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現代倫理學

鎖定
《後現代倫理學》是200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書研究的主旨是後現代視角本身,作者的主要觀點是:當現代性到了自我批判,自我譭譽,自我拆除的階段時,對道德現象可以開始新的理解方式。
中文名
後現代倫理學
作    者
(英國)齊格蒙特﹒鮑曼
譯    者
張成崗
出版時間
2003年01月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頁    數
321 頁
ISBN
7214033860
原作品
Postmodem Ethics
定    價
19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目錄

後現代倫理學書評

後現代倫理學 後現代倫理學
導言 現代和後現代透視下的道德
體現破碎存在者莫過於碎片
——R·M·里爾克
正如題目所表明的那樣,本書是關於後現代倫理而不是關於後現代道德的研究。
如果要對後者(即後現代道德)進行研究的話,應該把目標定在對生活於後現代的人們所面對和努力去解決的道德問題進行一下可能的、全面的盤點。這些問題不但包括過去已經完全療治好而現在又以新形式出現的舊問題,也包括過去時代的人們不知道或沒有引起注意的新問題。兩種類型的問題都不少。我們時代的“道德議程”充滿了過去時代的倫理學家幾乎沒有或者根本沒有接觸到的題目,因為它們沒有被清楚地表達為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的層面上,只提及一下在夫妻關係、性別和家庭交往的現代困境中出現的多元的道德觀就足夠了,這些觀念因為它們習慣上的弱決定性、靈活性、易變性和軟弱性而臭名昭著。在多種多樣的傳統中,一些消失了,另外一些得到復興和重新發現後,為忠誠性和指導個人行動的權威性而相互競爭着。儘管建立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價值和觀念的等級制度是沒有希望的,但這種競爭將使人們從必須作出選擇的令人煩惱的任務中解脱出來。在另一方面,即在全球化語境的當代生活中,有的學者可能論及聞所未聞的、確確實實的災難性的危險,這些危險來源於部分和局部目標的相互交叉,它們不能被事先預測,即使行為以其被組織好的方式被安排時,這些危險也進入不了我們的視界。
在我的研究中,這樣的問題確實一次又一次地呈現,但是它們僅僅是作為背景出現的,在這種背景下,現代和後現代的倫理思想繼續發展着。這些問題被視為明確的後現代道德觀形成的經驗背景?從這種後現代倫理觀的角度進行思考時,這些問題呈現的形式及其被賦予的重要性正是本書的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主旨是後現代視角本身:本書的主要觀點是:當現代性到了自我批判、自我譭譽、自我拆除的階段時(在這個過程中,“後現代性”就意味着掌握和轉移),很多以前的倫理學理論(但不是現代的道德關懷)所遵循的路徑,開始看上去像一條盲目的小徑,同時,對道德現象進行激進、新穎理解的可能性之門被開啓了。
對後現代作品和當前關於現代性的作品熟悉的任何讀者都會注意到,關於倫理學上後現代“革命”的解釋是有爭議的,決不是隻有一種可能性的解釋。現在的一些學者經常把對“倫理學之死”、倫理學的美學替代物和倫理學的最終解放等的頌揚與道德的後現代途徑聯繫起來。倫理學本身被誹謗或嘲弄為一種典型的、現在已被打碎的、註定要成為歷史垃圾的現代束縛,這種束縛曾經被認為是必需的,而現在被明確地認為是多餘的,也可以表達為另外_二個錯誤的觀念,即:後現代的人們沒有它也能生活得很好。如果有人需要一個對“後現代倫理革命”進行如此解釋的例子,他可以在吉里斯·裏坡維特斯基最近出版的專著《責任的黃昏》(伽裏瑪出版社,1992)中找到。作為一名卓越的“後現代解放”的吟遊詩人,《空虛時代》和《短命帝國》的作者,裏坡導言現代和後現代透視下的道德維特斯基認為,我們已經最終進入了後義務論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我們的行為已經從強制性的“無限責任”、“戒律”和“絕對義務”中解脱出來。在我們這個時代中,自我犧牲的觀念已經非法化了;沒有人被激勵或者願意使自己達到道德的最高目標,並去守護這種道德價值觀;政治家為烏托邦付出了代價,原來的理想主義者變得務實了。我們最普遍的口號就是:“不可越界!”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個人主義的時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僅僅被對寬容的需求所限制(當寬容與自我讚揚的和毫不猶豫的個人主義相結合時,可能僅僅表現為冷漠)。“後義務”的時代僅僅承認一種發育最不完全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根據裏坡維特斯基的觀點,這是一種全新的情形,他勸告我們應去歡迎它的到來,並且對隨之而來的自由應感到欣喜。
裏坡維特斯基犯了與許多後現代理論家相似的錯誤,即把研究的主題表述為研究的方法;把應當被解釋的東西用來解釋其他東西。描述普遍的行為並不意味着要作出道德上的陳述:這兩個程序在後現代正如它們在後現代以前一貫有差異的那樣是不同的。如果裏坡維特斯基的描述是正確的,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種從道德困擾中解脱出來的社會生活,抽象的“是”不再為“應該”所引導,社會交往已經從義務和責任中脱離出來,那麼社會學家的任務就是發現道德規則如何從作為放置於社會自我複製的奮鬥的武器庫中退役的。如果社會學家恰好屬於社會思想中的批判潮流,他們的任務也.不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他們將拒絕接受“存在即合理”的觀念,也不會認為人類所做的僅僅是他們認為自己正在做的,或者是他們敍述自己所做過的。
本研究有一個假設就是:後現代道德的意義在於它給有批判意識的社會學家提供了繼續對上述問題進行比以前影響更大的調查的機會。
……

後現代倫理學目錄

導言 現代和後現代透視下的道德
第一章 道德責任和倫理規則
第二章 難以捉摸的普遍性
第三章 難以捕捉的根基
第四章 兩類道德團體
第五章 道德團體之外
第六章 社會空間:認知的、美學的和道德的
第七章 私人道德、公共風險
第八章 結語:終點也是起點
註釋
譯者後記
等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