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待,漢語一級字 [10]  ,讀作待(dài或dāi),本義指等待,等候。 [1-6]  [9] 
中文名
拼    音
dài dāi
部    首
字    碼
基本區 U+5F85
五    筆
TFFY
倉    頡
HOGDI
鄭    碼
obd
筆    順
撇、撇、豎、橫、豎、橫、橫、豎鈎、點
注    音
ㄉㄞˋ ㄉㄞ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9
統一漢字
U+5F85
四    角
24241
筆順編號
332121124
異體字
𥩳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待dài
⒈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⒉ 以某種態度或行為加之於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⒊ 將,要(古典戲曲小説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其他字義
待dāi
⒈ 停留,逗留,遲延:你待一會兒再走。 [9] 
基本詞義
◎ 待 dāi
〈動〉
(1) [口]
(2) 暫時停留 [stay]。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3) 無目的地消磨時間或在某處逗留 [hang around]。如:我在家裏待一整天
(4) 另見 dài
基本詞義
◎ 待 dài
〈動〉 [9] 
(1) (形聲。從彳( chì),寺聲。本義:等待,等候)
(2) 同本義 [wait for]
待,逗也。——《廣雅》
有待而行也。——《易·歸妹》
竊待於下風。——《莊子·漁父》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左傳·隱公元年》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史記·項羽本紀》
與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説新語·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長大。指女子待嫁);待賢(等候賢人);待詔(等待任職的詔令);待時(等待時機)
(4) 對待 [treat;deal with]
此賢君子也,君厚待之。——《韓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韓愈《原毀》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資治通鑑·漢紀》
榮賊並非推心待慰帥者。——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5) 又如:寬待(寬大對待);待見(原諒);待賢(禮遇賢者)
(6) 招待 [entertain]
相公前廳待客。——元· 關漢卿《謝天香》
(7) 又如: 待東(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need]
不待告。——《史記·天官書》。注:“須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about to;going to]
[金老]便待出門, 店小二攔住道:“ 金公,那裏去?”——《水滸傳》
(11) 又如: 待説不説;待好(即將);待善(就要;將要)
(12) 防備 [guard against]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可以待不虞。——《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13) 依靠 [depand on]
主待農戰而尊。——《商君書·農戰》
(14) 容,讓 [let;allow]
兩位頭領到大寨食息,待貧道自去趕他。——《水滸傳》
這也是個彩頭,待我見去。——《灰闌記》
(15) 要是,如果 [if]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過柳大郎麪皮。——《水滸傳》
(16) 另見 dāi [9]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音殆。《説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雲待之。
葉直裏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眾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葉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葉徒帝切,音兑。《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葉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朱注》待,徒奇反。 [7] 

説文解字

【卷二】【彳部】待
竢也。從彳寺聲。徒在切 [1] 

説文解字注

(待)竢也。立部曰。竢待也。從彳。寺聲。徒在切。一部。今人易其語曰等。 [8]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東莞腔] toi3 [梅縣腔] tai5 toi5 [陸豐腔] toi6 [客語拼音字彙] tai4 [寶安腔] toi3 [沙頭角腔] toi5 [台灣四縣腔] tai5 toi5
粵語:doi6
潮州話:tai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