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莊科村

鎖定
地處嚴務鄉東北部,距縣城26公里,村南北長800米,東西寬240米,耕地面積1957畝,人口1300人,漢民600人,回民700人,吳、唐兩姓居多,現歸屬莊科社區。曾獲德州市民族宗教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1年立集,每月逢農曆四、九有小型集貿市場。
中文名
後莊科村
別    名
後莊科
行政區類別
人口數量
1300人

後莊科村產業物產

村有一處彈簧廠。

後莊科村姓氏沿革

最早劉、武、陳三姓居多。回民有楊、肖、劉三姓,分別從陽信、無棣遷來。

後莊科村社會事業

上世紀70年代,建有後莊科初中;現有一所中心小學。建有一座清真寺,請濱州陽信縣劉廟村阿訇主持。

後莊科村人 物

八極拳創始人吳鍾,字弘升,回族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二月初三生於海豐縣後莊科村(今慶雲縣後莊科村)。吳鍾天資聰慧,勤奮好學,自幼讀書習武,得太祖三十二式、少林刀法等。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美譽。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隻身南遊福建南少林寺,因機造的山門中密藏木人、木猴諸多暗器,許多武林高手均被暗器所傷。吳鍾持一杆大槍三進三出少林寺,暗器卻無一着身,寺僧和鎮寺欽差官皆被折服,從此“神槍吳鍾”一舉成名。曾有《説書》典故“吳鍾三打少林寺”。為將所學武術總結傳播,族中曾孫、清朝太學士吳澇奉吳鍾之命撰寫第一部八極拳譜《武術》,正式定名為“八極拳”,標誌着八極拳的正式創立。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月十五日,一代宗師吳鍾無疾而終,享年90歲,被葬於後莊科村吳氏祖墳,墳墓仍存。200多年來,吳氏後裔一直世守着六合槍和八極拳,保持着習武之風,族人中以吳起龍最強,武功過人,其徒弟遍佈世界30多個國家。武貴興,漢族,文革前後,曾任北海艦隊副司令。革命烈士李希安、於萬祥、吳金風。

後莊科村民俗文化

建國初期,村人自發組建河北梆子戲班子、大秧歌隊,後解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