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傅霖

(同盟會元老,民國政治人物)

鎖定
徐傅霖(1878-1958),男,字夢巖,廣東和平人。早年畢業於京師法政專門學堂、日本早稻田大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後被選為廣東省代表參加各省代表會議。中華民國成立後先後任第一屆國會議員、眾議院議員、廣東省高等審判廳廳長、廣東軍政府司法部部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制憲國大”“行憲國大”代表等。1950年赴台灣,1958年1月12日逝世。 [1] 
中文名
徐傅霖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省和平縣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58年1月12日
畢業院校
京師法政專門學堂
早稻田大學

徐傅霖人物生平

1885年,入立雪齋村塾,後進縣龍溪書院讀書。
1896年參加科舉考試中秀才,後補拔貢。旋隨兄入惠州豐湖書院,後入京師法政專門學堂,畢業後,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
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光緒末年,回國辦理浙、粵、晉等地民事刑事案件。
1909年當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選為廣東代表,赴南京參加各省代表會議。
1912年4月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
1913年1月任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
1914年赴上海創辦《中華新報》反袁。同年加入中華革命黨,旋因與黨人意見不合,宣佈退黨,後入歐事研究會
1915年4月返滬,任《正誼》、《新中華》雜誌編輯。8月與谷鍾秀髮起共和維持會,發表《維持共和國體宣言》,反對帝制。復辦《中華新報》,任主筆。12月雲南宣佈討袁,徐任雲南都督府顧問。
1916年4月,任浙江都督府顧問、美洲籌餉代表。同年6月復任眾議院議員,與國民黨籍議員張繼林森王正廷褚輔成等組益友社,設事務所於北京,任文牘處主任。11月與李根源等在北京成立政學會
1917年8月隨孫中山南下廣州護法,任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
1918年8月,任廣東高等審判廳廳長。
1919年6月,任廣東軍政府司法部部長兼代大理院院長。
1920年10月,軍政府瓦解,徐仍居廣州,後以助桂系罪被判無期徒刑,囚禁數月,1921年5月獲特赦後赴北京。
1922年10月,任國會眾議員。
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徐在北京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的三大政策持異議。
1927年夏,赴廣東,提議修縣誌,編訂族譜,並籌資興辦教育。徐反對國民黨“訓政”,反對獨裁,不作“訓政”的官。
1929年與張君助等籌組中國國家社會黨。民國21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徐與温宗堯動員上海廣肇公會支援十九路軍抗戰。5月共組國難救濟會,印編《國難救濟》半月刊。
1934年在廣州與張君勱創辦學海書院。徐在國家社會黨曾主管組織,後主管宣傳。
抗日戰爭前,徐先寓居上海,後駐香港,經常往還京、滬、港、穗之間,與當時國民黨中樞要員,特別是廣東軍政要人時相往來。其時徐擁戴“西南政務委員會”與蔣介石分庭抗禮,支持陳濟棠據粵聯桂反蔣。
1938年6月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10月廣東淪陷,避居香港、澳門。其時,日本首相專使持函見徐,力請徐任偽廣東省省長,被徐拒絕。後汪精衞聘徐為偽南京政府司法院長,也為徐拒絕。
1939年至香港創辦《國家社會報》。
1941年1月,由救國會、青年黨等6單位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並在香港創辦機關報《光明報》,徐參加籌辦。同年11月去新加坡,呼籲華僑參軍捐款。
1942年,日軍佔領新加坡,徐改名張祿,隱居4年,不得歸。
1946年1月,從南洋返重慶,後去香港參加民盟南方總支部領導工作。同年8月當選為民社黨中央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部長、民社黨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7年3月聘為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副會長,6月任國民政府委員,11月當選為“行憲國民大會代表”並任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1948年8月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落敗;8月被聘為憲政督導委員會副會長,後兼任總統府資政。
1949年1月被聘為廣東省政府高等顧問,10月去香港,繼赴台灣。
1950年3月,徐傅霖組織“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9月任《民主中國》半月刊發行人,同年,任中國民主社會黨代主席。
1953年7月,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4年春奉命參與總統競選。
1955年1月當選為中國民主社會黨主席。
1958年1月12日於台北病逝。 [1] 

徐傅霖人物事蹟

徐傅霖參與“二次革命”

1913年春夏間,因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案和“善後大借款”事發,7月,孫中山組織討袁,是謂“二次革命”。9月,a--次革命”失敗,袁乃解散國民黨,並撤銷國民黨之參、眾議員。孫中山、黃興等大批革命黨人亡命日本。徐受通緝,亦東渡日本,專研國際公法和編寫中國外交史,並聯絡同志繼續進行革命活動。當時他曾寫道,“強權之外無公法,歷史之中見國情,四望神州雲暗淡,黃河如帶幾時清。”(復徐玉芬)“掉我三寸舌,奮我七尺身””欲將新邦造,一躍列羣倫”(致徐明川)· 。當哀世凱篡國陰謀畢露,粵督胡漢民、贛督李烈鈞,湘督譚延闓,皖督柏文蔚起兵討袁耐,袁遂逮捕在京的粵籍眾議員伍漢持,指與四督同謀,槍決於菜市,以殺一儆百,向國民黨示威,陳屍刑場,無人敢為殯殮。徐挺身而出,籌款7000元購棺往殮,運之回粵,並將餘款在廣州設漢持醫院,以資紀念。 [3] 

徐傅霖抗戰期間在香港發起募捐

唯有唯有1938年10月,日寇從大亞灣登陸,惠城、廣州相繼淪亡。敵軍姦淫擄掠,餓殍遍野。真是“速救之,猶可多得幾個活人,遲救之,惟有增加大批新鬼。”徐等即在香港發動惠屬同鄉會勸募救濟,並與愛國僑領陳嘉庚領導的“南洋籌賑會”,以及愛國僑領黃伯才、黃適安、官文森等領導的“南洋惠屬救鄉委員會”聯繫,發動海外僑胞設法支持祖國抗戰和救濟桑梓難民,得到了積極響應。“南洋惠屬救鄉委員會”迅速募捐了大批款項和物資救濟難民,同時派出代表回鄉調查。1939年初,代表團返回南洋後,又發動第二次募捐,並指定將捐款的40%獻給新四軍,40%獻給惠寶人民游擊隊,20%救濟惠屬難民。1939年4月,他們又組織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分赴東江10多個縣市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和救濟難民工作。在和平活動的是劉宣、周寶時等同志領導的第七分團。徐對華僑的愛國愛鄉熱情非常感動,當愛國僑領黃伯才先生在南洋病逝後,徐於香港舉行公祭,並自撰祭文以彰其愛國愛鄉之德。 [3] 

徐傅霖參與民盟南方總支部活動

1946年1月,徐從南洋繞道黔滇輾轉飛返重慶。適值政協達成協議,和平建國似有可為,乃受民盟中央委託,即轉飛香港,參加民盟南方總支部的領導工作。
中國民主同盟為方便領導港澳及海外部分地區的盟務,於1949年1月土日在香港正式成立民盟南方總支部。以“停止內戰,取消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保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及人身自由,解散特務組織,撤出駐華美軍”為當時“南總’’的戰鬥綱領。因此,徐從海外一回國內,曾一度投入以維持政協決議與撕毀政協決議、反對內戰與大打內戰,反對法西斯統治與強化法西斯專政之間的激烈戰鬥,為實現“南總”的戰鬥綱領作過不懈的努力。
1946年7月中旬,西南民盟總負責人李公樸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後,“南總”舉行李聞追悼會,徐傅霖寫輓聯雲:
江山是老子打的, 豈容你組織同盟,
開口民主,閉口民主'
死生非閻王註定,且看我排除異己,
一槍殺人,兩槍殺人 [3] 

徐傅霖人物故居

故居始建於民國初,竣工於1924年。坐東北向西南,建築面積2010平方米,通進深48米,通面寬42米,分前院和主體建築兩部分。其中前院通深6米,分南北兩門,南門築石級台階,門上匾額和對聯均是石雕,橫額雕飾鳳凰朝陽圖案並浮刻國民黨農林總長谷種秀所書的“浰東小築”四字。主體建築為三進院落式佈局,頭進面寬三間。門樓石門框浮雕有龍鳳圖案,梁仿金漆木雕花卉、鳥獸,中門陰刻對聯,橫匾陽刻着國民黨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譚延閲所書的“高士舊家”四字;天井築坊一座,額為陰刻“華嶽相輝”;二進中廳寬散堂皇,金漆木雕屏風,中屏上方陽刻着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所書的“亦政堂”三字,正座樑架結構遍飾金漆木雕,光彩奪目。 [4]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 人物誌 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608-609
  • 2.    李穗梅主編.孫中山與帥府名人文物與未刊資料選編.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年:114
  •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東文史資料 第70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215
  • 4.    蔣武生、黃東.客家古邑文物.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