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起之秀

(漢語成語)

鎖定
後起之秀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最早出自《世説新語·賞譽》。 [5] 
該成語比喻後輩中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在句子中一般充當主語、賓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後起之秀
拼    音
hòu qǐ zhī xiù
近義詞
青出於藍
反義詞
德高望重
出    處
《世説新語·賞譽》
注    音
ㄏㄡˋ ㄑㄧˇ ㄓㄧ ㄒㄧㄨˋ

後起之秀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賞譽》:“範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 [5]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後起之秀”。

後起之秀成語故事

東晉武帝時期,有個官員叫範寧,字武子,很有學問,曾做過中書侍郎,他還是當時著名的經濟學家。後來因為直言獲罪,被貶為豫章太守,人稱範豫章。範寧有一個外甥,名叫王忱,自幼聰明好學,少年有才。範寧對他很是喜歡,常常帶在身邊,傳授知識,教導他為人處世的道理。王忱也能聽從範寧的教誨,博覽羣書,知書達理,待人接物也誠懇質樸。王忱人仕以後,很受朝廷賞識,不到30歲就升任荊州刺史,地位已在其舅父之上,人稱王荊州。
範寧是當時的知名學者,經常與社會上的名人交往,建康(今南京)的家中總是高朋滿座。範寧常常讓王忱參加此類社交活動。
有一次,一位名叫張玄的人來到範寧的家中做客。當時王忱也在座,範寧就叫王忱先和張玄談談。張玄聽説王忱志趣不凡,也很想與他交談,聽了範寧對王忱的吩咐,張玄就正襟危坐地等着王忱上來和他打招呼。可是王忱看到張玄這副裝腔作勢的樣子,心裏很不痛快,始終一言不發。張玄見王忱並不主動來和自己打招呼,自覺沒趣,便快快而去。客人走後,範寧覺得王忱太沒有禮貌,就批評王忱説:“張玄是吳中(今蘇州一帶)之秀,你為什麼不和他談談?”誰知,王忱卻微笑着説:“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交談,就應該專程來找我嘛!”
範寧很賞識王忱的這種性格,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誇獎道:“哎呀,你風流俊望,真是後來之秀!”王忱也笑着説:“沒有你這樣的舅舅,就不會有這樣的外甥。這是舅舅教育的結果。”後來,範寧把王忱的話告訴了張玄,張玄覺得王忱確實與眾不同。説的話也在理,就另擇時間專程登門拜訪王忱。王忱也以禮相待,二人談得非常投機,後來成了好朋友。 [4] 

後起之秀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啓示人們在吸取前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後來者也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成績。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歷史在不斷延續發展,後面的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飛速前進,所以後來人超過前面的人是很正常的。人必自助,而後天助之。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不能與同齡人處於同一起跑線,但是隻要有決心,有恆心,勤學苦練,也能迎頭趕上。甚至後來居上。 [2]  [6] 

後起之秀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後起之秀”比喻後輩中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在句子中一般充當主語、賓語;含褒義。“後起之秀”經常和“刮目相看”“後來居上”等詞一起連用。 [1] 
運用示例
清·盛大士《溪山卧遊錄》:“及浪遊南北,與鄉里闊疏,後起之秀,不乏其人。” [3] 
清·梁啓超《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或僅虛列一名,而不肯以身當實行之衝,徒以大任責諸後起之秀,致其事不見重於世。”
老舍《出口成章》:“此外,我們必須指出:我們還沒有一個十分堅強的通俗文藝作家的隊伍,應當設法去組織,並培養後起之秀。” [1] 

後起之秀成語辨析

“後生可畏”與“後起之秀”兩者都有年輕人迅速成長的意思,但有區別。一是含義有區別。“後生可畏”有年輕人成長快、易超過老一輩的意思;“後起之秀”沒有這種意思。二是用法不同。“後生可畏”一般作分句,也作謂語、定語;“後起之秀”多作賓語、主語。三是句法功能不同。“後生可畏”是主謂式,具有謂詞性功能;“後起之秀”是定中式,具有體能性功能。 [1] 
參考資料
  • 1.    王俊.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人才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9:第118頁
  • 2.    墨人.中華成語典故  2  精裝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11:第55頁
  • 3.    《最暢銷中外名著名家導讀本》編委會編.最暢銷中外名著名家導讀本  中華成語典故  全綵青少版[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06:第95頁
  • 4.    夏蓓.南京歷代成語[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06:第39頁
  • 5.    王濤,阮智富.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1987.08:第512頁
  • 6.    張雲廣.成語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07: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