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子明

(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

鎖定
徐子明(1888—1972),出生於江蘇宜興徐氏望族,原名徐佩銑,字子明,後改名徐光。是宜興最早的留美學子,先後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獲取博士學位,精通六國文字,學貫中西,古羅馬史、西歐文史、傳統儒學、先秦百家,無一不精。 [2]  曾參與美國於1920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 [1] 
中文名
徐子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原    名
徐佩銑 [2] 

徐子明人物生平

徐子明(1888—1972),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八月底,先考入南洋公學,後轉至復旦公學,與陳寅恪成為同學。十九歲畢業後,於宣統二年(1910)考取清華學校首屆庚款留學,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歷史系學西洋史,不到三年獲得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遂由教授推薦赴德,進入海德堡大學專修西洋史,兩年內以《中世紀之特色》專題的論文,取得博士學位。他不僅熟悉西洋史事,除了英、德文外,又學會法、希臘、拉丁等語文。 [1] 
1915年起就在北京大學執教,講授希臘羅馬文學史與德文,傅斯年是他德文班的學生。與同事辜鴻銘、黃侃、劉師培等人熟悉,實因他受古希臘文明影響,注重固有文化的源流。1918年至1925年,因其精通外語,聘請到外交部任參事,其間參與美國於1920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 [1] 
1926年舉家南歸,自1929年起教授希臘史與西洋近古史於南京中央大學。抗日戰爭開始前一年,應雲南大學之聘,入滇教德文。九個月後到四川重慶大學教德文,途中舟中漏水,所攜中西珍貴典籍,均遭淹漬,痛心不已。1939年赴中央軍校任德文教官。隔年應四川三台龍王廟東北大學邀請,教西洋近古史和德文,校長金毓黻曾為其學生。三年後轉就重慶十兵工廠英文導師,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1] 
1946年重返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授《史通》與西洋史選粹。在物價日益高漲,生活難以維持下,於1948年夏天渡海來台,任教台灣大學歷史系,講授西洋中古史、希臘史、國史選讀等課程。廣受學生歡迎的文學院院長沈剛伯,即其女婿,讓他益顯得孤傲自立,看不起其他同事。 [1] 
1960學年度因他所開的西洋中古史課程,只有汪榮祖一個人,隔年停開。雖一師一生,在容納五六十人的普通教室,從頭到尾,沒缺一堂課,此後兩人成為忘年交。在國史選讀先後講過的古籍有《史通》《戰國策》《春秋左傳》等書,課後還在其寓所定期講《世説新語》,每堂課他都逐字講解,至1971年12月退休。可惜他不像愛新覺羅·毓鋆,很早就離開大學講堂,在台大附近的温州街,開課講授儒家經典,自《論語》到《公羊傳》,去世後從門弟子,以台大歷史系為主成立中華奉元學會,將其授課內容整理成書,在國內廣為流傳。 [1] 
徐子明自台大退休後,在東吳大學歷史系授課,更加瞧不起該校師生的國學水平,英文程度不行。在台大已經被目為“怪胎”,在此更加眼中無人。後來受到前南京中央大學同事張其昀的禮聘,到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任教。逝世後特建“子明堂”,資以紀念。 [1] 

徐子明主要作品

徐子明的遺稿由其子徐棄疾、愛女徐令儀編輯成《宜興徐子明遺稿》一書,分中文、外文兩類,全書僅有三百八十頁。 [1] 

徐子明人際關係

父親:徐斐英 [2] 
兒子:徐棄疾
女兒:徐令儀 [1] 
參考資料
  • 1.    《徐子明、陳寅恪與汪榮祖》,《南方都市報》,2018年1月15日, (GB06) 大家
  • 2.    唐培勇,徐達章與徐悲鴻,中國出版集團 研究出版社,2022.01,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