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方基地

鎖定
設在國家腹地和戰區縱深,建有以國防工業為主體的組織機構和設施,儲備大量物資,以支援戰爭活動的基地。
中文名
後方基地
外文名
rear base
按地位和作用分為戰略後方基地和戰役後方基地。戰略後方基地通常設在國家腹地,是戰役後方基地的依託。戰役後方基地通常設在戰區縱深。其中,海軍戰役後方基地通常設在沿海。按保障內容,分為綜合後方基地和專業後方基地。按軍種,分為陸軍後方基地、海軍後方基地、空軍後方基地、火箭軍後方基地等。主要由鋼鐵、能源、化學、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和機械、電子、科研、交通、醫療等眾多部門組成。擔負軍事裝備及戰爭所需其他各類物資的研製、生產、儲備等任務。是積累戰爭力量,保障軍隊作戰和建設,奪取戰爭勝利的可靠依託。
後方基地部署和建設主要依據戰略方針、作戰預案、資源條件、地形、道路交通和國家財力等情況確定。基本原則是合理佈局,重點建設;便於生產,利於安全;平戰結合,軍民兼顧;綜合配套,注重效益;提高綜合、持續、全方位支援軍隊作戰的能力。中國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根據國防需要進行了大規模的後方基地建設,建成了交通、煤炭、電力、石油、鋼鐵、有色金屬、建築材料、機械、電子、化工等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和生產技術比較先進的後方基地,建成了包括核武器、導彈、核潛艇、飛機、常規兵器、通信導航設備等在內的軍品科研、生產和儲備基地。
隨着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不斷髮展,現代戰爭對後方基地保障的依賴程度日趨增大,後方基地已經成為敵方打擊破壞的重點目標之一。現代後方基地已成為保存國家戰爭潛力,研製、生產、儲備戰爭所需物資,對軍隊實施戰略支援的綜合性基地。後方基地的發展方針是寓軍於民,以民養軍,軍民融合,在確保完成軍品研製、生產和儲備任務的前提下,積極開發民用產品,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和軍事效益,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加快實現管理自動化、資源可視化、信息網絡化,資源開發利用與研製、生產及交通運輸等實現綜合配套。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