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奭

(北宋狀元)

鎖定
徐奭(985年-1030年),字武卿,瑞安縣木棉(今泰順司前墩頭)人。自幼隨父旅居甌寧(今福建省建甌縣),後返遷故里。徐奭智質聰穎,博學多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殿試作《鑄鼎象物賦》,舉進士第一,成為温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初授官著作郎,任職集賢院。祥符八年(1015年)升任直隸侍郎。天聖元年(1023年),改任兩浙轉運使。時蘇州多水患,奭築石堤,架橋樑,民樂其便,因功受朝廷褒獎。天聖四年(1026年)八月,以起居郎知制誥,出使契丹。天聖八年(1030年)四月,受封翰林學士,署理開封知府,未到半年,猝死任上,年僅46歲,墓葬泰順仙居嶺下。圖為徐奭像及聖旨。 [1] 
本    名
徐奭
武卿
所處時代
北宋
出生地
浙江永嘉郡安固縣百丈木棉村
出生日期
985年
逝世日期
1030年
主要作品
《鑄鼎象物賦》
主要成就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狀元

徐奭人物生平

徐奭名門之後

徐奭像 徐奭像
自唐以來,中原的仕人和望族為躲避戰亂,紛紛遷居江南。泰順徐氏始祖徐相,祖籍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初徙安固(今浙江省瑞安市)。唐寶曆元年(825年),定居百丈睦源(今泰順司前宮頭洋),堅持耕讀傳家,為將來徐氏家族的文風鼎盛奠定了基礎。徐氏六世孫徐暹,生於後唐明宗六年(931年),20多歲就擔任文淵閣大學士,宋雍熙四年(987年),徐暹挈眷攜子,遷往仙居村(今泰順仙居村)。徐氏入遷仙居後,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尤其是兩宋時期,進士就有徐清、徐涓、徐元德、徐元長、徐容、徐諒、徐天佑等,標誌着泰順文風進入了鼎盛時期。

徐奭省元狀元

徐奭,他在泰順度過幼年和少年時代,後跟隨其父遊學於福建甌寧(今福建省建甌縣),並從甌寧開始走上仕途,。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28歲的徐奭中狀元及第。他是温州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因他以甌寧籍考上狀元,世人多以為徐奭為福建人,以至於温州典籍記錄不詳。
徐奭繼省試奪魁後,於大中祥符五年參加殿試,一舉奪得狀元,連中兩元。
徐奭;學識淵博,善於寫詩作賦。他在廷試時所作的《鑄鼎象物賦》,其中有“為時人所推重,名噪天下”的名句:“足惟下正,詎聞公餗之欹傾;鉉乃上居,實取王臣之威重。”意為:鼎足平正,沒有聽説鼎中美食傾斜倒掉的;王朝永固,取決於君王大臣的威嚴重信。
據歐陽修《歸田錄》載,宋真宗極喜歡以文辭取士,也非常重視外表氣質和才識獨到之處。每次親賜進士及第後,必召其中文才最佳的三四個人,並列站在殿堂上,詳細觀察,然後將狀元賜予形神光明磊落的人。但有時他也會被其中的千古名句所感動,而將狀元相送。徐奭就是其中之一。

徐奭治理太湖

徐奭像 徐奭像
天聖元年(1023年),仁宗即位,蘇州水災,沖毀太湖外塘,宋廷令兩浙路轉運使徐奭與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趙賀督治水患。徐等在勘察基礎上,修成一道西堤。該堤從市涇(在蘇州平望南24裏)以北至赤門(在今蘇州葑門、盤門之間)以南,長90裏,堤上共建造橋樑18座,以便利行人。同時,又役使開江兵(大中祥符五年置開江營兵,專門修築吳江塘路)1200人,向南至浙江嘉興修築了一道長100多里的塘岸。並因此招回流民2.6萬户,墾複良田數十萬畝。他積極興修水利,加固堤岸,疏浚河渠,異流入海,解除了不少水患,得到朝廷詔書褒獎。

徐奭歸葬故里

徐奭取狀元后,曾以著作郎直集賢院,天禧二年(1018年)十一月,任開封府發解試考官,因偷拆已彌封的試卷事發,被貶為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税監。天聖元年,徐奭為兩浙路轉運使;四年(1026年)八月,以起居郎知制誥,出使契丹;五年(1027年)十月,以禮部郎中、知制誥,奉命赴滑州(今河南滑縣)祭告黃河。徐奭;因過於熱衷功名,引起同僚嫉妒,久不得升遷。八年(1030年)四月,劉太后降懿旨封徐奭為翰林學士(注:正三品),權知開封府,九月竟暴病死於任上,年僅46歲。他被封為晉寧侯,是宋代119位狀元中惟一被封侯的人。歸葬故里,墓在泰順嶺下沙墩。70多年後,宋徽宗賜其號“衝晦先生”。

徐奭人物評價

宋真宗:敕狀元徐奭皇帝制曰:竊惟入侍經筵,必資多聞博學之佐;出使藩臬,宜簡窮材碩德之臣;非聞望素優,曷得吏民帖服?今科一甲進士徐奭龍首高登,蜚聲唧唧,鰲頭獨佔,鴻譽魏魏,不特海內惟尊,抑亦天朝倚重。茲特委爾榮行,須朕簡命,宣我威信,俾國體之共尊,振爾紀綱。令君命其不褻如,朕親臨爾其懋哉!大中祥符五年八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