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元太

鎖定
徐元太,《明史》作“元泰” [2-3]  ,字汝賢,號華陽、華陽子、華陽山人、華陽主人等,宣城人。
本    名
徐元太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日期
1536年
逝世日期
1617年

徐元太簡介

徐元太,字汝賢,號華陽。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知江山縣。丁內艱歸鄉,服闋補魏縣,政績卓異,擢吏部主事。分校闈試,所拔皆知名士。以取沈懋學之嫌,左遷山東參政。改陝西按察使。以功累進兵部右侍郎。歷任刑部左侍郎。轉户部,總督倉場乞歸。家居數十年,於書無所不讀,尤曉暢軍事。著有《史鑑吟》《易編》《喻林》《撫蜀奏議》。 [4] 
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與兄元氣(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於明末政壇。字汝賢,號華陽。嘉靖進士,知魏縣,擢吏部主事,遷順天府尹。巡撫四川,鎮壓少數民族起義。萬曆間累官南京刑部尚書。有《喻林》 。

徐元太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親徐衢的影響頗深。徐元太兄弟從小讀書耽於遊樂,不思進取,成績很不理想,結果被縣學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個典史的小官,因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責打。徐衢羞愧難當,辭職歸裏,又見兒子們不求上進,“每流涕,忽忽不樂。”元太兄弟跪問其故,徐衢將遭辱之事敍述了一番説,“你兄弟二人又都失學在家,功名無望,看來我是後繼無人了。”兄弟們深受震動,從此發憤讀書,終於雙雙考中了進士。
考中進士後,元太恰好被分到那位曾責打過自己父親的巡按御史的家鄉任地方官,他心想,這下可以為父報仇了。臨行前,他在家大擺宴席,可是知子莫若父,父親裝病在牀,不願見客。元太很是納悶,父親告訴他:“正是因為御史的責辱,我才罷官回家,教育你們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是我的恩人,而不是仇人。你去了那裏,應該向他感恩;如果你要想為我報仇,就不是我的兒子了。”元太只好答應了父親的要求。
剛直不阿,寬以待人,這正是元太從父親那裏繼承的精神財富,也影響了他的一生。在他後來的行事中,無論是不諂權貴,還是在西南平叛中開脱失職的下屬,我們都可以看到他父親的影子。
初試鋒芒
嘉靖四十年(1561),徐元太參加鄉試,名列第二。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進士。初知江山縣(今浙江),復知魏縣(今河北),因為政績卓異,不久就升任 銓曹主政,員外郎,繼而升吏部考功主事。萬曆五年(1577),他擔任會試的同考官,恰好權相張居正的三個兒子都參加這一科的考試。其他考官攝於張的權勢,準備同時錄取三人。但徐元太獨持異議,結果張懋修、張敬修落榜,張居正大為惱怒,雖然沒有立刻發作,後來還是找藉口將他貶為山東參政。
有一次,張居正派他的兒子到泰山祈福,巡撫以下的官員都趕去陪伴張公子,只有徐元太沒去,他説:“這是兒子為父親祈福,又不是臣子為皇帝祈禱,我們有這個必要去嗎?”而且還寫信去阻止他們,他引用《論語》中的典故“曾聞泰山不如林放乎”來諷刺張居正和這般趨炎附勢之徒,弄得他們非常尷尬羞愧。元太之鋒芒畢露、剛正耿介可見一斑。

徐元太西南平叛

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病死,旋被抄家。徐元太才得以由浙江按察使再次入朝,任順天府尹、右副都御史。
萬曆十三年(1585)夏,四川松潘地區的少數民族發生叛亂,攻陷城堡,大肆殺掠,西南大震。朝廷決定派徐元太任四川巡撫,率軍平叛。這場戰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萬曆十四年(1586)春至夏五月,平松潘。一到前線,徐元太就大集各路兵馬,給叛軍以強大的心理壓力,然後採取分散、瓦解的策略,將少數頑劣分子和普通叛軍區別開來。他在陣前樹立紅、白兩面旗幟,下令凡是良民被挾裹為叛的站在紅旗下,雖然參加了叛亂但是有悔改意的站在白旗下,可以免罪,既往不咎。這一招果然有效,既減少了無謂的戰爭傷亡,又很快將少數叛亂首領孤立出來。其首領國師喇嘛、灣仲等被捕獲,初戰告捷。官軍又乘勝攻破丟骨、人荒、沒舌三個實力最強的邊寨,其他小寨眼看大勢已去,或戰或降,戰事很快結束。
第二階段,自萬曆十四年(1586)冬十二月到第二年秋七月,平建越。這年冬天,建昌與越巂邛部黑骨夷的少數民族又發動了叛亂。元太再次徵兵一萬八千人,派大將李應祥、參將朱文達等統領,直搗叛軍巢穴,屢戰屢勝。元太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徵集了三千剽悍的鹽井剌馬兵,將前來偷營的建昌首領安守一舉擒獲。其他叛軍首領逃往大孤山,最後全軍覆沒。
第三階段,自萬曆十五年(1587)冬十一月至次年五月,平馬湖。由於部將不聽節制,深入到膩乃部,其首領撒假等乘機糾合一部分早就心懷不軌的部落首領發動了叛亂。徐元太第三次徵集五萬大軍,很快又平定了叛亂。
長達三年的平叛戰爭,是徐元太一生功業的巔峯期,“公部署調度,悉中機宜,尤善用人,厲兵將”,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為維護邊疆的穩定和祖國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能文能武,是元太和一般文人迥然不同之處,這是和他早年“於書無所不讀,尤曉暢軍事”分不開的。
由於平叛有功,徐元太升任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加二品服。臨行前,為了邊境的長治久安,他還“置安邊以固封守,設撫彝以便分理,開縣治以育殘氓,改守備以據要地,設巡檢以轄黃郎,定奠長以束邛彝,修武備以控要荒,設堡墩以嚴烽堠,正疆界以杜侵爭,清土田以供邊餉,撤守戍以省遠徭,更敕書以專責任,遴守備以馭窮陬,簡職官以裨始事。” 做好了善後的一切事宜。

徐元太退隱林下

徐元太回到京城,先後任户部、兵部尚書,後又任南京刑部尚書。但是,三年的平叛戰爭,他雖然勞苦功高,卻也招致了一部分人的忌妒,吏科都給事中林材等先後彈劾許元太。元太心灰意冷,萬曆十七年二月稱病辭官回到了家鄉,是年五十九歲,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一直到他八十二歲去世。
沒有了煩瑣的公務,擺脱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徐元太徜徉在宣城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心情倍感輕鬆。他關心地方建設,先後置義田千畝,贍養家族;他捐資為景德寺修建了藏經閣、觀音堂;還捐資修建了長安壩,使農田旱澇保收,“萬民鹹食其德。”
同時,他更是集中精力,整理、充實自己的學術著作。他博覽羣書,廣泛蒐集,先後編著了《喻林》、《全史吏鑑》、《吟易編》、《平羌奏議》等,其中《喻林》被收入《四庫全書》。《四庫提要》稱讚他“用心頗為勤至”,“元太是編,實為創例。其蒐羅繁富,零璣斷璧,均足為掇文者沾丐之資,是亦不可無一之書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