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縱隔

鎖定
後縱隔位於心包與脊柱胸部之間,上平胸骨角,下達膈。內有食管胸主動脈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胸導管迷走神經交感幹胸部和內 髒大、小神經等。其中食管、胸導管、迷走神經和交感乾等行經上縱隔和後縱隔。
中文名
後縱膈
外文名
After the mediastinum
地    位
上平胸骨角,下達膈
部    位
食管位居後縱隔最前部

後縱隔器官簡介

後縱隔 後縱隔
在氣管杈以下,食管位居後縱隔最前部,其後為胸主動脈、奇靜脈和半奇靜脈,胸導管在胸主動脈與奇靜脈之間,食管和胸主動脈周圍還有淋巴結

後縱隔詳細信息

食管胸部約佔食管全長的7/10,長約18cm,上自胸廓上口接食管頸部,經上縱隔後部和後縱隔下行,穿膈食管裂孔續為食管腹部。
分段
按食管所在部位分為頸、胸、腹部。食管胸部又以氣管杈下緣為界分為胸上段和胸了段。臨牀常用的分段法是以主動脈弓上緣和肺下靜脈下緣為標誌,把食管分為 上、中、下段。上段自食管起始處至主動脈弓上緣,中段自主動脈弓上緣至肺下靜脈下緣,下段自肺下靜脈下緣至食管末端。
行程
自胸廓上口入上縱隔後部,位於氣管與脊柱之間稍偏左側,向下越經氣管杈後方,逐漸位於中線上,在胸主動脈的右側沿心包下行至第7胸椎高度又偏左側,在胸主 動脈前方向左前下行,至第10胸椎高度穿膈食管裂孔續為腹部。由上述可見,食管是彎曲的。從側方觀察,食管呈凹向前的彎曲,其曲度與脊柱胸曲一致;從前方觀察,上段偏左,中段偏右,下段偏左,呈現兩個輕度側曲。
毗鄰
食管前方有氣管、氣管杈、左喉返神經左主支氣管右肺動脈、心包、左心房和膈。左主支氣管在平第4、5胸椎間跨過食管前方向左,此處食管狹窄,為異物常嵌頓處。 在第5胸椎以下,食管與左心房相鄰,左心房擴大可壓迫食管。後方有脊柱胸段及其與食管間的食管後間隙,隙內有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胸導管、胸主動脈和右肋間後 動脈。左側有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主動脈弓末段、胸主動脈、胸導管上份和左縱隔胸膜。右側有奇靜脈弓和有縱隔胸膜。此外,在食管兩側有迷走神經肺根後方下行,左 側者向下至食管前面,右側者至食管後面,分別形成食管前、後叢,由叢發出食管支至食管,其餘纖維繼續向下合成迷走神經前、後幹,經食管裂孔至腹腔。
食管與胸膜的關係
食管左側在主動脈弓上方的部分與左縱隔胸膜相貼,其間有胸導管和主動脈弓,在主動脈弓以下至第7胸椎以上,食管不與縱隔胸膜相貼,在第7胸 椎以下又被縱隔胸膜相貼。食管與縱隔胸膜相貼處,即食管上、下三角的所在部位。食管右側除奇靜脈弓處外,其餘部分均與有縱隔胸膜相貼,右縱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至食管 後方達中線,形成自營後隱窩,故在左胸入路的食管下段手術時,有破人有胸膜腔的可能。
狹窄部位和食管括約肌
食管全長有三個生理性狹窄,其中兩個位於胸部,即與左主支氣管相交處和穿隔食管裂孔處。狹窄範圍約為1.5~1.7cm。
血管、淋巴和神經
食管胸上段的動脈來自上部肋間後動脈支氣管支,以5支為多見。胸下段的動脈來自食管動脈,以1~2支多見。食管壁內靜脈豐富,在粘膜下層和食 管周圍吻合成叢,稱食管靜脈叢,由叢匯成數條食管靜脈,注入奇靜脈、半奇靜脈或副半奇靜脈。食管靜脈叢向下與胃左靜脈屬支有豐富吻合,當門靜脈高壓症 時,可經此途徑建立門腔靜脈間的側支循環,因而食管靜脈叢血流量加大,可導致食管靜脈曲張,甚至破裂出血。食管胸上段的淋巴管注入氣管支氣管淋巴結氣管旁淋巴結,胸下段的淋巴管注入縱 隔後淋巴結和胃左淋巴結。食管胸部尚有部分淋巴管不經局部淋巴結,直接注入胸導管。食管的神經來自胸交感幹和迷走神經。食管壁橫紋肌由喉返神經支配,平滑肌和腺體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粘膜的感覺衝動伴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傳入脊髓或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