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匡

鎖定
徐匡(1938年3月-),男,出生於湖南長沙,漢族。曾任四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畫家之村》藝術委員會主任。現任國家畫院版畫院研究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顧問、四川美協顧問,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多次在北京、香港及日本、法國、挪威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獲獎。是當代版畫大家,也是中國現當代版畫領軍人物之一,其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引領了新中國美術的木刻版版畫。 [2]  代表作品有木刻版畫《主人》、《高原的陽光》、《奶奶》、《潔白的哈達》、《在那遙遠的地方》、《走過草地》、《山寨依然美麗》等。
中文名
徐匡
外文名
Xu Kua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
1938年3月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職    業
畫家
代表作品
《天地吉祥》《天路》《主人》《高原的陽光》《潔白的哈達》
主要成就
中國現當代版畫領軍人物之一
獨版畫展被列入二十世紀美術大家研究系列 [3] 
挪威國際版畫比賽會榮譽獎
日本國際版畫研究會金質獎

徐匡人物經歷

徐匡先生出生於湖南長沙,曾就讀於陶行知藝術學校美術組,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他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調到四川美協工作。不久就創作了版畫《海員》、《山城展望》以及《待渡》,其中《待渡》選送參加1959年在萊比錫舉辦的“世界版畫比賽會”。六十年代徐匡堅持藝術探索,創作出了一批形式美很強的作品,還為小説繪製插圖,其中的《鄉村小學》《縴夫恨》等作品等構思獨特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1982年在日本東京舉辦個人版畫展,同時出版《徐匡版畫選》日文版,1985年在四川出版《徐匡版畫選》。版畫作品多數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多次赴國外展出,1983年以來先後訪問了羅馬尼亞日本法國並進行文化交流。 [6] 
相關著作 相關著作
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十年是徐匡版畫創作的高峯期,這期間徐匡到西藏深入生活長達九個月,到自治區各部門體驗生活,對於西藏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創作了《主人》、《草地詩篇》等作品,其中《主人》以其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在1979年的第五屆全國美展中獲得一等獎。《高原陽光》在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銀質獎。1985年以後徐匡的繪畫轉移到油畫方面,直到2004年他才又重操刻刀創作了版畫《奶奶》,這一作品又在第十屆全國美展獲銀獎。近些年徐匡又有力作不斷問世,象《走過草地》、《天路》、《天地吉祥》等作品,這形成了徐匡版畫創作的第三個高峯期。徐匡的版畫作品具備獨特性、象徵性、審美性,他用個性的藝術語言創造了象徵不同時期的典型人物,使自己的作品在廣大人民心目中紮根,在藝術上確立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地位,他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1] 

徐匡個人作品

《鄉村小學》 中國美術館,法國國家藝術博物館收藏。
《草地詩篇》 中國美術館收藏。赴日本、法國、香港、聯合國展出。
《主人》 中國美術館,挪威國家藝術博物館收藏。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一等獎,挪威第五屆國際版畫比賽榮譽獎。赴日、法、挪威展出。
《高原的陽光》 中國美術館收藏。赴日本展出。
《奶奶》 獲全國十屆美展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5] 

徐匡主要貢獻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屬於多方探索階段,既搞套色油印、水印版畫,也搞線刻與大明大暗的黑白版畫,還有一批韻味獨特的拓片作品,其中《待渡》與《鄉村小學》使他初具影響。
70至80年代徐匡的版畫走向成熟並形成高峯,他把素描調子引入版畫,並在《草地詩篇》、《主人》、《高原的陽光》等作品中把這種傾向發展到極致。
徐匡
徐匡(4張)
此時期徐匡的創作還表現出不同風格追求的跳躍性,有類似工筆白描的《大渡河畔》,有抒情寫意的《大河之源》,也有《小騎手》等速寫風的版畫,這是畫家有創造活力的一種表現。但向油畫的轉向使他過早地結束了版畫的探索。

徐匡獲獎記錄

木刻《主人》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一等獎,挪威第五屆國際版畫比賽會榮譽獎。
木刻《高原的陽光》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質獎。
木刻《潔白的哈達》獲1990年“日本國際版畫研究會”頒發的金質獎。
木刻《在那遙遠的地方》獲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優秀作品獎、四川省版畫節“金牛獎”。
《奶奶》獲全國十屆美展銀獎。
《走過草地》獲全國十七屆版畫展金獎。
《山寨依然美麗》獲感恩重建紀念5.12汶川地震一週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5] 

徐匡人物評價

獨版,他用的是版畫的原版,原版更有一種藝術創作的氣息。他在木板上經過構圖構思,木刻刀刻以後,直接把原版拿來,這樣把版畫的特色體現的更加充分,使畫面更增加一種渾厚、充實的鮮活的氣息。(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評) [4] 
徐匡先生他是陽光的、他是坦然的,他面對的生活,他是非常非常真實與樸素的。所以他的作品當中流露出的情是真情,是一種讓人看了以後都能引起共鳴的一種情。他能靜得下心,用他自己的一刀一抹一橫刻下每一道底下的深刻的情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評) [4] 
他每一個刀的運用和之間的這種粗細關係,如果説他有任何的這種雜念的話,他不可能做到那麼精確。如果做到不精確、瑕疵的時候,那個女孩子臉上就會出現了一個不協調的問題。這個刀都是非常的很有靈氣,在表現人物的那種細膩刻畫,這種精確度和那種專注。所以我覺得藝術什麼是高峯,他達到了一個極致,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原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王明明評) [4] 
他雖然是現實主義的表現的是生活,但是他的畫把一個傳統的比較單調概括的一個版畫的畫種表現的如此有詩意,我覺得這個是很難的,這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他充滿了感情,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想象,他把這個原版拿來更加直接的表現了他充分的一種技法的自信。這個版子它不是過程,它完全就是一個結果,一個作品,這個是非常難的。(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