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影翠軒圖

鎖定
《影翠軒圖》是明代畫家文徵明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 
該圖主要描繪一文人家庭院中的情景。該圖構圖飽滿,人物比例雖然小,但是十分突出。 [2] 
中文名
影翠軒圖
幅    式
立軸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創作年代
明代
作    者
文徵明
規    格
縱66.9釐米,橫31釐米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影翠軒圖畫作內容

畫幅上方有文徵明雙題,右上角先以隸書“影翠軒圖”四字,左上角後重題用行草書:墨痕漫漫香霄繡,竹煙依然翠雨寒。三十年來賴白晝,卷中猶作故人看。 [3] 
畫幅下端,描繪一文人家庭院中的情景。在庭院的廊檐下有二人相對而坐,其中一位長者,頭戴高帽,身穿淺色的寬服長袍,胸前開襟,鬍鬚垂胸,面目清瘦,正與一士人對話,談經論道,右側有童子彎着腰手捧書卷一臣作回顧狀。庭院周圍翠竹成林,竹竿筆直,株株亭亭玉立,似一道整齊籬笆,還間雜碧梧松檜,棵棵樹幹挺拔粗大,枝葉茂密,組合成濃密綠蔭,罩掩草堂迴廊,屋內大門敞開豁亮,窗牖明淨,迴廊下紅欄曲回,草堂後一棵古松拔地而起,分出槎杈,樹於上纏繞着藤蔓,為古松增添了勃勃生機。山石橫卧,並雜以花草樹木,環境異常幽雅。 [2] 
該圖鈐印“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賞”朱文印,“宜子孫”“宣統御覽”白文印。 [4]  [4] 

影翠軒圖創作背景

文徵明山水畫題材大多描寫江南景物,畫法出自沈氏,得力於趙孟頫、王蒙和吳鎮,融會變通自成一路。早年以工細為主,其青綠細筆,筆墨藴籍含蓄,具有文雅恬靜的格調。山水畫至中年趨向粗放。晚年粗細兼能,水墨青綠紛呈,筆墨愈加蒼秀。所以有“細文”、“粗文”兩種,該《影翠軒圖》屬“細文”一類。 [2]  該圖創作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 [5] 

影翠軒圖藝術鑑賞

影翠軒圖構圖

該圖所畫的物象主要集中下部位,構圖下不留地,上留有天,作者為了避免畫幅上部空曠,右側上端自題畫名;左側上端自題識。這兩自題識作用有二:一是充實畫面的內容,詩畫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對整個畫幅起到了平衡作用。該圖整體取得了詩畫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2] 

影翠軒圖形象

《影翠軒圖》局部
《影翠軒圖》局部(2張)
該圖中的人物、草亭,樹法承襲趙孟頫流派,都刻畫非常精細,韌而且勁,柔而不弱。人物的形象和風度,完全摹仿趙孟頫。衣紋十分簡潔、精細,和周圍繁雜的景緻、質樸的用筆形成鮮明對比。人物比例雖小,但卻顯得十分突出。樹幹勾勒多出圭角,陰隙處復加幹墨皴擦。翠竹俱用雙勾,梧葉亦用雙勾,纏繞古松的古藤也用雙勾,庭院中偶見蒼石,用刮鐵皴法,略以淡墨皴染,乾濕濃淡相宜。 [2] 

影翠軒圖歷史傳承

由該圖鑑藏印可知,該圖歷經乾隆、嘉慶、宣統鑑藏,著錄於《石渠寶笈》,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 

影翠軒圖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山居雪霽圖》《惠山茶會圖》《春到寒林圖》《吳山秋霽》《溪山對弈圖》《綠蔭清話圖》等等。 [6] 
參考資料
  • 1.    文徵明繪.文徵明書畫集 上: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10:28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420頁
  • 3.    曹惠民,寇建軍編注.文徵明詩文書畫全集: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02:第21頁
  • 4.    張珩著.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 3 標點整理本 附索引 圖版: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05:1972
  • 5.    梁培先著.書畫同源 文徵明:榮寶齋出版社,2013.05:130
  • 6.    潛堂主編.中國人物名畫 3.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09:第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