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漢垣

鎖定
彭漢垣(1893——1928),海豐縣城橋東社人,是彭湃的三哥。少年時期,他便富有正義感,樂意贊助公益事業,熱心資助遭災的貧苦百姓。他一向支持彭湃的革命行動,1922年1月,當選為海豐縣參議會副議長;1923年春辭去副議長的職務,支持農民運動,並於6月任廣東省農會的執行委員,省農會交際部部長。1925年3月,經周恩來的推薦,被任命為海豐縣縣長;10月隨周恩來進軍汕頭;1926年初被任命為粵東行政專員公署第三科長,後調任梅縣縣長。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進入潮汕併成立臨時革命政府,任軍法處長。1928年3月16日在澳門被捕,後被引渡到廣州,4月12日遭殺害,時年35歲。 [1-2] 
中文名
彭漢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3年3月1日
逝世日期
1928年4月12日
出生地
廣東省海豐縣
性    別

目錄

彭漢垣生平

彭漢垣(1893——1928),廣東省海豐縣人,是彭湃的三兄。中學畢業後便參與社會福利事業,深得社會人士的讚許。
民國10年(1921),海豐縣長翁桂清標榜建設“模範縣”,組織參議會,彭漢垣當選為副參議長。就職後,提出拆除海城城牆、營建廣汕公路段等提案,得到全體議員通過。縣政府貼出佈告執行該案,彭湃即帶領學生進行拆城,遭到豪紳反對,組織“護城會”並威脅翁桂清撤銷彭湃職務。相持兩月,稱為“拆城事件”。
民國12年(1923),彭漢垣辭去副參議長職務投身於農運。是年,海豐總農會改為“惠州農民聯合會”,後改為“廣東省農會”,被選為省農運執委兼交際部長。
民國14年(1925)東征軍進海豐,由周恩來推薦擔任海豐縣長。就任後即施行新政建設,以維護農民的利益。不久東征軍回師廣州,留守海豐的張和部隊叛變,彭漢垣隨農民軍撤退至石龍。第二次東征時隨周恩來進軍汕頭,被任命為行署第三科長,後調任梅縣縣長。期間曾回海豐參加武裝起義,失敗後重回汕頭。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進入潮汕併成立臨時革命政府,任軍法處長。廣州革命失敗後,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獲得勝利,潛回海豐參與建立新政權。
民國17年(1928)2月,到香港採購物資。當時敵軍攻陷海陸豐,得悉家人逃到澳門,於是往澳門探視。因家人生活窘迫,到上海向周恩來求援。周恩來勸他留在上海工作,並給他一筆錢寄回澳門。但為了照顧避居澳門的同志,決定回澳門開設小店做掩護,設立交通站作為革命同志的聯絡基地。剛到澳門就被國民黨特務跟蹤,和二哥彭達全同時被逮捕,並被引渡到廣州警備司令部。同年4月12日兄弟倆被殺害。彭漢垣犧牲時年37歲。 [2] 

彭漢垣革命經歷

彭漢垣是彭湃的胞兄,出生於一八九三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畢業於海豐中學。他自幼和彭湃在一起讀書,十分友愛。他是彭湃革命事業的積極支持者和參加者。
一九一六年十月,彭湃與海豐的革命青年發起反對豪紳陳月波等為駐軍統領林乾材立石像的鬥爭,彭漢垣便向海豐的開明人士呼籲,爭取了不少上層人士對這一革命行動的同情和支持。一九一七年他又積極支持彭湃去日本留學,他説服了祖父並經常給彭湃寄款,做到有求必應。這一年彭漢垣出任縣參議員。
一九二二年,標榜“建設新海豐”的廣東軍閥陳炯明(海豐人),授意他的海豐縣長翁桂清推行所謂民主自治,曾於二月“民主”選舉縣議會。這時彭湃任海豐縣教育局長,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改革腐朽縣政的好機會,便積極支持彭漢垣競選參議員。二月四日選舉結果,彭漢垣當選為副議長,接着他便在縣內進行了一些改革。他和彭湃經過研究,認為拆除當時縣城的城牆可以取消反動軍警據城門勒索進城農民的權利,並便利交通,又可利用城磚建立校舍。於是,在縣議會上提出拆城以營建廣、汕公路的提案,得到參議會的一致通過。二月下旬,彭漢垣親自督促縣政府實施,引起一場拆城與護城的鬥爭。以海豐著名的惡霸劣紳陳裕珂、陳月波父子為首的地主資本家拚命反對拆城,他們竟組織流氓打手毆打彭湃,搗毀教育局。
一九二二年六月,彭湃離開教育局從事農民運動,彭漢垣積極支持他的行動,後來自己也直接參與了農運工作,一九二三年任惠州農民聯合會、廣東省農會執行委員。不久發生“七五”農潮,陳炯明下令取締農會,逮捕農會骨幹,迫使農會轉入地下。在彭湃出走之後,彭漢垣和鄭志雲等領導農會繼續進行地下鬥爭。一九二四年彭漢垣組織了以農會骨幹為主的秘密團體。“十人團”,他是主要領導人之一。
一九二五年二月,廣東革命政府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開始,彭漢垣得到彭湃的密信,組織農會起來破壞陳炯明軍隊的交通和電線,抗繳軍餉,擾敵後方,為東征軍帶路。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四時,陳軍開始撤退。彭漢垣連夜發動工人破竹篾、糊小旗子,準備歡迎東征軍。二十八日上午東征軍進入海豐,他發動羣眾慰勞軍隊,有力地支持了東征軍迅速打垮陳炯明的反動統治。
周恩來和彭湃在二十八日隨東征軍進海豐城。約於三月上旬,經周恩來和彭湃的建議,由當時東征軍司令許崇智任命彭漢垣為海豐縣長。這個職務,他一直擔任到一九二五年六七月楊劉叛變,東征軍撤回廣州平叛時。周恩來在後來寫的《關於一九二四至二六年黨對國民黨的關係》一文中,還特地提到“選舉了彭湃同志的哥哥當縣長”這件事。彭漢垣任海豐縣長期間,縣政基本上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實行委員制,作出了許多民主決定,例如支持農會大發展,鄉村政權基本上做到“一切權力歸農會”,縣、區政權着重取消苛捐雜税,嚴禁煙賭,嚴禁警兵向農民勒索等。他還主持修建海城大街和龍津橋、汕尾三馬路等公益事宜。
一九二五年十月第二次東征,彭漢垣隨東征軍到汕頭。一九二六年春周恩來主持粵東行署期間,任命彭漢垣為第三科科長。一九二六年冬至一九二七年春,彭漢垣被調任梅縣縣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彭漢垣得到彭湃的通報,約於三月間離開梅縣回到海豐,參加海陸豐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後,他來往於武漢和廣東之間,帶回了黨中央和彭湃給海陸豐革命鬥爭的指示。
一九二八年二月,組織上派彭漢垣到香港聯繫工作。三月一日國民黨反動軍隊攻陷海豐,他二哥彭達伍和五弟彭澤攜帶家眷到澳門避難。當時彭漢垣不能回海豐,便自香港轉澳門找家屬。三月十六日,彭漢垣和彭達伍出門,擬向朋友借錢維持家屬生活,被敵人跟蹤,途至南灣新街,兄弟二人同遭逮捕。一個星期後,他們被引渡到廣州警備司令部。彭漢垣受審時,慷慨陳詞,痛斥敵人。一九二八年四月十四日,彭漢垣和彭達伍在廣州西郊慘遭殺害。 [3] 
彭漢垣烈士證 彭漢垣烈士證

彭漢垣家庭

妻黃翠文,兒子彭陸(1911——1928),又名錫智,民國14年(1925)參加革命,中共黨員,曾任廣州市工委書記。大革命失敗後,他在廣州一家書店當店員作掩護,進行地下工作。後被認出告發,被逮捕,囚禁於警備司令部特別法庭。數天後敵人開庭逼供,嚴刑吊打,彭陸絕不供認。民國17年(1928)2月28日被殺害,屍體被拋入珠江河中,犧牲時年僅17歲。 [4] 
女兒彭平1938年參加東江縱隊抗日,1946年國共談判後按《雙十協定》,乘美軍登陸艦由廣東北撤至山東煙台。 彭平長子彭實戈,現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金融數學的開拓人之一。 [5] 
參考資料
  • 1.    【永遠的豐碑】《英烈譜》——彭漢垣  .海豐縣融媒體中心.2017-09-16[引用日期2022-09-19]
  • 2.    海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海豐縣志 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1134
  • 3.    朱適.星漢燦爛.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163-165
  • 4.    海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海豐縣志 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1173
  • 5.    《海陸豐歷史文化叢書》編纂委員會.海陸豐歷史文化叢書 卷3 教育與科技.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