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反射

鎖定
後反射(又稱:再歸反射),光的“逆向反射”,它和我們熟知的鏡面反射漫反射不同,能使光線沿原來的路徑反射回去,該現象在交通上有很廣泛的應用,在山區盤山公路的路面上一般都等間距地鑲嵌一些玻璃球,當夜間行駛的汽四的車燈照上後顯得非常醒目,以提醒司機注意。
中文名
後反射
外文名
Reflex
別    名
逆向反射
領    域
光學
性    質
能使光線沿原來的路徑反射回去
相關名詞
漫反射
舉例
幾何求解
若小玻璃球的半徑為R,折射率為1.73,如圖1所示,今有一束平行光沿直徑AB方向照在小玻璃球上,試水離AB多遠的入射光經摺射—反射—折射再射出後沿原方向返回,即實現“逆向反射”。
圖1 圖1
只有入射光線折射後射到B點的光線經反射再折射,射出後才能沿原方向返回,即實現“逆向反射”,光路如圖所示,根據折射定律得:
由幾何關係可知:∠i=2<r。
由以上兩式可解得:∠i=30°,∠r=60°。
設能沿原方向返回即實現“逆向反射”的入射光線距AB的距離為h,則由幾何關係可知
自行車尾燈
自行車尾燈就是利用了光的逆向反射原理,自行車尾燈裏面是紅色的有機玻璃片,其表面有若干個凸出的小三角形 (或四邊形)。這些小三角形(或四邊形 ) 表面與相鄰的小三角形 (或四邊形) 的表面互相垂直 (見圖1) 。其
作用是:一可使任意方向射來的光線都 “反向射回 ”。尾燈中的這些小三角形 (或四邊形)表面與相鄰的小三角形( 或四邊形)表面互相垂直,就相當於將兩平面鏡Ml和M2相互垂直放置。當有光線人射到其中的一平面鏡 (如Ml)上 , 反射後再經另一平面鏡(M2)進行二次反射。由光的反射定律和幾何知識可知二次反射後的光線必與原人射光線反向平行。這種特殊的設計,使得在夜間行車時,能把來自自行車後面的任意方向的人射光線,沿原來的路徑反射回去,使車後的人能清楚地看到尾燈反射的紅光,從而瞭解自行車的行駛情況,防止發生撞車的危險。其二是自行車尾燈選用紅色的有機玻璃,目的是反射紅色光。因為在可見光中,紅光波長最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光線傳播較遠。 [1] 
交通標誌符號
另外,公路兩旁的各種交通指示標誌符號也是利用了光的逆向反射原理,不過它不是由平面鏡組成,而是由交通標誌基板和附着上面的反光膜所組成的(如圖2)。反光膜由透明保護層1、單層排列的玻璃微珠2、反射層3、膠合層4等組成。白天,通過對陽光的漫反射,司機可以看清這類交通標誌符號,夜間,從遠處射向反射膜的燈光,經玻璃微珠折射後會聚到它後面的反射面上,光被反射後就沿原方向返回,這樣,夜間行駛的汽車就可以利用它自身的燈光,照到道路交通標誌上,從逆向反射光中看清楚黑暗中的道路交通標誌。
這種逆向反光膜的透明保護層通常做成白、黃、紅、橙、綠、藍等多種顏色,在車燈的照射下,可呈現現出色彩綺麗的各種交通標誌。現在這種標誌已在鐵路、汽車牌照、工程、商業廣告、救生器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2] 
圖2 圖2
參考資料
  • 1.    李統軍, 陳紀春. 光的逆向反射應用舉例[J]. 少年天地, 2002(Z2).
  • 2.    三村育夫, 浜田豐. 逆向反射裝置: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