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彼得·諾爾

鎖定
彼得·諾爾(Peter Naur,1928年10月25日—2016年1月3日),出生于丹麥腓特烈斯堡,2005年圖靈獎得主,丹麥天文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生前是哥本哈根大學教授。 [3-4] 
彼得·諾爾1944年至1947年在哥本哈根體育館學習;1947年至1949年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天文學並獲得天文學學位;1949年至1950年服兵役;1950年至1951年被推薦前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攻讀研究生;1952年至1953年在美國擔任天文學研究員;1953年至1959年擔任哥本哈根天文台科學助理;1957年獲得哥本哈根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1959年至1969年擔任哥本哈根大學講師和哥本哈根計算中心Regnecentralen的程序員;1969年至1999年擔任哥本哈根大學數據學研究所教授;2005年獲得圖靈獎;2016年1月3日在丹麥赫列夫逝世,享年88歲。 [4] 
彼得·諾爾在計算機領域致力於編程語言的研究。 [5] 
中文名
彼得·諾爾
外文名
Peter Naur
國    籍
丹麥
出生地
丹麥腓特烈斯堡
出生日期
1928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2016年1月3日
畢業院校
哥本哈根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獲得圖靈獎
學位/學歷
博士

彼得·諾爾人物生平

1928年10月25日,彼得·諾爾出生于丹麥腓特烈斯堡。
1944年—1947年,在哥本哈根體育館學習。
1947年—1949年,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天文學並獲得天文學學位。
1949年—1950年,服兵役。
1950年—1951年,被推薦前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攻讀研究生。
1952年—1953年,在美國擔任天文學研究員。
1953年—1959年,擔任哥本哈根天文台科學助理。
1957年,獲得哥本哈根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
1959年—1969年,擔任哥本哈根大學講師和哥本哈根計算中心Regnecentralen的程序員。
1969年—1999年,擔任哥本哈根大學數據學研究所教授。
2005年,獲得圖靈獎。
2016年1月3日,在丹麥赫列夫逝世,享年88歲。 [4] 
彼得·諾爾

彼得·諾爾主要成就

彼得·諾爾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彼得·諾爾參與了編程語言的開發,這種語言後來被稱為ALGOL(算法語言),他的主要貢獻在於選擇正確的描述形式來定義語言。彼得·諾爾在讓哥本哈根計算中心Regnecentralen將關注點從編譯器設計轉移到ALGOL實現的運行時系統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20世紀80年代,彼得·諾爾寫了一篇名為“Programming as Theory Building”的論文,這篇論文是敏捷軟件開發運動的起點。 [4]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8月AMiner平台數據,彼得·諾爾已發表學術論文122篇,論文被引3684次,H-index:18;出版了《The neural embodiment of mental life by the synapse-state theory》《An anatomy of human mental life》《Antiphilosophical Dictionary》著作。 [2]  [6] 
[1]Anders S Kristensen,Kasper B Hansen,Peter Naur,Lars Olsen,Natalie L Kurtkaya,Shashank M Dravid,Trine Kvist,Feng Yi,Jacob Pohlsgaard,Rasmus P Clausen,Michael Gajhede,Jette S Kastrup.Pharmacology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gand Binding to the Orthosteric Site of Glutamate-Like GluD2 Receptors[J].Molecular Pharmacology,2016. [1] 
[2]Anders S. Kristensen,Kasper B. Hansen,Peter Naur,Lars Olsen,Natalie L. Kurtkaya,Shashank,M. Dravid,Trine Kvist,Feng Yi,Jacob Pøhlsgaard,Rasmus P. Clausen,Michael Gajhede.GluD2: GluD2 receptors containing the lurcher mutation iGluRs: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ITC: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LBD: Ligand binding domain LTP: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D: Long-term depression NMDA: N-methyl-D-aspartate NMDAR: NMDA receptor PSD: Postsynaptic density SAR: Structur[J].semanticscholar,2015.
[3]Edgar G. Daylight,Niklaus Wirth,Tony Hoare,Barbara Liskov,Peter Naur,Kurt De Grave.The Daw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from Turing to Dijkstra[J].The Daw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from Turing to Dijkstra,2012. [1] 
[4]Kenneth Jensen,Sarah Anne Osmani,Thomas Hamann,Peter Naur,Birger Lindberg Møller.Homology modeling of the three membrane proteins of the dhurrin metabolon: catalytic sites, membrane surface association an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J].Phytochemistry,2011.
[5]Rasmus P. Clausen,Peter Naur,Anders S. Kristensen,Jeremy R. Greenwood,Mette Strange,Hans Bräuner-Osborne,Anders A. Jensen,Anne Sophie T. Nielsen,Ulla Geneser,Lone M. Ringgaard,Birgitte Nielsen,Darryl S. Pickering.The Glutamate Receptor GluR5 Agonist (S)-2-Amino-3-(3-hydroxy-7,8-dihydro-6H-cyclohepta[d]isoxazol-4-yl)propionic Acid and the 8-Methyl Analogue: Synthesis, Molecular Pharmacology, and Bi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PDB ID: 2WKY[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9. [1] 

彼得·諾爾人才培養

  • 教授課程
在哥本哈根大學任職期間,彼得·諾爾教授“數據科學”課程。 [4] 
  • 教學理念
除了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外,彼得·諾爾還反覆強調讓學生學習其他領域的計算機應用的重要性。 [4] 

彼得·諾爾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1963年
G.A.哈格曼獎章
1966年
Jens Rosenkjaer獎
1986年
IEEE計算機協會計算機先鋒獎 [4] 
2005年
圖靈獎

彼得·諾爾社會任職

彼得·諾爾是《the ALGOL Bulletin》(ALGOL公報)的創辦人,1968年北約軟件工程會議記錄的共同編輯,曾擔任《ALGOL 60 report》(ALGOL 60報告)的編輯。 [4] 

彼得·諾爾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彼得·諾爾出生於一個反宗教家庭,是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父親艾伯特是個畫家,母親蘇珊娜·瑪格麗特是個自由職業者,他們家庭有一定的商業背景。藝術和商業人士,如演員、劇作家和建築師,都會定期拜訪彼得·諾爾家。彼得·諾爾的父母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離婚。 [4] 
  • 興趣愛好
天文學是彼得·諾爾的主要愛好。12歲時,他已經對父親收集的科學書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其中包括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金斯和亞瑟·愛丁頓的作品。在德國佔領丹麥期間,沒有城市燈光,彼得·諾爾可以坐在母親的陽台上觀察星星。甚至在十幾歲的時候,彼得·諾爾就尋求與哥本哈根天文台的專業天文學家定期接觸。每週放學後,他都會有幾天騎自行車去天文台,由專業人士教他如何計算彗星和行星的軌道。他學會了使用對數表和天文台的機械計算機器,用數值方法解微分方程,這些方法除了天文學家之外幾乎一無所知。15歲時,彼得已經寫了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並在戰後發表。他在學校裏講第谷·布拉赫,還有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他當時就認識了玻爾。 [4] 
  • 結遇貴人
離開劍橋大學後,彼得·諾爾在美國繼續他的天文研究(1952-1953)。在那裏,他遇到了哈佛大學的計算機先驅霍華德·艾肯(Howard Aiken)和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並瞭解了計算機領域的最新技術。 [4] 
  • 結識摯友
彼得·諾爾在劍橋大學結識了一生的朋友——彼得·雷特爾(Peter Remnant),彼得·雷特爾向他介紹了幾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著作,其中包括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心理學原理》。 [4] 

彼得·諾爾人物評價

在20世紀60年代,彼得·諾爾在程序開發研究中發揮了先鋒作用(During the 1960s, Peter played a pioneering role in research on program development)。(1968年北約科學委員會評) [4] 
(彼得·諾爾)對編程語言的設計和Algol 60的定義、編譯器的設計、計算機編程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根本性的貢獻(For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the definition of Algol 60, to compiler design, and to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2005年圖靈獎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