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彷彿汲老子

鎖定
《彷彿汲老子》是2007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彷彿。 [1] 
中文名
彷彿汲老子
作    者
彷彿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7月
定    價
24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802142187

彷彿汲老子內容簡介

道必須行而知,覺而悟。我要認識這個道,我就要入自然,是法自然,要進入自然。自然是周運不息的,所以我必須要行。我行運了這個道,行運了自然,體悟了自然,進入了自然,我才能真正地了證這個道。所以説,沒有行就沒有道。如果萬千注家,沒有看到這一點,那你就沒有看到道,你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

彷彿汲老子圖書目錄

彷彿叢書序
一點説明(代序)
與彷彿先生談老子(編輯者言)
1997年2月17日下午
先生的開場白
眾人的意見和想法
中國的一本哲學教科書
如何讀老子
道德名經,道字可恕,德字難饒
以孔學而再造老學也乎
禪宗,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佛學
比喻,是講道者的一個不得已
我打算搞一部《老子藏》
如何把握老子
老子八十一章的分章
從訓詁學來講,這個“道”就是指行
凡將“道”字以言解的,都跟“名”字重義,都不對
叫“道”,最為合適
老子的第一章
哎,惠能大師真是人中之龍
老子八十一章,第一章最關鍵
老子的道
老子講道,這只是一個比喻
理是從道生出來的
用一個玄還不夠,所以老子要再加重
瞎子摸象,就看你摸到哪個部位
關於自然與迴歸自然
自在本然,自其本然
進入自然,體會自然,認識自然
萬物生於有,而有生子無
不得已,又增加一個解道名相
人機不動,天機自動
這就是老子講的無
為什麼用道字不用天字
專講一個可字
戒、就屬於“可道”,所以是“常道”
你説出來,就騙人了
比喻套比喻,把你套牢方休
還有比我能讀書的。看樣子,我還有救
因為這一句就是金子
第一章 掉了兩句話
是既已名也,又何必可名
老子用了224個不
誰説德國人都是一根筋啊
《道德經》與道無關
改成“道可道”,“德可德”
1997年2月18日下午
可道與知行
老子提出了道,還有氣
要解決什麼問題,結論是在這兒
無為與自然
恆有和恆無
可道與可名
有無與大小
看老子境界的人的境界
講道的,證道的,成道的
現在有沒有定
講理的與講道的
應生無所住心
道祖、佛祖,看成是神,而不是人
從理上去理解它,你永遠跟它隔一層
最大的衝動與想往
老子這個筏喻,當可萬古不易
主動的生命昇華
生恆有,命暫有,這就是太極學的輪迴觀
講上8小時,還沒有重複的話
釋迦牟尼應該是坐在沙發上
生命是一種組合
俗界的成道與真正的成道
不流芳百世的人,不一定不是聖人
夏蟲語冰,山禽話海
知、和真理一樣,都是境界性的
主喻和從喻的問題
這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讓後人有文章可做
第一句中的可恆觀
物用之能在物,人用之能在人
道與氣道
老子的治世無為與多言數窮
老子置喙治國之事,實為不智
人生有為之世,“能無為乎”
在性上,打掃就是因為你不乾淨
老子中的道理與學理
無為是一個宗旨
王老師答:你去了再説
這就是以世目衡道眼,對不上睛
以備不時之需
有染和無染
他落了三端
不悟,就成不了道
在染中醒悟
有其利,必有其弊
一根得解脱,六根俱返還
我心不染,誰能染我
佛即悟,眾生迷
講道有言,不如無言
這個雞蛋是我用愛心煮的
因為六根需要,六根要自娛
在諸礙中,還有一個攀比礙
離了陰陽道不全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
沒有智慧,就等於沒了人的靈性
1997年2月19日下午
是千古以來佳句中的佳句
要出點奇思妙想,才能登老子之堂奧
從“易”,到“周易”,到“易經”
“之謂道”,“謂之道”
一終一始之謂道
三教的聖人
知、也存在界別
自然的和諧與世間的道
跟餓虎撲羊,色膽包天也差不多
人際之道,欲惡反成
潛身世外,伏心道中,不涉塵囂,不與世爭
寧作金石落地,不作羽毛昇天
大智若愚
低譯高則低,高譯低則高
由出世而看入世,與由入世而談入世
1997年2月20日下午
心與思,情與理
因事生理,因論見理
先天本性與後天元性
有礙有戒,無礙無戒,悟礙知戒,不悟空戒
君我與臣我
“我”這個細胞,清醒地留在宇宙間
知解與入道
心而上謂之道,心而下謂之器
翻譯去,翻譯來,最後失去本來面目
真正的門是無門
你的境界是否能夠剋制它
1997年2月20日晚上
你先把定義給我下了
大中見小,小以應大的道理
你要問問題,你必然落問端
道無界別
俗人好觀別人:聖人好觀自身
道與俗的矛盾和統一
這是他們境知性的一個悲哀
有界是法界
成道者的歸宿與作用
世間法與出世法
參悟需有精神能量
這也是道,但是常道
跳出境界解問題
語言翻譯與文化差異
達摩講話,誰當的翻譯
太極文化如何讓人懂
啞巴賣湯糰的那個手勢
朱熹不是也來插了一竿子嗎
道不能入科學,科學也不能衡道
科學的與道的
你正好違反了科學,也就不科學了
為什麼你弄這一套僵死的東西
道的現代化與傳播分層化
讓能懂的人懂
套子與解構
先生的結束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