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華

(明代中期閣臣)

鎖定
彭華(1432年12月2日 [4]  —1496年11月10日),字彥實,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人,祖籍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 [60]  ,明代中期閣臣。 [4] 
景泰五年(1456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編修《大明一統志》《明英宗實錄》成,升翰林院侍讀,充講官,進日講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讀學士,署詹事府事。修《續資治通鑑綱目》成,升翰林院學士。皇太子朱祐樘出閣,侍講讀,尋掌翰林院事,升詹事府詹事,既而兼翰林院學士。《文華大訓》成,加從二品俸。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學士,入內閣預機務。半年後,遂得疾,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輿歸其鄉。 [3] 
弘治九年十月六日(1496年11月10日),彭華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號“文思”。 [45-46] 
全    名
彭華
別    名
彭文思
彥實
諡    號
文思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出生日期
1432年12月2日
逝世日期
1496年11月10日
主要成就
參與編修《大明一統志》《明英宗實錄》
主要作品
彭文思集
最高官職
太子少保、禮部尚書
追    贈
資政大夫、太子少傅
祖    籍
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

彭華人物生平

彭華天資聰穎

宣德七年十一月十日(1432年12月2日),彭華出生於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4]  彭華生來就天資聰穎,十六歲時,有個手持一張泛黃的地契的人去爭田,眾人都很疑惑,而彭華説:“這張地契簽署的時間是庚辰年,應該是建文三年(1401年),而落款上面卻寫着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不是贗品又是什麼?”座上的人對此感到驚奇。 [5] 
景泰元年(1450年),彭華赴南昌參加鄉試,獲得第七名的成績。 [4]  [6] 

彭華初入仕途

景泰五年(1454年),彭華在會試考中第一名,隨後參加殿試,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由彭時教習。 [4]  [7]  [8] 
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彭華因參與編修《寰宇通志》有功,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 [9-10] 
天順元年(1457年),彭華奉命出使靖江王府,參與編修《大明一統志》。 [11] 
天順五年(1461年),彭華因父母接連去世,回家守孝。 [12] 
天順八年(1464年)六月,彭華奉命入侍經筵。 [13-14] 

彭華兩京考官

成化元年(1465年)七月,彭華擔任應天府鄉試考試官。 [15-16] 
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明英宗實錄》修成,彭華因校正有功,升任翰林院侍讀。 [17-18] 
成化四年(1468年),明憲宗命彭華充任講官,擔任順天府鄉試考試官。 [19-20]  十月,雲南按察司提學僉事劉倫正攜帶家眷住在雲南時,錯誤地援引了先例,乘坐驛站的馬車,食用公家的伙食,途中遇到同鄉,被同鄉用不正當的手段引誘到任上,充任龍里衞學生應納之人選,御史因此彈劾了他,彭華因為劉倫正是江西人,所以為劉倫正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57] 
成化五年(1469年),彭華升任翰林院侍講。 [21] 
成化八年(1472年),彭華充殿試受卷官,不久升任侍讀學士,掌管詹事府,得到明憲宗賞賜的金帶。 [22]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二月,明憲宗命彭華和徐溥擔任會試考試官。彭華因患病,並且有侄子參加考試,上疏辭謝不任,於是明憲宗調侍講學士丘浚到禮部接替彭華。不久,彭華充殿試讀卷官。 [23-24] 
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續資治通鑑綱目》修成,彭華因功升任翰林院學士。 [25-26] 

彭華從侍東宮

成化十四年(1478年)二月,彭華擔任會試考試官。不久,為太子朱祐樘進講《大學》。 [27-28]  十二月,因內閣推薦,被越級提升為詹事府詹事。 [29] 
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月,彭華再次被任命為殿試讀卷官。 [30-31] 
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月,彭華為他的同鄉所攻擊,詔令寬恕其罪,停止俸祿半年。彭華的同縣百姓伍沂,他的祖父過去曾經與彭氏發生訴訟,有深仇大恨,彭華的兒子彭勉政捆綁並鞭打他的家僮。另外,伍沂的弟弟希望充任生員,彭勉政因他品行不好,向官府反映,阻止了他。於是伍沂糾集縣裏人與彭氏交換田地房屋,圖謀報復,有十五人一同到朝中訴訟彭氏。彭華族兄彭時任少保時,其子彭頤在官任尚寶司丞,當時恰好告假在家,訴訟人高繪因伍沂訴訟彭氏,又糾集四十一人一同訴訟。奏疏下達後,於是彭氏二家也投訴伍沂、高繪等的不法行為。明憲宗命令刑部左侍郎張鎣、錦衣衞指揮劉良前往江西會同鎮守內官及巡按御史、都布按三司官員共同審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案件牽連人數達幾千人,其中有許多是誣告,彭氏族兄弟和彭時、彭勉政各有不同的罪責。伍沂、高繪等因誣告十人以上應當判決徒刑,按例應當釋放為民。彭華和他的哥哥郎中彭彥充以及彭氏姻親致仕左布政使路璧、按察使劉釪、封員外郎伍體祥、按察司原問分巡官都因犯罪應當逮捕。張鎣等回奏明憲宗,明憲宗命令交給刑部、都察院詳加審議,各自以確定的罪判決上奏。判決結果下達後説:“伍沂、高繪等因私怨挾持良善之人進行訴訟,而事情多有不實,有傷於治理教化,難以依循常例進行發落,都應當發配到邊遠衞所充軍。路璧、彭頤等人以及分巡官都由巡按御史逮捕治理。彭華親屬胡亂妄為,不能進行詢訪調查並禁戒惡行,也應當治罪,姑且寬恕了他一次,停止俸祿半年,其餘的依判決執行。” [58]  十二月,《御製文華大訓》成,彭華奉命進講儲宮,加從二品俸祿。 [32-33] 
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彭華再次擔任會試考試官,在選中的試卷內,有貴族子弟的試卷不符合要求,彭華立刻將此人的試卷移出。 [34-35] 

彭華入閣致仕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十二月,明憲宗任命彭華為吏部左侍郎,以翰林院學士的官職入閣參預機務。彭華進入內閣之初,皇帝的很多詔書都出自他的手中。 [37-38]  當時彭華的同鄉李孜省、鄧常恩正受寵信,彭華完全被他們視為謀求利益的工具,他們報怨得到報答就像朝夕之間一樣快。彭華又引萬安與李孜省、鄧常恩相互倚重,萬安與萬貴妃的內弟萬華結交,為萬氏謀劃並寓含深意。一時間不依附彭華的朝中官員多被傾軋,如大學士劉珝的離職,以及王恕馬文升秦紘劉宣羅璟等人的相繼斥責和貶逐,都是彭華與萬安共同謀劃的。劉宣、羅璟本來是彭華的同鄉,特別嫉恨彭華為人奸詐不正派,於是彭華就夥同劉孜省等陷害他們。 [54]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彭華突然染上風疾,明憲宗命太醫前去診視,並派遣宦官賞賜羊、酒、蔬菜、米。三月後,彭華上疏請求辭去賞賜,明憲宗不允。十月,進升為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彭華推辭,明憲宗不允,並賞賜了麒麟服。 [39-40]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三月,彭華因病請求退休,上奏説:“去年六月中,臣患了末疾,皇上派人賜藥調治。到九月中還未痊癒,我曾上奏請求停俸,皇上沒有答應。後來又提升我到現在的職位,並賜予冠服。在衰弱病痛之中,我感到非常感激,還希望春暖氣候和順,或許還有恢復健康的機會,以便報答皇上,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直到今天。即使皇上憐惜我而寬容我,但國法不能不考慮,士人的節操也不能不顧及,縉紳們的公正議論也不能不注意。請讓我回到故鄉,以便有安逸的生活,服藥治療,那麼從今以後,我未死的歲月,都是陛下所賜給的。”明憲宗説:“你沒有全好,多次請求退休,現在答應你的請求。病好後仍然可以回來任職。”於是下詔説:“你憑着明達的資質、博雅的學問,出身高第,提升到翰林院任職,進而升為學士、詹事,以至達到現在的職位,已有三十四年了。你在編纂史書、掌管文衡、每日侍講讀書、輔導太子,都能恭敬承應,所建立的功績和成效確實很多。朕正注目於老成之人,讓你晉身為內閣大臣,期望能有所補益。然而沒過多久,你便患病,醫療至今未能痊癒,懇切請求回家養病,希望得到安逸的生活以便調養。朕確實不能忘記先哲王請求退休的古義,但也不能拂逆你想回家養病的情意。現在特別批准你的請求,賜給你白銀三十兩、寶鈔三千貫、彩繡文綺衣服一套,並且命令有關部門每月給你米四石,每年撥給你六個僱工的薪俸供你使用,同時指派驛站船隻送你回鄉。做官而有樹立聲名業績、深得君主知遇的途徑,不能説不是榮耀的待遇了。你到家後,應當更加安心調養氣息、謹慎節制飲食、努力吃藥餌調養,以便早日康復。如果痊癒,朕將起用你復任原職,以符合朕懷柔賢才、追求治理的意圖。要恭敬對待朕的命令!”這時彭華入閣不久就突然以生病為由離開了內閣大臣的職位,人們對此都感到驚奇而高興,認為他為人狡詐險惡。李孜省當權,實際上是彭華首先教唆指使他這樣做的,但秘而不宣。後來李孜省因為貪污等事敗露,人們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43]  將要離開京城的時候,明憲宗又賜給彭華金絲錦緞衣服。彭華帶病離開京城,遇到太皇太后舉行徽號冊封大典,明宣宗又恩賜於他,又加贈封彭華的祖父彭同升和父親彭貫為按察司僉事,品階和彭華原來擔任的官職相同。彭華的祖母、母親都被贈為夫人。 [42] 

彭華身後哀榮

弘治九年十月六日(1496年11月10日),彭華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號“文思”。 [45-46] 
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一月,明孝宗蔭彭華之子彭勉敬為國子監生。 [47]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明武宗錄彭華之孫彭師丙為中書舍人。 [48] 
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明武宗蔭彭華次子彭勉肇為國子監生。 [49]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明武宗蔭彭華之孫彭師旦為國子監生。 [50] 
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明世宗蔭彭華之孫彭端朝為國子監生。 [51] 

彭華主要影響

彭華入閣之前,對李賢恩將仇報,利用羅倫等人陷害李賢。等到入閣期間,彭華繼續排除異己,曾先後與萬安將王恕、馬文升、秦紘、劉宣、羅璟等人相繼斥責和貶逐,時人以“八百憲台升李裕,三千館閣薦彭華”對他進行諷刺。 [52-53]  [54] 

彭華歷史評價

明憲宗朱見深:卿以明達之資,博雅之學,發身科第,擢任翰林,歷躋學士、詹事,以至今官,蓋三十有四年。而於纂書史,典文衡,日侍講讀,輔導儲副,鹹克祗承,所事勞效良多。朕方眷注老成,晉居內閣,期有所裨益也。曾未幾時,而卿嬰疾,醫療弗瘳,懇乞歸田,欲就安閒,以便調攝。固先哲王求舊之義不能忘,奈卿思家養痾之情不可拂。 [44] 《明憲宗實錄》引
焦芳等:華自少資性警敏,鄉人奇之。入官翰林,才名頗著。平居寡言笑,及論辦古書疑義,事當成敗,多奇中。為文章嚴整,其峭厲如其性然。為人儉譎,用數深機莫測,人與之異,或上之者,必為傾排。 [3] 《明孝宗實錄》引
李東陽:國家置文淵閣,預閣事者迄今僅三十餘人。其二人出安福彭氏,少保贈太師文憲先生,以狀元自正統末歷天順、成化凡再入,前後二十年。其族弟文思公以省元在成化末始入,才閲歲得告歸,又十年而卒。 [2] 《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
張廷玉等:深刻多計數,善陰伺人短,與安、孜省比。 [1] 《明史》

彭華軼事典故

彭華妒忌李賢

據《明孝宗實錄》記載,大學士李賢喜歡提攜後輩學子,而彭華和編修張元禎都在他的交往之列。彭華曾經因為支取過多的俸祿而被除名,李賢在英宗面前極力為他辯解才得以免罪。實際上,彭華嫉妒李賢的名望地位在兄長大學士彭時之上,但李賢並不知道這一點。有一天,編修尹直與張元禎產生矛盾,尹直對李賢説:“張元禎將用某某事請求推薦給你,都是出於賄賂。”過後張元禎果然請求推薦,李賢一查訪得到實情,於是上疏彈劾張元禎,因此張元禎也怨恨李賢。正好羅倫剛剛考中進士,李賢有丁憂的事,三次上疏辭謝明英宗不批准。彭華和張元禎便指使羅倫説:“李公是一代偉人,還有這樣的事,你如果能説他不對,那麼大魁的名稱或許就不是虛的了。”羅倫於是上書抨擊李賢,聖旨説丁憂是由朝廷裁定的,不是李賢的意思。羅倫狂妄輕率,於是被貶降級外任。彭華害怕了,因而揚言給人説:“我雖然與羅倫是同鄉,實際上疏遠他,沒料到他狂妄到這個地步。”當時修撰謝一夔秘密得知這一消息,於是把情況告訴了別人。弘治年間,張元禎在侍郎吳寬家中遇到了編修何瑭,秘密對他説:“當年羅倫論李賢,實際上是彭華和我啓發的,希望糾正李公的錯誤。”人們於是更加相信張元禎與彭華的險惡狡詐了。 [52] 

彭華獻策構人

吏部尚書王翱離職,是彭華用計向陳文建議的。蕭彥莊彈劾吏部尚書李秉、布政使丘陵等人,也是彭華教他的意思。後來因為丘陵上奏與蕭彥莊在朝廷對質,他的言辭很充分,蕭彥莊不能回答,怨恨彭華將要説出實情而自己暴露了,人們才知道這件事。另外,大學士萬安和張元禎共同排擠侍郎邢讓、祭酒陳鑑和吏部尚書尹旻等人,而這些行動都是彭華策劃的。 [53]  從成化丙午年到弘治丁巳,彭華癱卧十二年才去世,人們都認為這是他陰險狡詐自食惡果的結果。當初,彭華得以參與朝廷的機要事務,實際上是出於有後台關係,所以天下人至今仍然傳誦着“八百憲台升李裕,三千館閣薦彭華”的話,對這種醜事大為恥笑。 [54] 

彭華宰相氣度

據《玉堂叢語》記載,彭華做詹事府詹事的時候,正趕上成化壬辰殿試,他參與了讀卷,同鄉人劉震應當名列第一。彭時這時正在內閣,為了避嫌,打算把劉震放在二甲,彭華説:“舉薦人才連自己的親人也可不避,劉震不過是同鄉,有什麼嫌可避?”最後就把劉震取為一甲第二,有見識的人都説彭華有宰相的器量。 [55] 

彭華去世傳説

傳説弘治九年(1496年)彭華並沒有死,而是早慕陳獻章之隱,故入粵造訪,並同遊廣西名勝。然後彭華抵達廣東羅定,自稱湖南澧州人。其後,朝廷派系鬥爭略見緩和,遂在羅平北,建樓讀書自娛。正德二年(1507年)宦官劉瑾得勢,權傾朝野。對彭華恨之入骨的焦芳入閣,成為劉瑾的首要黨羽。劉瑾擅權亂政,榜示朝臣53人為奸黨。彭華雖早離京城,但焦芳仍不罷休,憑其權勢,惡毒誣陷,派出爪牙,追殺彭華。迫不得已,彭華就謊報去世,故造假象,大辦喪事,佯葬雙親,實潛龍巖(今廣東羅境屬地)。次年(1508年),劉瑾為追查告發他的匿名信,而假造聖旨,勒令朝官300餘人,在奉天門外跪地曝曬,當地曬死三人,致病者無數。彭華聽到這一消息,憤激過度而猝然去世。 [59] 

彭華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曾祖父
彭伯樞
——
祖父
彭同升
初贈刑部主事,後贈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父親
官至浙江按察僉司,贈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母親
伍氏
初封安人,後贈夫人。
平輩
妻子
劉氏
——
子輩
兒子
彭勉敷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蔭為國子監生。
彭勉肇
彭華次子,正德十年(1515年)蔭為國子監生。
彭勉政
曾捆綁並鞭打同鄉伍沂的家僮。
彭勉敬
弘治十三年(1500年)蔭為國子監生。
參考資料: [4]  [36]  [41]  [47]  [49]  [58] 

彭華主要作品

彭華的詩文力追古人法度,寫作態度很嚴謹,常數易其稿而成文,其內容多山水記遊。著有《秦庵集》九卷,李東陽為之序,稱“其文嚴整峭法,力追古作”,今已失傳。其六世孫彭篤福蒐集編刻《彭文思公文集》六卷,傳於世。 [56] 

彭華史料索引

《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 [1] 
《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十八》 [3]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 [2]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8]
  • 2.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8]
  • 3.    孝宗敬皇帝實錄 卷一百十八 弘治九年 十月 六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5-28]
  • 4.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上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198頁.
  • 5.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公諱華,字彥實,生負異質。年十六,有操故券爭田證者,眾疑未決,公從旁遽曰:券果出庚辰歲,則當書未革年號,今書洪武三十三年,必贗本也。坐客奇之。
  • 6.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景泰庚午,舉江西鄉貢。
  • 7.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甲戌,舉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文憲實奉詔蒞教事。
  • 8.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九》:景泰五年三月……乙丑,擢第一甲進士孫賢為翰林院脩撰,徐溥、徐鎋俱為編脩。改進士丘浚、耿裕、彭華、劉釪、陳龍、牛綸、孟勳、何琮、吳禎、嚴洤、尹直、陳政、甯珍、馮定、金紳、黃甄、王寬、夏時十八人為翰林院庶吉士。命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彭時、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講劉儼教習文章,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等提督考校,務令學有進益,以需他日之用。給紙筆、飲饌、燈燭、第宅,俱如舊例。
  • 9.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丙子,與修寰宇通志成,授編修。
  • 10.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六》:景泰七年五月……丁丑,以纂修寰宇通志成,命少保、太子太傅、户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兼華蓋殿大學士;少保、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高谷,少保、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王文,俱兼謹身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兼户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蕭鎡為户部尚書、太子少師,學士如故;兵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左春坊大學士商輅兼太常寺卿。升左春坊大學士兼侍讀彭時、右春坊大學士兼侍講劉儼俱為太常寺少卿兼侍讀;侍講學士兼左春坊左中允倪謙為左春坊大學士;侍講學士兼右春坊右中允呂原為右春坊大學士;左春坊右諭德兼脩撰文林為左庶子;司經局洗馬兼修撰李紹、司經局洗馬兼侍講劉定、定之俱為右庶子,俱兼侍講;右贊善兼檢討錢溥為左諭德兼編修;右中允兼修撰柯潛為洗馬,仍兼脩撰;左贊善兼編脩周洪謨、修撰孫賢俱為侍講;編脩黃諫為左中允兼編脩;左司直郎兼編修萬安、李泰俱為右中允,仍兼編脩;編脩陳鑑、劉吉、劉珝、曹恩、王獻、劉宣、童緣俱為修撰;檢討李本、馬昇、江朝宗,中書舍人兼正字趙昂,庶吉士丘浚、彭華、牛綸、尹直俱為編修;耿裕、何琮、甯珍、金紳、黃甄、夏時俱為給事中;劉釪、孟勳、吳禎、嚴洤、陳政、馮定、王寬俱為監察御史。山西平陽府奏所屬蒲、解等州,臨晉等縣,今年春夏無雨,麥苗枯稿,税麥九萬五千三百一十餘石無徵。命户部勘實蠲之。狹西布政司奏守備鎮番衞都指揮蘇得威令倉官糴糧官銀,折支官軍口糧。命巡按御史鞫之。撒馬兒罕等地面使臣指揮馬黑麻、舍力班等請遊在京諸寺,及出阜城門外祭掃祖墳。從之。
  • 11.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天順丁丑,奉使靖江王府,修大明一統志。
  • 12.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辛巳,丁內外艱。
  • 13.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甲申,憲廟即阼,入侍經筵。
  • 14.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六》:天順八年六月……丁酉,禮部尚書姚夔等進經筵儀注。先是,言者奏請開經筵,上命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等會議,推舉講讀官以聞,且賜敕諭勉勵之曰:朕恭膺天命,繼承祖宗鴻業,君臨億兆,負荷良艱。永惟自古聖帝明王未有不資學問而能致天下於太平者,朕鑑於茲,將以八月初二日御經筵,命爾太保、會昌侯孫繼宗與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知經筵事,吏部左待郎兼翰林院學士陳文、吏部右待郎兼翰林院學士彭時同知經筵事,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學士劉定之、詹事府少詹事兼國子監祭酒司馬恂、大理寺左少卿孔公恂、翰林院學士柯潛、萬安、侍講學士李泰、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孫賢、劉珝、牛綸、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王㒜、徐溥兼經筵官,賢、文、時、安、泰、賢、珝、綸日待講讀,翰林等衙門儒臣分直侍講。夫帝王之道,具載經書,茍非講明,何以措諸行事?況朕臨御之初,先務莫急於此,卿等宜端心竭誠,相與講論,務精其極,毋隱而弗彰,毋曲以徇好。庶幾會而通之,理足以溉朕心;舉而措之,澤足以被天下。如此,朕斯無負上天之命、祖宗之託,而卿等亦無負於朕之所望矣。欽哉!又以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翱,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馬昂,户部尚書張睿,禮部尚書姚夔,刑部尚書陸瑜,工部尚書白圭,都察院右都御史李賓,通政司通政使張文質,大理寺卿王概侍班;翰林院修撰王獻、劉宣、黎淳,編修李本、尹直講書;修撰曹恩、童緣、王一夔,編修江朝宗、丘浚、楊守、陳彭華、陳秉中展書;太僕寺卿餘謙,禮部郎中吳謙,員外郎林章、陳綱、謝宇、何暹,中書舍人温良、凌暉書。講章並起止。至是,禮部進儀注。一、會講禮儀。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會講。前期一日,於文華殿內設御座,又設御案於其東稍北,設講案於東稍南。至期,司禮監官先陳經書各一冊於御案上,講案同,皆書東經西。
  • 15.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成化乙酉,考南畿鄉試。
  • 16.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十九》:成化元年七月……戊午,命翰林院侍講丘浚、編修彭華為應天府鄉試考試官。
  • 17.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丁亥,英廟實錄成,以纂修校正功遷侍讀。
  • 18.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四十五》:成化三年八月……戊午,以修英宗睿皇帝實錄成,監修會昌侯孫繼宗加太傅,總裁禮部尚書陳文、兵部尚書彭時俱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尚書如故;副總裁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劉定之升工部右侍郎兼學士,太常寺少卿兼侍讀學士吳節升太常寺卿,仍兼侍讀學士;纂修翰林院學士柯潛、萬安、侍講學士李泰俱升詹事府少詹事,各仍兼舊職;太常寺少卿兼侍讀孫賢、劉琳升太常寺卿,俱兼職如故;侍讀陳鑑、劉吉升侍讀學士,侍講丘浚升侍講學士,左春坊左諭德黎淳升左庶子,右春坊右諭德童緣、劉宣俱右庶子,修撰王一夔升右諭德,侍講江朝宗、楊守陳俱司經局洗馬,編修彭華、尹直俱侍讀,修撰彭教、編修徐瓊、陳秉中、李永通俱侍講,檢討耿裕、編修鄭環、劉健、汪諧、吳鉞、羅璟俱修撰,檢討周經升編修,稽考察對編修李東陽、倪嶽、謝鐸、焦芳、陳音、程敏政、檢討吳希賢各升俸一級,催纂吏部員外郎韓定升郎中,中書舍人馬麟、焦㻞、李溥升俸一級,謄錄太僕寺卿餘謙升太常寺卿,山東布政司左參議林章升太常寺少卿,禮部郎中吳謙加從四品散官並俸,員外郎何暹、葉攻、陳綱、吏部員外郎王瓊俱郎中,中書舍人凌暉、蔚瑄、黃清、劉詢俱升俸一級,其餘進秩、出身有差。
  • 19.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戊子,充講官,考京闈鄉試。
  • 20.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五十七》:成化四年八月……甲午,命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李泰、翰林院侍讀彭華為順天府鄉試考試官,賜宴於順天府。
  • 21.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己丑,進侍講。
  • 22.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壬辰,充殿試受卷官。禮部之宴,文憲方讀卷,仲兄彥充儀制郎中,季苐禮舉進士,皆與焉。未幾,擢侍讀學士,攝詹事府,□賜金帶。
  • 23.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乙未,充讀卷官。
  • 24.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八》:成化十一年二月……乙酉,命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徐溥、翰林院侍讀學士彭華為會試考試官。華以疾,且有從子入場,上疏辭免,遂改命侍講學士丘浚賜宴於禮部……己酉,命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彭時、户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商輅、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萬安、吏部尚書尹旻、户部尚書楊鼎、兵部尚書項忠、刑部尚書董方、工部尚書王復、太子少保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李賓、王越、通政使司掌司事工部尚書張文質、大理寺卿宋旻、翰林院學士王獻、侍讀學士彭華、侍講學士尹直為殿試讀卷官。
  • 25.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丁酉,修續資治通鑑綱目成,遷學士。
  • 26.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五》:成化十三年四月……乙巳,手敕以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商輅兼謹身殿大學士,加户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萬安太子少保,升吏部左侍郎劉珝、禮部左侍郎劉吉俱本部尚書仍兼學士。時輅等被旨修續資治通鑑綱目成,故有是命。吉初在禮部,不預修纂,至是奏乞辭免升職,以為:內閣密勿之地,猥以菲才而濫居,久懷屍素之慚;尚書六卿之尊,今又無功而加授,實增過分之愧。雖天恩無私於覆載,奈臣勞未效於纂修,是以聞命驚惶,不敢即受。伏望追寢成命,俾仍舊職,勉圖報稱。上曰:卿歷任年久,特茲升擢,不允所辭。覆命纂修官翰林院學士王獻升詹事府少詹事仍兼學士,左春坊左庶子黎淳少詹事兼侍讀,侍讀學士彭華、侍講學士丘浚、左諭德謝一夔俱學士,右諭德劉健、汪諧左右庶子,侍講程敏政、陸簡左右諭德,修撰鄭環、羅璟司經局洗馬,編修林瀚修撰,其餘謄錄以次進秩、出身有差。
  • 27.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戊戌,考禮部會試。今上進講儲官,公首講大學。
  • 28.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五》:成化十四年二月……庚子,命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劉吉、翰林院學士彭華為會試考試官,賜宴於禮部……戊申,皇太子出合進學,命太子少保户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萬安、户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劉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劉吉提調各官講讀;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學士王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黎淳、翰林院學士謝一夔、右春坊右庶子汪諧、司經局洗馬鄭環、羅璟更番侍班;學士彭華、侍讀學士江朝宗、左春坊左庶子劉健、左諭德桂敏政、侍讀周經、修撰陸釴、張昇、張頤更番講讀。經改左中允,昇改左贊善,修撰傅瀚兼校書,太常寺少卿謝宇、禮部員外郎凌暉兼正字,通事舍人選除二員。翌日,改鴻臚寺序班耿寧、紀本為之。
  • 29.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尋掌院事,用閣薦超擢詹事。
  • 30.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辛丑,復讀卷,仍兼學士。
  • 31.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三》:成化十七年三月……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萬安,太子少保、户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劉珝,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劉吉,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尹旻,太子太保、威寧伯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户部尚書翁世資,掌鴻臚寺事、禮部尚書施純,兵部尚書陳鉞,太子少保、刑部尚書林聰,工部尚書劉昭,通政使司通政使何琮,大理寺卿宋旻,詹事府詹事彭華,為殿試讀卷官。
  • 32.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癸卯,御製文華大訓成,進講儲宮,加從二品祿。
  • 33.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五》:成化十八年十二月……升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從二品俸,少詹事兼學士王獻為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侍講學士楊守陳少詹事,仍兼舊職,侍讀倪嶽學士。時文華大訓書成,華等以採輯有勞故也。
  • 34.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甲辰,復考會試。有貴家子在選,朱墨卷不合,公黜之。
  • 35.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九》:成化二十年二月……甲子,命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左春坊左庶子劉健為會試考試官,賜宴於禮部。
  • 36.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五》:成化二十一年閏四月……詹事府詹事彭華子勉敷援例乞為國子監生,從之。
  • 37.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乙己,擢吏部左侍郎,仍兼學士。始入閣預機務,制誥□命,多其手出。
  • 38.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三》:成化二十一年十二月……甲申,賜手敕,改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劉吉為户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詹事彭華為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華具疏辭謝,上曰:卿供職年深,特茲簡任,不允所辭。
  • 39.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丙午,驟得風疾,上命醫往視,遣中官賜羊酒蔬米。越三月,公上疏辭祿,不許。又三月,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辭,亦不許,賜麒麟服。
  • 40.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三》:成化二十二年十月……己亥,手敕加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永太傅兼太子太師,襄城侯李瑾定西侯,蔣琬新寧伯,譚佑昌寧伯,趙勝太保兼太子太傅,大學士萬安升少傅兼太子太師,劉吉少保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如故。侍郎彭華升禮部尚書,尹直兵部尚書,俱加太子少保,仍兼學士。安等三人上疏辭謝。時華以病在告,亦辭。上優詔答之,不許。
  • 41.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丁未,再辭益懇,乃得俞旨,俾歸就醫藥。瀕行,又賜金綺襲衣。輿疾出都城,遇太皇太后徽號,恩賜誥命,加贈祖同升及考按察司僉事貫如其官,祖妣、妣皆夫人。
  • 42.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丁未,再辭益懇,乃得俞旨,俾歸就醫藥。瀕行,又賜金綺襲衣。輿疾出都城,遇太皇太后徽號,恩賜誥命,加贈祖同升及考按察司僉事貫如其官,祖妣、妣皆夫人,。
  • 43.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八》:成化二十三年三月……丁未,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以疾乞致仕,許之。華奏:去年六月中,臣感末疾,賜醫調治。至九月中未愈,奏乞停俸,不許。已而進今官,並賜冠服。衰病之中,不勝感激,猶冀春暖氣和,或有平復之期,用圖涓埃之報,而日復一日,以至於今。縱皇上憐而容臣,其如國法何?其如士節何?其如縉紳之公議何?乞放歸田裏,以就安閒,以便醫藥,則自今以往,未死之年,皆陛下之賜也。上曰:卿病未痊,累乞休致,姑允所請,病癒仍來供職。賜之敕曰:卿以明達之資,博雅之學,發身科第,擢任翰林,歷躋學士、詹事,以至今官,蓋三十有四年。而於纂書史,典文衡,日侍講讀,輔導儲副,鹹克祗承,所事勞效良多。朕方眷注老成,晉居內閣,期有所裨益也。曾未幾時,而卿嬰疾,醫療弗瘳,懇乞歸田,欲就安閒,以便調攝。固先哲王求舊之義不能忘,奈卿思家養痾之情不可拂。茲特允卿請,賜白金三十兩、寶鈔三千貫、彩繡文綺衣一襲,並令有司月給米四石,歲撥人夫六名應用,仍給驛舟,送卿還鄉。夫仕而有以樹名績,結主知,不為不榮遇矣。卿抵家,其益安心頤氣,慎節飲食,勉進藥餌,用圖康復。疾若脱然去體,當起卿復任,以副朕懷賢圖治之意。欽哉!是時,華入閣未幾,而倏以病去,人頗快之,謂其心險叵測。李孜省之用事,實華造端嗾使之,然秘而不露。其後孜省敗,人始知所自雲。
  • 44.    憲宗純皇帝實錄 卷二百八十八 成化二十三年 三月 七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5-28]
  • 45.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資善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諡文思彭公華墓誌銘》:顧其歸也,朝廷賜勑給驛,命有司月給米四石,歲給輿隸六人。其卒也,贈資政大夫、太子少傅,賜諡、賜祭及葬,卹典皆備,其亦可謂盛哉!
  • 46.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八》:弘治九年十月……己卯……前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卒。前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卒。華,字彥實,江西安福縣人。景泰五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與修大明一統志、英廟實錄成,升侍讀,充講官,進日講,升侍讀學士,署詹事府事。修續資治通鑑綱目成,升學士。孝廟出,合侍講讀,尋掌院事,升詹事,既而兼學士。文華大訓成,加從二品俸。二十一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學士,入內閣預機務。甫半年,遂得疾,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輿歸其鄉。至是卒,年六十五。訃間,贈太子少傅,賜祭葬,諡文思。
  • 47.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八》:弘治十三年十一月……丁巳,命故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之子勉敬、吏部左侍郎葉盛之孫夢淇俱為國子監生,各從其請也。
  • 48.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八十五》:正德七年三月……錄故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孫師丙為中書舍人。
  • 49.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五》:正德十年五月……復蔭故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次子勉肇為國子生。先是,華嫡孫師丙巳蔭為中書舍人,至是,勉肇復援春宮講讀恩例乞蔭,特與之。
  • 50.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九》:正德十二年五月……庚子,補蔭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孫師旦為國子生。華所蔭子勉敷,故以次子勉敬補蔭。既而中順天府鄉試,師旦復援例陳乞,許之。
  • 51.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九》:嘉靖二十年五月……己酉,補蔭故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彭華孫端朝為國子生。先以蔭子彭勉肇病故,至是比例陳乞,許之。
  • 52.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八》:先是,大學士李賢好接引後學,而華與編修張元禎皆在所與。華嘗以多支廩餼坐除名,賢力言於英廟得免。華實妒賢名望在兄大學士時之上,賢不知也。一日,編修尹直與元禎有隙,直趨賢言曰:元禎將以某某請薦於公,皆以賄也。已而元禎果請,賢訪之得實,遂疏元禎,故元禎亦怨賢。適羅倫初及第,賢有奪情事,三辭不允。華與元禎遂嗾倫曰:李公一代偉人,而有此事,君若能論其非,則大魁之名庶不虗矣。倫遂上書論賢,有旨謂奪情出自朝廷,非賢意。羅倫狂妄輕浮,遂謫補外任。華懼,因揚言於人曰:我輩雖與倫同鄉,跡實疏也,不意其狂妄如此。時修撰謝一夔密知之,遂發以語人。至弘治中,元禎遇編修何瑭於侍郎吳寬宅,自掩曰:當時羅狀元論李文達,實彭君與我啓之,冀救正李公也。人於是益信元禎與華之險譎矣。
  • 53.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八》:又吏部尚書王翱之去位,則華以計言於陳文。蕭彥莊之劾吏部尚書李秉、佈政丘陵等,而亦華授之意。後因陵奏與彥莊廷鞫,其辭甚辦,彥莊不能對,怨華將吐實而自發,人始知之。又大學士萬安之排侍郎邢讓、祭酒陳鑑、吏部尚書尹旻之禍,構連無罪,策皆自華。
  • 54.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八》:是時華鄉人李孜省、鄧常恩方獲寵,華盡為計所希,恩報怨取效旦暮。華又引萬安交李、鄧為倚助,安且親於萬內妃弟華,為萬氏謀而寓深意。一時朝士不附者多為所傾,如大學士劉珝之去,及王恕、馬文升、秦紘、劉宣、羅璟輩之相繼斥逐,皆華與安同謀也。宣、璟本華同鄉,特嫉其近實不類,已遂及之。自成化丙午至弘治丁巳,風癱十二年而卒,人以為陰險無將之報乃如此。初,華之得參機務也,實出自奧援,故天下人至今猶誦八百憲台升李裕,三千館閣薦彭華,大為恥笑雲。
  • 55.    李炳勳等主編,中國古代交際應對精言妙語辭典,文心出版社,1996.07,第594頁.
  • 56.    李天白編著,江西狀元譜,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第223頁.
  • 57.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五十九》:成化四年十月……雲南按察司提學僉事劉倫正初攜家住雲南時,誤援事例,乘傳食廩,道遇鄉人,挾以抵任,俾充龍里衞學生應貢,御史黜之。倫正懼,且覺其傳食之誤,遂依律檢舉,納米入雲南倉以償。而貴州驛適有發其事者,巡撫等官以聞。上命巡按雲南御史按治之,坐常人盜倉糧,律當絞除名。倫正訴辯其誤,覆命御史之代巡雲南者再鞫之,乃坐贖杖還職。倫正,安福人,其得脱罪也,所親侍讀彭華蓋有力焉。
  • 58.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五十九》:成化四年十月……壬午,詹事府詹事彭華為其鄉人所訐,詔宥其罪,停俸半年。華同縣民伍沂者,其祖故嘗與彭氏構訟,有世仇,其家僮與彭氏之僮相毆,華子勉政縛而笞之。又沂弟欲充生員,勉政以其無行,言於官,沮焉。沂遂紏合縣人與彭氏以田舍相貿易,或有睚眥者,十五人同訟之朝。華族兄故少保時子頤官尚寶司丞,適告假家居,有高繪者老而徤訟,因沂訟彭氏,別紏四十一人訟之。奏交至,於是彭氏二家亦訐沂、繪不法等事。上命刑部左侍郎張鎣、錦衣衞指揮劉良往江西會鎮守內官暨巡按御史、都布按三司官雜治,得其本末。獄所連幾千人,事多誣,彭氏族兄弟並頤、勉政各坐罪有差。沂、繪等以誣告十人以上法當徒,例為民口外,華及其兄郎中彥充並彭氏姻戚致仕左布政使路璧、按察使劉釪、封員外郎伍體祥、按察司原問分巡官皆坐罪當逮。鎣等還奏,命下刑部、都察院詳議,各以具獄復奏。得旨:“沂、繪等挾私逞奸,合謀興訟,而事多不實,有傷治化,難循常例行遣,俱發邊衞充軍。路璧、彭頤等及分巡官俱下巡按御史逮治,華親族妄為,不能詢察禁戒,亦當治罪,姑宥之,其停俸半年,餘皆準擬。”
  • 59.    陳阜東,吉安宰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01,第253頁.
  • 60.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文淵閣大學士諡文憲彭公神道碑銘》:公姓彭氏,諱時,字純道,先世居鄱陽,宋哲宗時曰忠泰以判官知安福縣,因家焉。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