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堪

鎖定
徐堪(1888—1969),字可亭,四川三台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歷任財務部常務次長兼錢幣司司長、財政部政務次長、糧食部部長、國民政府主計長、財政部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等職務。 [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徐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69年7月29日
畢業院校
四川通省師範學堂
出生地
四川三台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徐堪人物生平

徐堪,原名徐代堪,字可亭,1888 年12 月20日(清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出生於三台縣中心鄉段家灣。徐堪自幼從父讀書。1904 年得取秀才。1906年考入四川通省師範學堂。1907 年由黃復生主盟,加入同盟會。同年10 月,徐堪參與密謀,準備參加成都起義。不幸計劃泄漏,清廷四門戒嚴捉拿革命黨人。學堂監督徐炯通知徐堪等人逃往陝西鳳翔府知府尹昌齡處另謀生路。徐堪等人步行入陝西后,又經河南到武漢待命。1908 年冬,徐堪接同盟會總部指示,經長途跋涉返川。1910年初考入四川高等警官學堂。四川保路運動興起,同盟會黨人朱之洪由重慶到成都,與徐堪密商借保路為名,進行革命。徐堪率警官及陸軍學校學生10 餘人赴川北一帶策動民軍起義。行至途中,得知重慶蜀軍政府成立,徐堪率隊急忙趕到重慶,被委為蜀軍第四標統1912 年3 月,徐堪調任夔關監督,着手整頓夔關制度,做到點滴歸公,使本年度徵解銀達40 萬兩。1913 年8 月5 日,熊克武、楊庶堪響應孫中山“二次革命”的號召,在重慶通電獨立討袁。徐堪以夔關征解的銀兩購買武器,支持熊、楊討袁。結果討袁失敗,四川督軍胡景伊下通緝令。徐堪在逃亡上海途中見通緝令後,將原名徐代堪改為徐堪。 [1] 
1918 年,徐堪任川、滇、黔靖國軍援鄂第一路總司令部軍需處處長兼江北縣縣長。1919 年,四川辦理國會議員補選,徐堪當選為議員。1920年冬,他到廣州參加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1921 年國會在北京復會,徐堪來到北京,便跟隨胡漢民謝持鄒魯留在北方組織國民黨黨部。1924 年,他任北京政府農工部商品陳列所所長。1925年11 月23日,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國民黨右派非法召開所謂國民黨第一屆四中全會,反蘇、反共、反對國共合作,稱為西山會議派。徐堪為追隨西山會議派,將廣安門外商品陳列所作為西山會議派成員的活動場所。 [1] 
1927 年4 月18 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徐堪離北京南下,從此投於孔祥熙門下,一生效忠於蔣介石國民黨政權。他初任上海交易所監理官,後改任金融管理局副局長,負責管理上海金融。1928 年,宋子文繼孫科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3 月改金融管理局為錢幣司,徐堪任副司長,12 月任司長。這期間,徐堪完全秉承宋子文的意旨辦事,取得宋的信任。1933 年,孔祥熙繼任財政部長,徐堪又兼任公債司司長;1935年5 月,升任財政部政務次長兼錢幣司司長;1939年又兼任四聯總處秘書長。徐堪在財政部10 餘年中,竭盡全力執行孔祥熙的財政措施,為維護蔣、宋、孔家族財團利益出謀獻策。他對下屬要求嚴格,事必親躬,每天帶頭到辦公室深夜才回家。因此深得孔、宋極大信賴。徐堪在孔祥熙任財政部長期間,為國民政府做了四件事:(一)對中央銀行及中國、交通兩行增資。國民政府於1928 年10 月5 日成立中央銀行時,公佈了中央銀行條例。該行“乃為國家之最高金融機關,負有協助政府統一幣制調節金融之重責”,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沾染北京政府的惡習太深,目無國民政府,常以銀行地位操縱政權,利用金融力量力阻中央銀行開業。中、交兩行對中央銀行多方扼制,迫使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宋子文辭職。孔祥熙繼任後,徐堪獻策對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增資。 [1] 
1935 年3 月19 日,徐堪用增資辦法,既鞏固了中央銀行的金融統治地位,又對中國、交通兩行增加官股,使他們不敢為所欲為。(二)改組中國、交通兩行。中國、交通兩行是中國信用最著及握有金融權威的兩家銀行,如果他們不與中央銀行合作,國民政府一切金融政策的施行,將受到很大妨礙。於是,徐堪提出改組中國、交通兩行的方案,使“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才能三位一體在同一戰線上為國家奮鬥。”1935 年春,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上通過方案時,遭到主席汪精衞、秘書長唐有壬的反對。最後,蔣介石出面使改組方案通過。從此,將中國、交通兩行改歸國營,納入國民政府的財政金融系統。(三)改革、統一幣制。清末和民國以來幣制混亂,除國民政府鑄造銀元外,各省還造成色不一的銀元、銅元,併發行紙幣。徐堪為了改變幣制混亂的狀況,起草全國統一幣制方案,得到英國經濟學專家李滋羅斯的支持,於1935 年11 月4 日由國民政府下令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幣。所有完糧納税及一切公私款項之收付,概以法幣為限,違者全數沒收。(四) 發行統一公債。1936年國民政府採納了徐堪關於發行統一公債的建議。先後發行統一公債14.6 億元;復興公債3.4 億元。 [1] 
徐堪為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方面立了大功,1935 年冬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委員,又兼任中央政治會議財政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1941 年5 月20 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增設糧食部,特任徐堪為糧食部部長。抗戰期間,前後方均需要大批糧食,他拋出徵實、徵購、徵借的“三徵”糧食政策,從各省徵得足夠的糧食。由於國民政府貪污腐敗成風,特別是財政、糧食部門更為突出,為人民羣眾所痛恨,編了歌謠譏諷。徐堪又羞又氣,在會上責罵部屬不爭氣。 [1] 
1946 年10 月17 日,徐堪調任國民政府主計長。這段期間,他在南京搞了一個“四川建設協會”,派周開慶、左治生等人負責具體組織,其目的企圖在南建立起另一種經濟勢力。徐堪在財政部次長和糧食部長任期內,督促中國農業銀行貸鉅款給三台縣興修環城四壩的水利工程,使三台縣環城5 萬畝旱地變成水澆田,民眾皆喜,故取名“可亭堰”。後來又在渠道上觀音渡,修建發電站一座,輸電入城內照明,定名為“明台電廠”。三台縣還興修其他小型水利,均得徐堪的支持和幫助。抗戰勝利後,設在三台縣的東北大學復員回東北,遺留的校址在徐堪的大力支持下,由龍傑三等人籌辦三台私立川北工農學院,推徐堪擔任學院董事長。1947 年4 月,徐堪當選三台縣“國大代表”。 [1] 
1948 年8 月19 日,國民政府頒佈“財政經濟緊急處分法”,發行金圓券,同時停止發行法幣,並限期收兑法幣及金、銀、外幣。9 月6日,徐堪奉派考察四川、雲南、湖南、湖北等省“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執行情形”。國民政府發行的金圓券很快變成廢紙,徐堪將視察情況彙總向蔣介石獻策:用另一種幣制來挽救下令任命徐堪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長,不久他又兼任中央銀行總裁。他企圖以發行銀元券為國民政府在經濟總崩潰面前再作垂死掙扎。結果,台灣省主席陳誠將大批黃金、白銀搶運到台灣,使徐堪的銀元券更快地變成廢紙。1949年10 月,廣州解放前夕,徐堪先到香港,他因與陳誠政見不合,不願去台灣而到美國。徐堪長時期利用職權搜刮了大批私產,早已交美國紐約華昌貿易公司經理、原中國銀行董事長李國欽代管。徐堪到美國之後,絕大部分財產由早在美國的子女瓜分。徐堪氣憤之下,於1959年孤獨一人去台灣定居,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常務委員。他晚年過着孤單的清苦生活。所以他在80 歲時寫下的遺囑中有“⋯⋯來台九年,入不敷出,常煩親友資助,當永感於九泉”之句。遺囑中還説:“火化後將骨灰投入金門附近海中,以冀飄近大陸。”1969 年7 月29 日,徐堪在台灣逝世。 [1] 

徐堪主要作品

《徐堪文集》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人物誌 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78-280
  • 2.    劉剛,焦潔著.中華民國政要手跡.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