何香凝外,還有湖南的唐羣英張漢英王昌國蔡蕙(蔡鍔之妹),福建的林宗素,浙江的尹鋭志尹維峻姐妹、沈佩貞,廣東的徐宗漢、張竹君張昭漢(後改名張默君)、杜清池,江西的吳木蘭,江蘇的吳芝瑛等人。不過,辛亥革命時期的女權運動只限於一部分先覺知識婦女,未能喚醒廣大勞動婦女一道投入到鬥爭中去,縱然有思想和熱血,不免力量單薄,敵不過傳統社會的歧視。但它仍有着不可磨滅的價值,如果説,戊戌變法是一次大的思想啓蒙運動的話,那麼同樣也要肯定辛亥革命時期婦女鬥爭的巨大啓蒙作用。辛亥時期,在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呼聲中,在先進婦女驚世駭俗的言行中,封建禮教的根基有相當大的觸動,社會習俗社會風氣道德觀念因之發生了根本變化。 [10] 

徐宗漢戰火結情

黃興 黃興
徐宗漢與黃興的愛情故事頗富傳奇色彩。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廣州起義爆發。黃興作為起義的總指揮,率隊進攻兩廣總督府。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在與清軍的血戰中,黃興身負重傷。在機關隱蔽時遇見在此接應的女同志徐宗漢,並得到徐宗漢悉心關照。4月29日,徐宗漢為黃興改裝,避過清兵盤查,從十字碼頭護送黃興乘船到香港。黃興在香港動手術時,醫院需要病人家屬簽字,徐宗漢無奈只好以妻子名義簽字。 [11]  在徐宗漢的細心照顧下,黃興身體逐漸恢復。在此期間,他們兩人感情日增,最後終於結為夫妻。 [1] 
1911年武昌爆發,黃興接宋教仁急電,急忙與徐宗漢一道離港赴滬,前往武昌,準備親自指揮革命軍戰鬥。然而這時滬、寧及沿江口岸的清軍查驗極嚴,很難過關。徐宗漢只得求助於在上海開設醫院的張竹君。張竹君立即出面組成赤十字救傷隊,黃興和徐宗漢喬裝打扮成醫療人員混入其中,與宋教仁、陳果夫等一道開往武漢戰地。到達目的地後,黃興立刻投入了戰鬥,而徐宗漢則冒着炮火救護傷兵,並協助張竹君在漢陽設立臨時醫院。11月27日,清軍反攻,漢陽失守,長江被清軍封鎖。徐宗漢與張竹君借赤十字會的渡船,冒險護送黃興從渡江到武昌。此後,徐宗漢又陪同黃興前往光復後的上海、南京,並參與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3年“二次革命“期間,黃興在南京主持討袁工作,他在繁忙中還寫信給在上海的徐宗漢:“弟(宗漢)在家保育兒輩,我極心感……吾責至大、至危、至暫,汝責至細、至久、至難,然則汝之責任艱鉅於吾乎!” [12] 
戰火成就了一雙患難夫妻,鬥爭自始至終貫穿於二人的愛情和生活中。黃興在病危時對探望的朋友説:“她不是內助,她根本是並肩作戰的夥伴、戰友,而且,她的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強,尤其是比我強。”

徐宗漢家庭成員

徐宗漢家世

北嶺村徐鈺亭、徐寶亭、徐榮村等兄弟自鴉片戰爭初期從珠海來到上海闖蕩創業,由於他們目光敏鋭,勤勞幹練,精明過人,不久便成為洋行買辦、商界鉅子,繼而以發展中國民族工商業的超人業績顯達於世。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首屆世界博覽會,徐榮村將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12包運到倫敦參展,由於絲質上剩,被評為“會中第一”而奪得金、銀獎各一項,英國維多利亞女皇親自向他頒發獎牌、獎狀。徐榮村成為中國參加首屆世界博覽會並獲得大獎的第一人。徐寶亭的兒子徐潤是徐氏第二代中的商海奇才,他涉足廣泛,由一個買辦逐步成為李鴻章倚重的洋務官員和擁有多間企業的民族工商業家。 [4] 

徐宗漢親屬

伯父:徐潤,實業家
中為徐宗漢的姐姐,女子北伐隊隊長徐慕蘭 中為徐宗漢的姐姐,女子北伐隊隊長徐慕蘭 [12]
此圖有另一説明:1911年,徐宗漢(中坐者)任廣東北伐炸彈隊隊長時,與隊員(右起)李應生、卓國興、李沛基合影於南京留守府。 [7] 
父母:(不詳)
大姐:徐慕蘭 [13] 
二姐:徐佩瑤
堂弟:徐申伯
小姑:許佩書
侄子:李應生李沛基
配偶(第一任):李晉一,兩廣總督署洋務委員李慶春的次子
子:李應強
女:李若鴻
大伯(李晉一之兄):李紫石,李慶春的長子
嫂(李紫石之妻):徐慕蘭,也是徐宗漢的大姐
配偶(第二任):黃興
子:黃一美
子:黃一球

徐宗漢後世紀念

徐宗漢紀念活動

對於徐宗漢的逝世,各界表示了沉重的哀悼。柳亞子先生為其寫下輓詩:“南社湖湘幾雋流,兼資文武克強遒。頗聞儷侶儕蘄國,曾共潛師襲廣州。白髮今悲辭濁世,黃花昔與賦同仇。周嫠恤緯艱危甚,病榻巴渝積憤留” 。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之際,她被家鄉選為“百年最具影響力珠海女性”。 [12] 

徐宗漢徐宗漢衝農場

宣城茆市衝農場是辛亥革命先輩徐宗漢女士在南京白下路創辦的“開國紀念第一貧兒教養院”的實驗基地,也是中國較早的寓教於農的社會救濟性質的農場之一。
徐宗漢認為,中國幅員遼闊,土地資源豐富,農、林、牧業亟待發展,迫切需要這方面的建設人才,遂決定創辦宣城茆市衝農場,為教養院學生提供生產實驗基地,把教學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從而達到勤工儉學,以場養院,培養人才的目的。1932年,徐宗漢女士通過與安徽省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宣城縣長周君南(黃興的學生、同鄉)的關係,在宣城縣境內尋找場址。周君南選擇了縣內茆市衝為場址,建議徐宗漢女士前往考察。徐女士實地勘察後認為:這裏地勢開闊,氣候温和,土質肥沃,雨量充沛,宜農、宜林、宜牧、宜養殖,有發展前途,遂接受周君南意見,決定在此建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佔領宣城,鄉親父老紛紛逃離家園。徐宗漢女士避居重慶,蔡乾九先生去了雲南,章祥齋避難於雙橋。為了支撐農場事業,徐宗漢女士又派黃興先生舊部陳冶青先生來到宣城農場主持場務。不料日軍再次佔領宣城,人心惶惶,農場無法恢復。徐宗漢女士1944年去世後,宣城茆市衝農場一直無人問津。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機關復員,徐宗漢之子,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的黃一美先生,遵母遺囑,從南京來到宣城農場,意欲重振先人事業。當時由章祥齋後人章永年、章永中兩人陪同察看,久經戰亂,農場荒蕪,但田園、山林、湖泊的舊跡仍在,面對這種物故人非的荒涼景象,一美先生嘆息不已。回到南京以後,擬將農場的土地、山林、湖泊移交給政府部門管理,繼續造福於社會。後來社會部門派人前來察看,認為農場荒廢太久,沒有人力物力去開發利用,拒絕接收。黃一美先生只得另行委派原教養院孤兒出身的盧繩圃先生來場主持恢復。直到1949年4月,宣城解放以後,盧繩圃先生才離開農場。建國以後,宣城市人民政府將這一帶地方闢為國營高山洪林場,繼續造福社會。 [14] 

徐宗漢影視形象

李冰冰飾演徐宗漢 李冰冰飾演徐宗漢
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電影《辛亥革命》中,李冰冰飾演徐宗漢。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