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唐滅前蜀之戰

鎖定
後唐滅前蜀之戰是925年(後唐同光三年)九至十一月,後唐莊宗李存勖遣軍攻滅前蜀的戰爭。
後唐(923—936年[1] )是五代政權之一,李存勖所建,定都洛陽,歷三世四帝,國祚共十四年。它取代了後梁,不久又為後晉所取代。後唐的前身是五代十國初期的晉國,891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冊立為晉王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後梁,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李克用拒不承認,仍奉唐天祐正朔。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23年,晉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底,滅梁,定都洛陽。
名    稱
後唐滅前蜀之戰
地    點
前蜀
參戰方
後唐前蜀
結    果
李存勖勝,滅前蜀
傷亡情況
死亡2萬
主要指揮官
李存勖
發生時間
925年9月-11月

目錄

後唐滅前蜀之戰起因

同光元年(923年),後唐滅後梁之戰後,後唐實力大增,軍隊士氣高漲,後唐莊宗李存勖欲乘勝興師兼併前蜀,因蜀境山川地勢險固,未輕舉。遂取先疲後擊之策,佯與其約好。三年六月,前蜀主王衍果撤除邊地守備,莊宗即乘機部署發兵。

後唐滅前蜀之戰過程

九月初十,命魏王李繼岌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樞密使郭崇韜充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使,統領風翔(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同州(治今陝西大荔)、陝州(治今河南三門峽市西舊陝縣)、華州(治今陝西華縣)、邡州(治今陝西彬縣)兵6萬,自鳳翔趨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大散嶺上)入蜀;另以高季興為東南面行營都招討使,率荊南兵攻取夔(治今重慶奉節)、忠(治今四川忠縣)、萬(治今四川萬縣)諸州,以策應。 [1] 
李存勖 李存勖 [2]
十月十八日,大軍至散關,排陣斬斫使兼馬步軍都指揮使李紹深率步騎1.3萬人前出攻克威武城(今陝西鳳縣東北),獲糧20萬斛,繼縱驅降兵萬餘人奔逃,以造蜀人恐慌之勢;同時倍道尾隨,直趨鳳州(治梁泉,今陝西鳳縣東北風州鎮)。郭崇韜亦率大軍兼程跟進。
十九日,前蜀守將王承捷迫於後唐軍攻勢,以鳳、興(治今陝西略陽)、文(治今甘肅文縣)、扶(治今四川南坪東北)4州降。時蜀主仍領妃嬪臣僚,在數萬兵的護衞下巡遊作樂。二十日,巡遊至利州(治今四川廣元),聞後唐軍破鳳州,大驚,急命隨駕清道指揮使王宗勳、王宗儼、王宗昱為三招討,率兵3萬迎戰。後唐軍長驅直入,兵鋒甚鋭,蜀興州刺史王承鑑、成州刺史王承樸相繼棄城而逃。二十六日,李紹深等大敗王宗勳等於三泉(今陝西寧強西北陽平關),擊殺5000人,獲糧15萬斛。
二十九日,蜀主聞王宗勳等潰敗,留判六軍諸衞事王宗弼率重兵守利州,自返成都,並截斷桔柏渡(今四川廣元西南嘉陵江、白龍江合流處)浮橋,以阻遏後唐軍。三十日,李繼岌兵臨興州,蜀將宋光葆以領屬梓(治縣,今四川三台)、綿(治巴西,今四川綿陽東)、劍(治普安,今四川劍閣)、龍(治江油,今四川平武東南)、普(治安嶽,今屬四川)5州降;接着,武定節度使王承肇、山南節度使王宗威、階州刺史王承嶽分別以其領地降;惟天雄節度使王承休與副使安重霸欲出秦州掩擊後唐軍。及抵茂州(治今四川茂縣),隨行兵馬僅剩2000,且士卒飢疲,安重霸見大勢已去,亦以秦(治上邦,今甘肅天水)、隴(治湃源,今陝西隴縣)二州降。高季興乘勢率水軍溯江入蜀,攻施州(治今湖北恩施)。
蜀峽路招討使張武用鐵鎖斷絕長江航路,高季興遣勇士乘舟斫鐵鎖,適值大風,舟掛鐵鎖,進退不得,遭前蜀兵以矢石齊攻,戰敗,高季興乘輕舟逃走。不久,張武聞北路失敗,便以夔、忠、萬三州降於後唐。十一月,後唐軍晝夜兼行,徑趨利州,王宗弼聞風棄城西逃。李繼岌率大軍向劍、綿、漢州(治今四川廣漢)推進。十五日,蜀武信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宗壽以遂(治今四川遂寧)、合(治今四川合川)、渝(治今四川重慶)、瀘(治今四川瀘州)、昌(治今四川大足)5州降。
李紹琛抵綿州時,民房已被毀,綿江浮橋亦被拆斷。

後唐滅前蜀之戰結果

為速取前蜀,李紹琛乘蜀兵潰敗破膽之機,率乘馬浮江而渡,入鹿頭關(今四川德陽東北鹿頭山上),攻克漢州,直逼成都。二十六日,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翌日,蜀主出降,前蜀亡。

後唐滅前蜀之戰點評

此戰,後唐乘前蜀朝政腐敗,邊防懈怠,兵無鬥志,長驅直入,以戰養戰,一舉獲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