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孚遠

鎖定
徐孚遠(1599年-1665年),字闇公,晚號復齋,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 [17]  明朝內閣首輔徐階之弟徐陟的曾孫。 [18]  中國明末清初詩人。 [17] 
徐孚遠於1642年,中舉人。明亡前,主要在松江地區活動,以科舉應試和學術研究為主。1645年,清兵南下,徐孚遠與家人等參加松江保衞戰,城破,長子徐世威戰死,徐孚遠與妻子航海入閩,奔赴唐王,被任命為大興司禮。1646年,徐孚遠以兵科給事中隨張肯堂水師沿海北上。同年八月,隆武帝殉國,魯王監國,賜徐孚遠一品服,充行人司。同年十一月,徐孚遠與陳子龍、夏完淳一起,策反清松江提督吳兆勝。1649年,遷國子監祭酒、左僉都御史。1651年,清軍破舟山,與張名振等護送魯王到廈門。1653年,作為監軍,參加張名振、張煌言北伐。1657年,受魯王和鄭成功委派,取道安南,覲見永曆帝。1660年,徐孚遠助鄭經留守廈門。1662年,隨鄭經入台,居於彰化,一面從事農耕,養家餬口,一面與在台遺民多有唱和,有組建“海外幾社”之説。1663年至1664年間,往來於閩、廣的銅山、饒平之間,逃避清廷追捕。1665年,徐孚遠去世。 [17] 
徐孚遠與陳子龍、夏允彝、彭賓等創立幾社,先後編著有《壬申文選》《史記測議》《幾社會義》《皇明經世文編》等。徐孚遠注重詩歌的社會功用。其詩歌主要見於《釣璜堂存稿》20卷。另有《交行摘稿》《南海摘草》兩書收錄徐孚遠在安南、廣東時期作品,惜原本佚。徐孚遠尤擅長以悲壯之語抒發情感,詩風豪邁蒼涼,部分作品有詩史之美。 [17] 
闇公
復齋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華亭
出生日期
1599年
逝世日期
1665年
主要作品
釣璜堂存稿
本    名
徐孚遠

徐孚遠人物生平

徐孚遠幼而聰穎

萬曆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00年1月10日),徐孚遠出生於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 [3]  徐孚遠自幼沉着敏鋭,篤志力學,精力勝於常人,晝夜讀書都不睏倦,他讀經史百家,一見成誦。七歲時,有族兄將蠻夷寫為夷蠻,老師大聲把他的族兄呵斥了一頓。徐孚遠説:“沒有害處,其在於周內史引人過犯。”那位老師領悟,説:“記誦稍微疏忽一下,就是豎子用邊鼓打人。” [5] 

徐孚遠廣結良友

崇禎二年(1629年),徐孚遠與夏允彝、杜麟徵、周立勳、彭賓、陳子龍倡為幾社,有“幾社六子會義”之刻。 [6] 
崇禎三年(1630年),徐孚遠與陳子龍、彭賓、周立勳應試南都,陳子龍、彭賓金榜題名。 [7] 
崇禎六年(1633年)九月,陳子龍、宋存楠計偕北上,徐孚遠也一同隨從。 [8] 
崇禎七年(1634年),陳子龍、夏允彝、宋存楠諸人落榜而過,專事古文詞,舉行文會,各自為伍,由徐孚遠評選。 [9] 
崇禎八年(1635年),讀書南園。 [10] 
崇禎九年(1636年),萬壽祺在金陵開文社,徐孚遠前往參與。 [11] 
崇禎十一年(1638年),選刻《幾社會義三集》。與陳子龍撰《史記測義》一百二十卷,徐孚遠手定《凡例》。又與陳子龍、宋尚木輯《皇明經世文編》五百四卷。 [12] 
崇禎十二年(1639年),徐孚遠選刻《幾社會義四集》。夏維楊、許氏舉大會於秦淮,推徐孚遠、周鍾、周立勳為前三名。 [13] 
崇禎十四年(1641年),徐孚遠選刻《幾社會義五集》。 [14] 

徐孚遠考中舉人

崇禎十五年(1642年),徐孚遠在北京考中舉人。 [15] 
崇禎十六年(1643年),宋存楠和族弟徐丙晉在會試中獲得名次,徐孚遠落第而歸。 [16] 

徐孚遠歷史評價

陳乃乾、陳洙:先生天性沈敏,篤志力學,精力過人,晝夜不倦。經史百家之言,一覽成誦。 [2] 《徐闇公先生年譜》

徐孚遠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六世祖
徐德成
耕於華亭之小蒸,仁厚好施,茹素戒殺,鄉人稱為佛子。
曾祖父
徐陟
字子明,號望湖,又號達齋,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徐階之弟,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
曾祖母
宋氏
封淑人,廣西參政宋愷之女。
祖父
徐琳
字雍卿,號裕湖,官至雲南楚雄府知府。晚年皈依佛教,法名廣溈,字警庵,又稱生生道人。
祖母
李氏
封恭人。
父親
徐爾遂
初名元誼,字行甫,太學生。
母親
顧氏
封孺人。
參考資料: [4] 

徐孚遠主要作品

徐孚遠石刻像 徐孚遠石刻像 [1]
徐孚遠在明末文名甚著,現存詩作不論質量均大有可觀。其詩風蒼勁雄渾,豪宕忠義之氣貫注其中,擅長以壯語寫悲情,面目鮮明。著有《釣璜堂集》(20卷)、《交行摘稿》,纂有《十七史獵俎》(160卷),皆已散佚。合編有《幾社會義集》(7集)。

徐孚遠史料索引

陳乃乾、陳洙《徐闇公先生年譜》 [2] 
參考資料
  • 1.    徐孚遠石刻像取自清光緒十七年(1891)徐璋繪並正書志,朱少漁刻,席雲山鐫《松江邦彥圖》。
  • 2.    《徐闇公先生年譜》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11]
  • 3.    《徐闇公先生年譜》:明萬曆二十七年己亥(一五九九)十一月二十五日,先生生。先生名孚遠,字闇公,晚號復齋,江南華亭人,家住華亭南門內河曲(華亭縣誌)。
  • 4.    《徐闇公先生年譜》:始祖德成耕於華亭之小蒸(「五茸志逸」雲:吾松地名大蒸、小蒸,在積水中,草樹蓊然,團聚成村落。按小蒸鎮至今尚存),仁厚好施,茹素戒殺,鄉人稱為佛子。(洙按:德成子名賢,孫名禮;曾孫名黼,宣平縣丞。俱以階貴,贈少傅大學士(見「華亭縣誌」「封贈」門)。)德成之玄孫陟,字子明,號望湖,又號達齋,是為先生曾祖。嘉靖二十六年丁未(一五四七)李春芳榜進士,以兄階在吏部,避不就吉士選,授兵部武庫司主事,曆本部員外郎郎中,改尚寶司丞,遷少卿,繼遷光祿、太僕、太常三少卿,進南太僕卿,尋遷光祿卿、南大理卿,升南工部右侍郎,改南刑部右侍郎。隆慶元年(一五六七),引疾旋里。嘗以私帑為倭亂時立功死事者立祠。又建義莊,捐田於義學。年五十八卒,賜祭葬,崇祀鄉賢。其宅在文貞賜第西,有師儉堂。曾祖母宋淑人,廣西參政宋愷之女。祖琳,字雍卿,號裕湖,以蔭任太常典簿,遷南前府都事,歷南中府經歷、山東運同、雲南楚雄府知府。晚年皈依蓮池大師,法名廣溈,字警庵,又稱生生道人。祖母李恭人。父爾遂,初名元誼,字行甫,太學生。母顧孺人。
  • 5.    《徐闇公先生年譜》:三十三年乙巳(一六0五),七歲。先生天性沈敏,篤志力學,精力過人,晝夜不倦。經史百家之言,一覽成誦。是年,有族兄某寫蠻夷為夷蠻,師呵叱之。先生曰:無害也,咎在周內史引人過犯。師悟曰:記誦稍疏,乃為豎子邊鼓撾人。
  • 6.    《徐闇公先生年譜》:二年己巳(一六二九),三十一歲。與夏彝仲(允彝)、杜仁趾(麟徵)、周勒卣(立勳)、彭燕又(賓)、陳卧子(子龍)倡為幾社,有「幾社六子會義」之刻。
  • 7.    《徐闇公先生年譜》:三年庚午(一六三0),三十二歲。六月,與卧子、燕又、勒卣應試南都,卧子、燕又獲雋。
  • 8.    《徐闇公先生年譜》:六年癸酉(一六三三),三十五歲。在金陵,作「陳李唱和集序」。八月,鄉試不售。九月,卧子、尚木計偕北上,先生祖之。
  • 9.    《徐闇公先生年譜》:七年甲戌(一六三四),三十六歲。是年,卧子、彝仲、尚木諸人下第歸,專事古文詞。文會各自為伍,就先生月旦。
  • 10.    《徐闇公先生年譜》:八年乙亥(一六三五),三十七歲。讀書南園。
  • 11.    《徐闇公先生年譜》:九年丙子(一六三六),三十八歲。萬年少壽祺開文社於金陵,數為大會,先生與焉(冒襄「吳次尾集序」)。選刻「幾社會義二集」。
  • 12.    《徐闇公先生年譜》:十一年丙寅(一六三八),四十歲。選刻「幾社會義三集」。與陳卧子撰「史記測義」一百二十卷,先生手定「凡例」。又與卧子、尚木輯「皇明經世文編」五百四卷。
  • 13.    《徐闇公先生年譜》:十二年丁卯(一六三九),四十一歲。選刻「幾社會義四集」。夏維楊、許氏舉大會於秦淮,推先生與周介生(鍾)及周勒卣執牛耳。是年,介生獲雋。先生援北雍例欲諮回南,使者從水道不達,致阻鄉薦。張天如慮先生艱於家食,以選政歸之,遂成「秉文一選」。時吳下惟艾千子(南英)有「艾選」,陳百史(名夏)有「五十大家」之刻;他房行社稿試牘悉統於「秉文」選中。先生之教,由是大昌(「社事始末」)。
  • 14.    《徐闇公先生年譜》: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四十三歲。選刻《幾社會義五集》。
  • 15.    《徐闇公先生年譜》: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四十四歲。中北闈李震成榜舉人(李,滄洲人)。考官為中允豐城羅小遜(大任)、侍講濟寧楊朝徹(士聰)。首題「文質彬彬」二句,次題「力行近乎仁」,三題「聖人治天下」二句(「貢舉考略」)。是年南中有幾社景風初集之刻,仍託先生名評選。
  • 16.    《徐闇公先生年譜》:十六年癸未(一六四三),四十五歲。是年,宋尚木及先生族弟丙晉會試獲雋,先生報罷南歸。
  • 17.    徐孚遠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
  • 18.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李小林,馮金朋主編,明代名人傳,哥倫比亞大學,2[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04.第78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