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贾而沽

[dài jiǎ ér gū]
汉语成语
收藏
0有用+1
0
待贾而沽(拼音:dài jiǎ ér gū)是汉语成语,原指商人等待高价出售货物,后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该成语出自《论语·子罕》,亦作“待价而沽”,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 [1-3]
成语包含双重含义:字面义强调商品交易中的时机选择,比喻义则借指人才等待识用或处事等待适宜条件。其近义词包括“待价而沽”“善贾而沽”等,均体现主动选择时机的核心语义。
该成语源于《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以“美玉藏匣”设喻,孔子以“待贾者”自喻,表达积极求仕的态度。后世文献如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清代曹寅诗文及近代徐迟《牡丹》等,均沿用并拓展其喻义,且在历史演变中形成“待价”“待贾沽”等省称形式。
中文名
待贾而沽
外文名
wait for a good price to sell
拼    音
dài jiǎ ér gū [2-3]
近义词
待价而沽
注    音
ㄉㄞˋ ㄐㄧㄚˇ ㄦˊ ㄍㄨ
出    处
论语·子罕

基本释义

播报
编辑
待贾而沽:是指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

成语辨析

播报
编辑
【近义词】: 待价而沽善贾而沽 [2]

成语用法

播报
编辑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等待时机。 [2]

示例

播报
编辑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熊案始末记》:“遂决计待价而沽,不酷谅颂狱图员企局速成。”
徐迟 《牡丹》三:“奇货可居,应该待价而沽,大学生并不在老太只询婆眼中。”亦省作“ 待价 ”、“ 待贾沽 ”、“ 待沽 ”。
《文选·嵇康》灶挨才:“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 张铣 注:“待价谓待人来求也。”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贾琼 请《六经》之本,曰:‘吾恐夫子之道或坠也。’剃您子曰:‘尔将为名乎?有美玉姑待价焉。’” 阮逸 注:“待明王出,当自求厚付行之。”
纹耻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朝廷若也开科取,未必无人待贾沽。”
清 曹寅 《瑮亭》诗:“有质温而栗,探宙纹待沽已后期。”

成语典故

播报
编辑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

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去吧!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