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留名府鄉

鎖定
後留名府鄉,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地處景縣西部,東接温城鎮、王謙寺鎮,南連龍華鎮,西、北為武邑縣, [1]  區域面積74.9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29495人。 [2]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景縣五區。1961年,成立後留名府公社。1984年,改為後留名府鄉。1996年,西路古莊鄉併入。 [1]  截至2020年6月,後留名府鄉下轄40個行政村。 [3] 
2018年,後留名府鄉有工業企業23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2] 
中文名
後留名府鄉
外文名
Liufu
別    名
留府鄉
留府鎮
後留名府鎮
橡膠之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
地理位置
景縣西部
面    積
74.98 km²
下轄地區
4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後留名府村南
電話區號
0318
郵政編碼
053515
車牌代碼
冀T
人    口
29495人(2018年户籍人口)

後留名府鄉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景縣五區。
1961年,成立後留名府公社。
1984年,改為後留名府鄉。
1996年,西路古莊鄉併入。 [1] 

後留名府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轄後留名府、前留名府、小營、曹上營、王上營、宋上營、野廠、張王柯枝、柴王柯枝、白王柯枝、曹王柯枝、魁星莊、辛莊、曹樸莊、南莊頭、霸家寺、北西莊、苦水營、呂屯、北馬村、大果義、小果義、西路古莊、後路古莊、馬路古莊、鄭黃古莊、白黃古莊、張黃古莊、閻黃古莊、韓黃古莊、小馮古莊、趙辛旺、白辛旺、房辛旺、東馬、聖堂、大孔、王家莊、北高莊、房莊40個行政村。 [1] 
截至2020年6月,後留名府鄉下轄40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後留名府村南。 [1] 
魁星莊村
辛莊村
大果義村
張黃古莊村
霸家寺村
南莊頭村
小果義村
聖堂村
呂屯村
野廠村
北高莊村
東馬村
北馬村
王上營村
房莊村
馬路古莊村
後留名府村
宋上營村
王家莊村
西路古莊村
柴王柯枝村
曹上營村
大孔村
後路古莊村
張王柯枝村
曹樸莊村
韓黃古莊村
小馮古莊村
曹王柯枝村
前留名府村
閻黃古莊村
房辛旺村
白王柯枝村
北西莊村
鄭黃古莊村
白辛旺村
小營村
苦水營村
白黃古莊村
趙辛旺村

後留名府鄉地理環境

後留名府鄉位置境域

後留名府鄉地處景縣西部,東接温城鎮、王謙寺鎮,南連龍華鎮,西、北為武邑縣, [1]  區域面積74.98平方千米。 [2] 

後留名府鄉地形地貌

後留名府鄉境內最高點位於前雙廟村,海拔16米;最低點位於大端莊,海拔14.1米。 [1] 

後留名府鄉水文

後留名府鄉境內河道屬黑龍港流域,流域面積74.89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清涼江、廣川渠、躍進渠、留府渠,河流總長度28千米,河網密度0.37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50萬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廣川渠、留府渠。 [1] 

後留名府鄉人口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轄區總人口30678人,其中常住人口28980人,另有流動人口1500人。總人口中,男性15498人,佔50.5%;女性15180人,佔49.5%;14歲以下5738人,佔18.7%;15~64歲21844人,佔71.2%;65歲以上3095人,佔10.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669人,佔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12.7‰,人口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長率6.66‰。 [1] 
2017年,後留名府鄉常住人口27627人。 [4] 
截至2018年,後留名府鄉户籍人口29495人。 [2] 

後留名府鄉經濟

後留名府鄉綜述

2011年,後留名府鄉國地税總收入1941.96萬元,比上年增長10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815萬元,增值税473萬元,企業所得税23萬元,個人所得税1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5%、40%、11%、10%。人均財政收入0.02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 [1] 

後留名府鄉農業

後留名府鄉有農業耕地面積74115畝,水澆地面積佔92.2%,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7%,農業增加值0.5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3%。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7萬噸,其中小麥1.61萬噸,玉米1.7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2.59萬畝,總產量0.19萬噸。 [1] 
後留名府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5萬頭;羊飼養量0.48萬隻;家禽飼養量9.2萬羽;畜牧業總產值26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萬畝,其中防護林8000畝,經濟林2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萬株,林木覆蓋率20%,活立木蓄積量400萬立方米。
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6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杏,其中蘋果產量400噸。
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0.01萬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金棟蜜桃,綠色環保農產品有小麥、玉米。 [1] 

後留名府鄉工業

後留名府鄉工業以橡膠製品、塑料製品、化工、砂輪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工業增加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有工業企業159家,職工2350人。 [1] 
2018年,後留名府鄉有工業企業23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 [2] 

後留名府鄉商業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商業網點485個,職工15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1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1] 
2018年,後留名府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2] 

後留名府鄉金融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5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儲蓄8475元;各項貸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 [1] 

後留名府鄉社會事業

後留名府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9所,在校生1560人,專任教師1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60人,專任教師8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2011年,後留名府鄉教育經費1400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056萬元,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1%。

後留名府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6人,經營管理人才40人,技能人才24人,農村實用人才100人。辛莊村蜜桃生態園與中國農科院聯合種植“金棟”蜜桃,曹樸莊與陝西農科院聯合培植矮化速生蜜桃。 [1] 

後留名府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5户,各類圖書室40個,藏書24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業人員達48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6個,其中秧歌隊5個。 [1]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學校體育場9個。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的3%。 [1]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廣播喇叭160只,入户率100%,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户4500多户,入户率60%,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後留名府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各級衞生機構4個,其中門診部(所)2個;病牀4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6張,固定總產值13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0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0萬人次,住院手術190台次,出院病人1萬人次。重點醫院有留府鄉衞生院。 [1] 
2011年,後留名府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萬人,參合率92%;孕產婦死亡率為0。 [1] 

後留名府鄉社會保障

2011年,後留名府鄉有農村最低保障户數540户,人數560人,支出48.6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40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6人,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10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6人次,共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108人次,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1萬元。社會福利費62萬元,比上年增長25%。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43萬人,參保率88.3%。 [1] 

後留名府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後留名府鄉有郵政網點40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8千米,投遞點40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4000份、期刊0.5萬冊。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0個;固定電話用户1.4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90%;移動電話用户1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16萬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20萬元。 [1] 

後留名府鄉交通

2011年,後留名府鄉客運總量3.6萬人次,貨運總量28萬噸。境內有S385省道(寧武路)過境,境內長8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寧津和武邑。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9千米。南距石德鐵路龍華站14千米,西距衡水40千米,東距德州60千米。 [1] 

後留名府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鄉政府駐後留名府而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河北民政廳;河北民政廳.河北政區大典[M]河北:河北省民政廳,2012年:3232-3233.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71頁.
  • 3.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29]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