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彭祖摄生养性论

《道藏》中的内容
《彭祖摄生养性论》为道教养生典籍,收录于《道藏》第572册,托名上古养生家彭祖所著,系统阐述道家摄生理论与修养方法。该篇主张以清静养神为核心,强调“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注重调和气息与节制情志以延寿 [1-3]。内容涵盖饮食有度、寒温适宜等生活规范,提出“心为五脏之主”的调养原则,倡导导引术调节身体,并列举房中术的节制之法及“七不十九勿”等禁忌,主张顺应自然以固本培元 [4-5] [7]
彭祖形象始见于《庄子》《楚辞》,其养生实践被融入汉代道教体系中。《彭祖摄生养性论》融合先秦至汉代的养生观念,部分内容见于南朝《养性延命录》及马王堆汉墓医简,反映了早期道教对生命养护的系统认知,成为研究古代房中术与养生思想的重要文献 [6] [8]
中文名
彭祖摄生养性论
出    处
《道藏》
宗    旨
清静养神,摄精爱气
类    书
道教文化

简介

播报
编辑
《彭祖摄生养性论》,阐述了神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及养生方法。全篇宗旨在清静养神,摄精爱气。他收入《道藏》第572册。

关于彭祖

播报
编辑
传说中的生家。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颛顼的玄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彭祖精于生,《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

原文

播报
编辑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柔弱畏威,神强也。鼓怒骋志,气强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久言笑则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沈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痱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勿霉乘出汗,勿醉中奔骤,勿饱食走马,勿多语,勿生餐,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后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冷。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饥临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头,勿冲热而饮冷水,勿凌盛寒而逼炎炉,勿沐浴后而迎猛风,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冲热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对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于星辰下露体,勿冲霜雾及岚气。此皆损伤脏腑,败其神魄。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此并应于五行,潜禀四体,可理可究矣。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损,久乃积成衰败。是故心为五脏之主,气为百体之使,动用以太和为马,通宣以玄寂为车,关节烦劳即棕束拔照民迁章柜抹嫌习偃仰导引。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竟之际,嘱劝求形枯于声色之前。劳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闻斯道,养深欠戏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奔霸婆放意未至,损身已先,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