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國琦

鎖定
徐國琦, 安徽樅陽人。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美國密西根州Kalamazoo College歷史系講座副教授,現為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是西方研究中國國際化歷史的著名學者。
1991年來美前在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任教。199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後獲聘美國Kalamazoo College講座教席。2008—2009年為哈佛大學瑞德克利夫高級研究院(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研究員。
中文名
徐國琦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出生地
安徽樅陽
代表作品
《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
職    稱
教授
工作單位
香港大學
性    別

徐國琦學術觀點

徐國琦 徐國琦
徐國琦認為,一戰的爆發,對當時的中國而言可謂一次重大“危機”,必須強調的是,這裏所謂的“危機”包含雙層涵義。一是“危”, 即危險或挑戰。二是“機”,即機會或機遇。把握得好,中國則可能一舉擺脱內外枷鎖,以平等身份進入國際社會。把握得不好,則會墮入深淵。幸運的是,一戰時期的中國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中國急切尋找新的國家認同,加入國際潮流的浪潮在中國波濤洶湧;二是中國有一批學貫中西及對國際體系深刻認識的人才;三是對中國不利的現存的國際秩序因為一戰的爆發正在崩潰。一戰的爆發對中國政治社會的人而言,堪稱史無前例的重大國際事件,是大“危機”。 一戰使他們興奮和着迷。中國人急於改變傳統孤立主義的世界觀,一戰被認為是中國加入世界新秩序的絕好機會。中國渴望加入世界,成為現代民族國家和強大的國家,這種國家主義的觀念催生了中國的革命、內部革新以及國家轉型。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活力就在於她在處理國際事物過程中融合了政治上的民族主義(political nationalism)、文化上的破壞偶像(cultural iconoclasm)和外交上的國際主義路線(diplomatic internationalism)。
中國參加一戰的短期目標是為了獲得協約國的財政支援,收復山東主權等;長期目標則是以平等身份參與國際社會。

徐國琦主要著作

  • 《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Olympic Dreams:China and Sports,1895-2008,哈佛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 《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和國際化》(China and the Great War:China's Pursuit of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mationalization,劍橋大學出版社2005年英文版;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中文版)
  • 《美國外交政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 《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在法華工》(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