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西涼

鎖定
後西涼是十六國後期,在西域哈密盆地地區出現的一個流亡小朝廷,又被稱為伊吾西涼、伊吾王國,立國共二十年。 [1] 
中文名
後西涼
外文名
the Later Western Liang、the Kingdom of Great Liang、the Araturuk Western Liang
簡    稱
伊吾西涼、涼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伊吾
主要城市
伊吾
官方語言
漢語
時    區
UTC+6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唐契
李寶
主要民族
漢族,柔然族
主要宗教
道教,佛教
建國時間
422年
亡國時間
442年
亡    於
北魏

後西涼伊吾西涼

後西涼,422~442年,是十六國後期西涼滅亡後,西涼貴族在西域哈密盆地地區建立的一個流亡小朝廷,又被稱為伊吾西涼、伊吾王國,其持續時間長達二十年。
前涼時期“自(張)軌據涼州,屬天下之亂,所在征伐,軍無寧歲。至(張)駿,境內漸平。又使其將楊宣率眾越流沙,伐龜茲、鄯善,於是西域並降。鄯善王元孟獻女,號曰美人,立賓遐觀以處之。焉耆前部、于闐王並遣使貢方物。得玉璽於河,其文曰「執萬國,建無極」。”張駿把伊吾的屯田軍事功能與民政功能合併,設縣級的伊吾都尉,曾委派參軍索孚為長官,隸屬於敦煌郡,並在伊吾衝要築關隘伊吾關。西涼“遣折衝將軍宋繇東伐涼興,並擊玉門以西諸城,皆下之。”所謂玉門以西諸城,實指伊吾、高昌所轄諸城。西涼政權執政者涼公李歆即位後想統一涼州,北涼沮渠蒙遜散佈假情報讓李歆上當。李歆在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進攻北涼都城張掖,遭伏戰敗被殺。蒙遜進攻酒泉,接着又進攻敦煌太守李恂 [5] 
北涼玄始十年(421年),北涼攻陷敦煌,李恂自殺,西涼滅亡。唐瑤是西涼的佐命功臣,他的兒子唐契最初向沮渠蒙遜臣服,被任命為晉昌太守,但是在外甥李寶(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之孫)從敦煌逃來後,唐契便佔據晉昌叛亂。蒙遜派遣沮渠政德討伐,一年後攻克晉昌,唐契攜同外甥李寶及弟弟唐和率西涼殘眾退至流沙以西的最後根據地伊吾,遂保聚伊吾,奉李寶為君主。

後西涼臣服柔然

為了和新興的北涼對抗,伊吾西涼臣於丁零(即柔然),後又有遺民歸附者稍至二千(家),寶傾身禮接,甚得眾心,每希報雪”,柔然冊封李寶的舅舅唐契為伊吾王,所以唐契是後西涼的實際統治者。後西涼建龍興年號,善撫流民,並羈縻高昌,後西涼在伊吾進行了屯田等措施,不斷吸引西涼遺民,伊吾良田千頃,人民富足,儘管如此,後西涼的力量還是太過弱小,無力收復故地,只能等待時機。
北魏太延三年(437年),西涼前太后尹太后從酒泉逃出,歷盡千辛萬苦抵達伊吾,受到李寶的接待,之後病逝在伊吾。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軍隊攻克姑臧,俘虜北涼沮渠牧健。當時北涼的沮渠無諱沮渠安周,沮渠天周等人都在外地,沮渠無諱向北魏投降,北魏封他為酒泉王,但是沮渠無諱和北魏不和,最終北魏進攻酒泉,沮渠無諱和其弟安周於441年撤出酒泉敦煌,西攻鄯善。 [2] 

後西涼回到故土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李寶聞北涼敗,與唐契商議後,先於北魏聯絡,接着兵分兩路,自己率領2000餘人南下前往敦煌,唐契和弟唐和西攻高昌,欲佔領高昌,截斷北涼西進之路。至高昌唐契中高昌郡守緩兵之計,柔然及北涼察覺後分兵追擊,沒有追上李寶,但是追上了唐契,雙方一戰,唐契殿後戰死,唐和率餘眾奔前部王車伊洛處。唐和聞北涼殘餘勢力沮渠安周屯居橫截城,唐和率軍攻克橫截城,繼而奪取高寧、白力二城,並遣使投降北魏;李寶返回敦煌,修繕城池府第,安置過去的民眾,圖謀恢復先輩的大業。並派遣弟弟李懷達上表北魏。北魏太武帝嘉許他的忠誠,任命李懷達為散騎常侍、敦煌太守,另外派遣使者授予李寶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繼續鎮守敦煌,四品以下開府承製之官自行任命。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李寶入朝覲見,被留在了京師,改任鎮南將軍、幷州刺史、內都大官。 [3]  [6] 

後西涼鎮守西域

李寶調走後唐和接統西涼餘眾,其部被稱為“甘、涼以西兵”這是主要由原西涼所統涼州漢族(鄉黨)武裝組成的一支勁旅。北魏派遣成周公萬度歸西征,唐和所率“甘、涼以西兵”即為其主力之一,是役,魏軍順利設置鄯善鎮。太平真君九年(448),唐和又率軍參加了萬度歸的第二次西征,焉耆之役,配合萬度歸,一舉擊潰焉耆王鳩屍畢那所統四五萬精兵,迫鳩屍畢那亡奔龜茲,史載“魏主詔唐和與(車師)前部王車伊洛帥所部兵會萬度歸討西域,(唐)和説降柳驢等六城,因共擊波居羅城。”“至十二月,萬度歸進而西征龜茲,留唐和鎮焉耆,柳驢戌主乙直伽謀叛,和擊斬之。由是諸胡鹹服,西域復平。”其後,魏軍退師,委唐和留守,駐焉耆鎮,成為北魏王朝駐西域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唐和孤軍長期戌守北魏最遠的西部邊陲焉耆鎮,一直到太武帝逝世,唐和被調走。
興安元年(452)北魏文成帝繼立,唐和應召入朝,皇帝給予特殊禮遇,嘉獎他保衞西陲的卓勳。唐和駐節焉耆多年,威信之著幹西域,其豐功懋績,足與漢之班超前後比美。雖然後西涼集團主事於452年被北魏調離西域,但自漢代至唐初,涼州李氏在甘新地區經過千年的經營逐成七宗五姓之首,西涼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李氏和詩人李白、李商隱尊為先祖。 [2]  [4] 

後西涼君主世系

敦煌公(李寶)422~444年在位。
伊吾王(唐契)422~442年在位。
參考資料
  • 1.    前涼 後涼 南涼 北涼 西涼 後西涼 後北涼  .歷史帝國[引用日期2014-08-22]
  • 2.    司馬光.資治通鑑:嶽麓書社,1990年
  • 3.    龍興年號與李寶後西涼政權  .知網[引用日期2020-05-21]
  • 4.    西涼王朝的興亡與西域  .知網[引用日期2020-05-19]
  • 5.    《魏書·私署涼州牧張窟傳》。
  • 6.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屬世祖遣將討沮渠無諱於敦煌,無諱捐城遁走。寶自伊吾南歸敦煌,遂修繕城府,規復先業。遣弟懷達奉表歸誠。世祖嘉其忠款,拜懷達散騎常侍、敦煌太守,則遣使授寶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戒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鎮敦煌,四品以下聽承製假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