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母辛方鼎

鎖定
後母辛方鼎是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於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出土,現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文名
後母辛方鼎
年    代
商代
出土時間
1976年
收藏地
中國歷史博物館

後母辛方鼎發展過程

商代之銅器包括鼎、觚、杯、爵等,原為盛酒、水及烹飪食物以祭祀祖先及供王室貴族飲宴之用,後兼具陪葬冥器作用。至周朝又因時代之不同,其主要作用、形制、風格等亦隨同變化。 以鼎為例,原為實用及祭祀時所用之器皿,當用於祭祀時,其體積之發展必系由小而大,至有宗廟後,鼎為宗廟不可缺之物,其體積亦發展至最大限度。在此情形下,宗廟之鼎在祭祀時內盛食物,非祭祀時則仍置於宗廟內,久而久之,鼎遂成為象徵宗廟之物。當一族毀滅某一族時,必毀其宗廟並奪其鼎,以示征服之意,故鼎在中國歷史上即代表政權,所以「鼎定中原」即據此而來。舜禪於禹,禹鑄九鼎以鎮九州,每州均以一個鼎為代表,故共為九鼎,帝王統一「天下」後,多有「取九鼎」或「獻九鼎」之事,鼎之意義亦自實用、祭祀、冥器等擴展至政治上之應用。

後母辛方鼎文物特徵

高80.1釐米,橫長64釐米,長方形口,折沿方唇,立耳。腹下微斂,平底,四中空柱足。腹四角各飾扉稜。口沿下飾饕餮紋帶。四輔角加餓饕餮紋。腹面兩側及下飾乳釘紋帶。足上部飾饕餮紋,下加弦紋。內壁中部有銘“後母辛”三字。方鼎出自婦好墓。銘文“後”即王后,“母辛”為婦好廟號。婦好是商王武丁妃,見殷墟卜辭,此器當為其子輩祖庚、祖甲所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