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影視人類學

鎖定
影視人類學的英文名稱是Visual Anthropology,此術語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
中文名
影視人類學
外文名
Visual Anthropology
出    現
20世紀60年代
簡介
1985年,當時的國際影視人類學委員會主席、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 Balikci)將這個術語介紹到中國來,1988年,於曉剛等在《雲南社會科學》發表《影視人類學的歷史、現狀及其理論框架》,影視人類學這一術語正式出現在中國的刊物上。
影視人類學的定義:"影視人類學是以影像與影視手段表現人類學原理,記錄、展示和詮釋一個族羣的文化或嘗試建立比較文化的學問。"(莊孔韶《文化與性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3頁)
影視人類學的載體:照片、電影膠片、錄像磁帶、數字照相(錄像)機-電腦構成的多媒體表現系統。
影視人類學的作品一般稱為人類學片。人類學片的定義:"人類學片是在人類學理論指導下,綜合運用人類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和影視學的表現手段,對人類文化進行觀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張江華、李德君等編著《影視人類學概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25頁)
影視人類學的學術定位與價值
無論是照片、錄像帶、電影膠片還是手繪,都是一種觀察方法。但更為重要,它還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資料的手段。
它提供了一種通過鏡頭觀察文化的新視角,一條研究與理解文化、社會、身份與歷史的新途徑。它只會引發進一步的探究,而非得出定論。
影視人類學家將他們的觀察成果與其他人的人類學、社會科學家共同分享,並融入到各自的研究領域當中。 ——————美《人類學百科全書》
影視人類學視域中的人類文化
視覺人類學從邏輯上源於此種信念:即文化是可以通過可視性的符號顯現出來的。這些符號存在於社會或自然環境中的人類姿態、典禮、儀式以及人工製品當中。
文化可以被設想為通過情節性的腳本自我構建,擁有台詞、服裝、道具和舞台的男、女演員居於其中,而文化本身便是人們參與其中的所有場景總和。
如果我們能夠看見文化,那麼研究者們就可以運用視聽技術記錄下來,作為可分析與呈現
———————美《文化人類學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