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續發行

鎖定
後續發行,又名二次發行、增資發行。金融領域術語,指上市公司再次從證券市場上籌資的過程,是IPO之後的增資發行。籌集資金的過程屬公司為開發新業務、擴大現有經營做的發行。 [1] 
中文名
後續發行 [1] 
外文名
Secondary Offering [1] 
別    名
二次股權發行 [1] 
別    名
增資發行
定    義
二次發行是由已經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公司出售新股或緊密持有的股票。 [1] 

後續發行基本概念

後續發行有兩種類型,攤薄性和稀釋性發行。非攤薄性二次發行是指證券的出售, 其中公司中的一個或多個主要股東出售其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此次出售的收益將支付給出售其股票的股東。稀釋性二次發行涉及創造新股並將其公開發售。後續發行有時稱為二次發行、增資發行或後續公開發行(FPO)。 [1] 

後續發行要點

  • 二次發行或後續發行是指公司發行新股但已完成首次公開募股之後。
  • 公司進行二次發行的一些原因是籌集資金以為債務融資或進行增長收購。
  • 由於流通股數量的增加,稀釋性發行導致每股收益降低。非攤薄發行導致每股收益保持不變,因為它們不涉及向市場發行新股。 [1] 

後續發行發現目的

  • 首次公開募股(IPO)被認為是股東主要向公眾出售。而有時,公司會決定通過在二次發行中創造和出售更多股票來籌集額外的股本資本。
  • 公司出於各種原因進行二次發行。在某些情況下,公司可能僅需要籌集資金來為其債務融資或進行收購。在另一些情況下,該公司的投資者可能會對通過出售所持股票進行兑現的方式感興趣。一些公司還可能進行後續發行,以籌集資金以在低利率時期為債務再融資。投資者在投入資金之前,應先了解公司進行後續發行的原因。
  • 非稀釋性二級產品與稀釋性二級產品之間存在幾個主要區別。稀釋性次級產品也稱為“後續產品”或“後續產品”。當公司發行新股票時會發生稀釋,從而導致該公司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下降,這可能會對股東的每股收益(EPS)產生負面影響。 [1] 

後續發行二級產品

非攤薄性二次發行不會稀釋現有股東持有的股份,因為不會創建新股。發行公司可能根本不會從中受益,因為股票是由私人股東發售的,例如董事或其他內部人士(如風險資本家),希望分散其所持股份。通常,可用股份的增加使更多機構可以在發行公司中擔任重要職位,這可能會有利於發行公司股票的交易流動性。在鎖定期結束後的首次公開募股後的幾年中,這種二次發行很常見。 [1] 

後續發行稀釋性次級產品

  • 稀釋性的二次發行,也稱為 後續發行 或後續發行,是指公司本身在市場上創造新股並將新股投放市場,從而稀釋了現有股份。當公司董事會同意以出售更多股本為目的增加股票流通量時,便會發生這種類型的二次發行。
  • 當發行在外的股票數量增加時,這會稀釋每股收益。由此產生的現金流入有助於實現公司的長期目標,也可以用於償還債務或進行融資。一些股東的短期視野可能不會將該事件視為積極事件。
  • 稀釋性的二次發行通常會由於稀釋每股收益而導致某種程度的股價下跌,但市場可能會對二次發行產生意想不到的反應。例如,在2018年1月,CRISPR Therapeutics AG的股票價格在其宣佈第二次公開發行後的一天中上漲了17%。儘管無法確定快速增長的確切原因,但分析家懷疑這是因為投資者認為該公告預示着未來的更大變化,這可能與該公司計劃使用額外資本來為進一步的臨牀開發提供資金的計劃有關。 [1] 

後續發行後續發行的例子

  1. 2013年,Rocket Fuel宣佈將在後續發行中額外出售500萬股。2013年第四季度表現強勁,並希望通過籌集更多資金來利用其高股價來推動這一舉動。火箭燃料計劃出售200萬股,現有股東出售約300萬股。此外,承銷商可以選擇在後續發行中購買750,000股股票。這筆交易的價格為每股34美元。發行後的一個月,該公司的公開股票價值為44美元。那些購買了後續發行股票的人在一個月內實現了接近30%的收益。
  2. 後續發行的另一個示例是Alphabet Inc.的子公司Google(GOOG)於2005年進行了後續發行。Mountain View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於2004年使用 荷蘭拍賣 法進行。它以85美元的價格籌集了大約20億美元,這是其估計的低端。相比之下,2005年進行的後續發行以295美元的價格籌集了40億美元,這是該公司一年後的股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