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姓

鎖定
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出自姬姓,是高陽帝顓頊之後,始祖為籛鏗(又稱為彭祖),屬於以國名為姓。 [1-2] 
先秦時期,彭姓的活動區域是在西起陝甘南部,西南直達四川中部,東南抵浙江西部,東北進山東南部,北掃河南,南依湘江的廣闊地區。以這個活動地區為中心,彭姓向四周播遷,至唐宋時,彭姓已經在中國各地都有分佈。宋元明期間,彭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但西部四川的彭姓減少很多,向南方遷移。全中國重新形成了贛、湘、鄂的彭姓人口聚集區。自清代開始,閩粵彭姓有部分移居台灣,並有移居東南亞及歐美的彭姓人。 [1] 
彭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47位。 [1]  據2013年出版的《中國四百大姓》,當代彭姓人口大約有766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8%,排在中國第三十二位。主要分佈於湖南、四川、湖北、廣東、江西、重慶、河南、貴州、安徽。湖南約佔彭姓總人口的19.5%,為彭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長江中上游川渝鄂和粵贛湘兩塊彭姓高密度聚居區。 [2] 
中文名
彭姓
得姓方式
以國名為姓
得姓始祖
籛鏗(即彭祖)
代表人物
彭越彭德懷彭玉麟彭湃
當代聚集區
長江中上游川渝鄂和粵贛湘
人口數量
約 766 萬 [2] 

彭姓歷史發展

彭姓姓氏源流

一、彭姓出自姬姓。
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籛鏗的封地大彭,屬於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尋源》所載,顓頊帝有玄孫陸終,陸終第三子姓籛名鏗,受封於彭地(今江蘇徐州)建立大彭國,稱彭祖,大彭國在殷商末期被商王武丁所滅。其後,大彭國子孫以國名為氏,稱彭氏。史稱彭祖是所有彭氏的受姓始祖,是為江蘇彭氏。 [1]  [3] 
②春秋時,魯莊公姬同有3個兄弟,公子慶父是庶出哥哥,公子叔牙、公子季友是同母弟弟。叔牙的孫子叔孫得臣、叔仲彭生的後代衍生出了公孫氏、叔孫氏、叔仲氏、彭氏、茲氏5個姓氏,後來成為彭、茲、孫、仲姓。 [4] 
二、彭姓出自妘姓,為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後八姓之一有彭姓。據《國語》所載:“祝融之後,八姓,己、董、彭、禿、妘、斟、曹、羋。”此説是講彭姓為祝融之後,為八姓之一。 [1]  [3]  [5] 
三、彭姓由他族改姓而來。據《姓氏考略》所載,有胡、西羌、南蠻,清時滿、蒙、回、苗、白、瑤、土家、苦聰、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1]  [3] 
四、彭姓源自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大夫熊彭名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姓。熊彭名曾在公元前597年的楚晉邲之戰(兩棠之役)中,為打敗不可一世的晉軍建立了巨大功績。熊彭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他的名“彭名”為姓的,是為彭姓。 [4] 
五、彭姓源自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姓。彭師(彭排師)、彭帥、彭軍、彭人,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軍隊官職。在擔任過彭師(彭排師)、彭帥、彭軍、彭人等官職者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的,稱為彭師氏、彭排氏、彭帥氏、彭軍氏、彭人氏等,後來大多簡化為單姓彭姓。 [4] 

彭姓得姓始祖

彭祖 彭祖
彭姓得姓始祖為籛鏗(唐堯封籛鏗於彭城,因其道可祖,人稱彭祖)。 [1]  [2]  [4]  彭姓出自顓頊帝的後裔,上古時代,顓頊帝有一曾孫名吳回,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陸終之妻懷孕三年後都未能產下一子,萬般無奈的陸終只好用利刃剖開妻子左肋下方,產下三子,剖開右肋下方,又產下三子。六個兒子中的第三子名籛鏗,後來被封在大彭,為商朝時的諸侯國之一,籛鏗是個有名的長壽者,據説他一生活了八百多歲,經歷了夏、商兩代,所以又稱他為彭祖。他的子孫就按照當時習慣,以國命姓,稱為彭姓,他們尊彭祖為彭姓的得姓始祖。 [1] 

彭姓遷徙傳播

彭字變化 彭字變化
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 [1] 
彭姓圖騰
彭姓圖騰(2張)
彭國滅亡後,彭人四散。向東南移民的一支彭人是從徐州(古稱彭城)南下,進入安徽的和縣(古稱歷陽),南渡長江進入江西的鄱陽湖(古稱彭蠡)及贛江上游的桃江一帶,與山越族相遇,一部分彭人融入山越族。另一支從和縣遷到浙江臨安東南的大滌山天柱峯下。一支向西南撤退到河南西部的魯山縣東南,後為楚國臣民。第三支向西經過河南澠池縣,到達陝西白水縣的彭衙堡,其中一部分彭人與羌戎族的戲部混合形成彭戲族。彭人繼續西進抵達甘肅慶陽縣西南的彭原。周武王東進滅商時,所率的聯合部落和諸侯中就有彭,此彭即居於彭原的原彭國後裔。周滅商後,彭人南渡漢水,遷到今湖北南河一帶,彭人從此離散,並與南部土著混居,成為土家族彭姓的先民。甘肅慶陽的一支彭人越過秦嶺,從子午谷經陝西石泉縣的彭溪,一舉直落四川彭州,後又南下移民彭山縣。
先秦時期,彭姓的活動區域是在西起陝甘南部,西南直達四川中部,東南抵浙江西部,東北進山東南部,北掃河南,南依湘江的廣闊地區。以這個地區為中心,彭姓向四周播遷。到唐宋時,彭姓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清初,彭姓首次移民台灣。 [2] 

彭姓傳統文化

彭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彭姓郡望主要有隴西郡、淮陽郡、宜春縣等。 [5]  [2] 
1、隴西郡。戰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始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西漢時相當今甘肅東鄉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水市東部地區。三國魏移治襄武(今甘肅隴西南)。北魏時相當今隴西縣附近地。 [5] 
2、淮陽郡。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為同姓九國之一,都於陳(今河南淮陽),惠帝后時為郡,時為國。平帝時相當今河南淮陽、鹿邑、太康、柘城、扶溝等縣地。隋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陳州,為淮陽郡。 [5] 
3、宜春縣。漢置宜春縣,晉改宜陽縣,隋復改宜春縣。在今江西西部,鄰接湖南省,浙贛鐵路及贛支流袁水橫貫於縣中。 [5] 
  • 堂號
彭姓堂號主要有可祖堂、長壽堂、隴西堂、淮陽堂、宜春堂, [5]  [2]  還有商賢堂、柱下堂、武夷堂、述古堂、述信堂、信述堂、敦本堂、滋本堂、愛敬堂、思成堂、思敬堂、本源堂、深遠堂、追遠堂、源本堂、紹祖堂、奉先堂、奉化堂、粹然堂、壽元堂、燕堂、春福堂、積厚堂、光裕堂、三瑞堂、常茂堂、油田隆堂、雍睦堂、懷德堂、三召堂、彝訓堂、衣言堂、振業堂、敬堂、誠敬堂、孝睦堂、明經堂、奎聚堂、博士堂、雙桂堂、淳敍堂、惇倫堂、兩儀堂、中一堂、華秀堂、孔比堂、五福堂等。 [6] 
“可祖堂”、“長壽堂”兩堂號都出自彭姓始祖籛鏗。 [2]  籛鏗封於彭,他的道值得後人學習(“其道可祖”),人稱“彭祖”。彭祖活了800歲,商朝末年籛鏗就當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當柱下史。所以又叫“長壽堂”。 [5] 
彭城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辭官後定居於揭陽,彭氏進入廣東的始祖。子孫除留居揭陽外,先後遷居豐順、大埔、興寧、五華、梅縣等地。遷居豐順縣人數最多,有彭半縣"之稱。 [7] 

彭姓宗祠楹聯

  • 宗祠
雲陽彭氏宗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陽彭氏宗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莞市彭屋彭氏大宗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東莞市彭屋彭氏大宗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台灣彭氏大宗祠——兩岸一家的見證 中國台灣彭氏大宗祠——兩岸一家的見證
  • 楹聯
楹聯
典故
源自高陽;望出宜春
指彭姓源流和郡望
宜春世澤;漁陽家聲
上聯:彭姓望出宜春。下聯:東漢彭弘,哀帝時為漁陽太守
武原二仲;新昌三奇
上聯:清代詩畫家彭孫貽,與同邑吳仲木合稱武原二仲。下聯:宋代學者彭淵材,為“新昌三奇”之一。
吳中三老;鴻博第一
上聯:明代貢生彭行先,年九十二卒。與金俊明、鄭敷教稱“吳中三老”。下聯:明代進士彭孫遹,康熙中舉鴻博第一。
疏陳十策;名列三奇
上聯:北宋鄱陽人彭汝礪,首次上書,便陳述十件事,指陳利害。下聯:彭淵材,為“新昌三奇”之一。
作柱下史;封長平侯
上聯:上古彭祖,自堯時舉用,作柱下史。下聯:東漢彭宣,哀帝時封長平侯
采女問道;小姑嫁郎
上聯:彭祖善養生術,有采女乘車向其問道。下聯:江西省彭澤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側有彭浪磯,後人戲稱小孤為“小姑”,彭浪為“彭郎”。
十策家聲遠;三奇世澤長
安徽宿松陳田村彭氏宗祠聯。上聯:清代詩畫家彭孫貽。下聯:彭淵材,為“新昌三奇”之一。
畫梅留剛直;懸竹志春暉
上聯:清彭玉麟,擅畫梅,卒諡“剛直”。下聯:清彭啓豐,於園中植花竹,朝廷賜額曰:“懸竹春暉”
福隨如願至;壽比老彭高
指彭祖
采女乘軿問道;小姑得仙嫁郎
上聯:彭祖。下聯:彭浪磯
懸竹志春暉之瑞;畫梅留剛直之型
上聯:清江蘇長洲人彭啓豐,乾隆皇帝曾賜匾額“慈竹春暉”。下聯:彭玉麟
政治精明,卓爾循良龜鑑;學識正大,粹然性理鴻儒。
上聯:宋進士彭俞,少隱集雲峯,精易,自號連山子。官終朝散郎。下聯:宋乾道進士彭龜年,字子壽,清江人。從朱熹、張栻遊,學益進,累官秘郎。
一室名師,專治易書義理;四朝元老,博通今古精微
上聯:漢代大司空彭宣,哀帝時官至大司空,封長平侯。下聯:上古彭祖,相傳自堯時舉用,歷夏至殷。
盛德大功,四世國家元老;孤忠峻節,百年天地一人
龐尚鵬題福建莆田黃石鎮港利村彭氏宗祠。指明代彭韶,港利村人。天順元年進士。
進士不難,難得兄弟進士;聯芳非易,易在昆季聯芳
明朝彭遵古,與弟好古、信古兄弟三人同時考中進士,時有“一門三進士”之譽。
七百歲、八百年,流沙記身世;四十妻、五十子,獨卧妙權衡
古代長壽彭祖傳説。
參考資料為 [8] 

彭姓家譜文獻

  • 全國
綿竹彭氏宗譜三卷,藏地:國家圖書館,(民國)彭正官纂,1938年鉛印本三冊。
  • 江蘇
仙桃蘆林湖述古堂彭氏字輩 仙桃蘆林湖述古堂彭氏字輩
丹陽雲陽東門基莊彭氏重修族譜四卷,藏地:日本、美國,(清)彭士璉等重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四冊。
丹陽雲陽東門基莊彭氏重修族譜六卷,藏地:日本、美國,(清)彭志質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六冊。
丹陽雲陽大泊重修族譜四卷,藏地:日本、美國,(清)彭道享等重修,清咸豐四年(1854)木活字本四冊
溧陽南門彭氏宗譜十四卷,藏地:美國,清光緒二十二年(1894)刊本四十四冊
溧陽南門彭氏宗譜四十六卷,藏地:日本、美國,(民國)彭啓連等八修,1924年思敬堂木活字本四十六冊
吳縣彭氏宗譜四卷,藏地:國家圖書館、南開大學、日本、美國,(清)彭慰高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衣言堂刊本.二冊
吳縣彭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藏地:南京大學、江蘇蘇州市博物館物館、日本、美國,(清)彭慰高彭祖賢重修,清光緒九年(1883)衣言莊刻本六冊。
吳縣彭宗譜十二卷首一卷,藏地: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人民大學(又一部)、中央民族大學、遼寧圖書館、江蘇蘇州圖書館(殘)、江蘇蘇州市博物館、蘇州大學、雲南圖書館(又一部)、雲南大學、日本、美國,(民國)彭文傑彭鍾岱重修,1922年衣言莊增補刻本。
吳縣彭氏家譜十二卷首一卷,藏地:南京博物館,(清)彭翊輯,清光緒七年(1881)刻本。
  • 浙江
衡陽市衡南縣泉湖鎮源泉一派彭氏字輩 衡陽市衡南縣泉湖鎮源泉一派彭氏字輩
懷玉彭氏宗譜二卷,藏地: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坑村,(清)姜廷選纂修。
常山懷玉彭氏宗譜二卷,藏地: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坑村,(清)姜廷選纂修,清光緒七年(1881)木刻本。
常山彭氏宗譜二卷,藏地: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坑村,(民國)王逢圖纂修,1925年木刻本。
三門亭旁彭氏宗譜二卷,藏地:浙江三門縣彭賴鄉彭家村,(民國)彭大巧3彭道芳等重修,1945年木活字本。
雲和彭氏宗譜,藏地:浙江雲和縣文化管理委員會(存三冊),1941年刊本。
  • 安徽
彭氏宗譜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國家圖書館,(清)彭榮恩等纂,清同治六年(1867)述信堂木活字印本二十八冊
彭氏宗譜十一卷,藏地:安徽石台縣貢溪鄉塘灣村,1917年刊本。
桐城彭氏世譜四十二卷末一卷,藏地:人民大學,(清)彭元照重修,清同治五年(1866)奎聚堂活字本六冊。
潛山述信堂彭氏族譜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安徽安慶市圖書館,1921年木活字本。
  • 江西
南昌彭氏族譜十卷首一卷,藏地:日本、美國,(民國)彭元端等六修,1924年寫本五冊。
萍鄉古學前彭氏續修族譜不分卷,藏地:江西圖書館(存三冊),(清)彭金鈺等纂修,清咸豐三年(1853)木活字本。
萍鄉古學前彭氏三修族譜不分卷,藏地:江西圖書館(存三冊),(清)彭啓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5] 

彭姓姓氏名望

彭姓綜述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彭姓歷代名人166名,佔總名人數的0.3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四位。彭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48%,並列排在第五十二位;彭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33%,並列排在第六十一位;彭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31%,並列排在第六十八位。 [2] 

彭姓先秦兩漢

彭祖(生卒年不詳),一作彭鏗,傳以長壽見稱。古代養生學奠基人,大彭氏國創始人,號稱華夏最長壽老人,傳説壽高八百。 [1] 
彭蒙,戰國時齊國隱士,田駢之師,曾遊學於稷下。提出齊物論,強調事物均齊的重要性,思想與莊子的齊是非思想主張相近。 [9] 
彭令昭,秦國歌師。 [10] 
彭越,西漢開國功臣。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封為梁王。彭越被視為中國軍事史上游擊戰的始祖。 [9] 
彭宣,西漢大臣。師從張禹,深通《易經》。歷任光祿大夫、御史大夫,又轉任大司空,封爵長平候,諡號頃侯。 [9] 

彭姓隋唐五代

彭構雲,唐代道學家、哲學家,學者稱為介亭夫子,江西彭姓始祖。 [9] 

彭姓宋元

彭汝礪(1041年-1095年),字器資,鄱陽縣濱田人。北宋治平二年( 1065年)狀元。有《易義》《詩義》等作品。 [32-33] 
彭龜年(1142—1206),字子壽,號止堂,南宋清江人。宋代官員,文學家。從朱嘉、張械而學。南宋乾道進士。歷官煥章閣待制、知江陵府,遷湖北安撫使。開禧二年(1206年),其忠寧宋詔贈寶謨閣直學士,加贈龍圖閣學士。 [1] 
彭俞,宋代進士,官至終朝散郎。有《君子傳》《循吏龜鑑》等傳世。 [11] 
彭義斌,金末期山東紅襖軍將領。 [10] 
彭友,南宋農民起義首領。 [10] 
彭瑩玉(?—1353),又名彭翼、彭國玉、彭和尚、彭祖師,宜春慈化人。元朝末期紅巾軍起義領袖之一。 [11] 
彭大,淮北紅巾軍首領。 [10] 

彭姓明清

彭孫,浙江省海鹽人,明代進士,工詩,才華橫溢,與王士禎齊名,號稱“彭王”。 [11] 
彭翼南(1536—1567),字晉卿,號北江,永順人。明朝永順土司。 [11] 
彭兆蓀,清代詩人。 [10] 
彭鵬,清朝康熙年間著名清官,順天府(北京)知府,小説《彭公案》的主人公。 [11] 
彭孫貽,清代學者,字仲謀。以賢孝著稱。與同邑吳仲木同時受到賢士推崇,當時人稱“武原二仲"。 [9] 
彭春,清朝將領。滿洲正紅旗人。康熙時歷任太子太保、副都統、都統等職。 [9] 
彭啓豐,清代書畫家。雍正時期狀元,歷任河南、雲南、江西及順天府等鄉試考官。累遷至右中允,官至兵部尚書。 [9] 
彭玉麟,清朝湘軍首領,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之一。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 [9]  在剿滅太平天國中居功至偉。著有《彭剛直詩集》。 [11] 
彭紹升,江蘇省長洲人,清代著名學者、居士,字允初。對清代淨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響。 [9] 
彭應鯉(生卒年待考),號鳳岡,字杏村,廣東化州人。清朝大臣。 [11] 
彭維新(1679—1769),字肇周,號石原,又號餘山,茶陵縣人。清朝刑部、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11] 
彭毓橘,清朝湘軍名將。 [11] 
彭藴章,清文淵閣大學士。 [10] 

彭姓近代以來

彭湃 彭湃
彭楚藩(1884-1911),字任字,又字青雲,湖北省鄂城(今鄂州市)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9] 
彭家珍,民主革命烈士。 [10] 
彭湃,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10] 
彭雪楓,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 [10] 
彭康:具有深厚造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開拓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教育家。 [12] 
彭德懷 彭德懷
彭德懷(1898—1974),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 [10]  [13-15] 
彭明治(1905—1993),湖南省常寧縣人。開國中將。榮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獲得者。 [16] 
彭紹輝(1906—1978),湖南省湘潭縣人。開國上將。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獲得者。 [17] 
彭嘉慶(1909—1993),江西省吉安縣人。開國中將。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獲得者。 [18] 
彭澤民,原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原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 [10] 
彭濤,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部長。 [10] 
彭加木,廣東番禺人,生前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植物病毒學家。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19] 
彭清一,教授,“共和國四大演説家”之一。 [20] 
彭麗媛,1962年11月20日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正軍級待遇。
彭勃,中國男子跳水隊運動員。曾獲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男子單人3米跳板金牌。 [21] 
彭訓厚,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研究員、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原秘書長。 [22] 
彭帥,女,湖南省湘潭人,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三朵金花之一。中國網球單飛第一人,2014年2月登世界雙打排名第一,大滿貫冠軍,2013温網女雙冠軍。 [23-24] 
彭氏兄弟彭順彭發),香港知名的電影製作組合。 [25] 
彭浩翔,中國香港作家、編劇、電影導演。 [26] 
彭丹,第十屆全國青聯常委。中國致公黨中央文體委員。舞蹈家,中國香港影、視、歌、舞四棲明星。 [27] 
彭于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於中國台灣澎湖,加拿大華裔,男演員、歌手。 [28] 
彭佳慧,中國台灣女歌手、作曲人及舞台劇演員,有“情歌天后”及“爆發力女聲”之稱。 [29] 
彭楊,中國內地女演員,2009年,彭楊因出演青春劇《一起來看流星雨》而踏入演藝圈。 彭氏的起源 彭姓起源地
彭冠英,中國內地男演員,2011年,在都市情感劇《裸婚時代》中飾演杜毅,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彭禺厶,中國內地男演員,彭禺厶在校期間學的是計算機平面設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學習表演的朋友,從而來到北京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彭小苒,(曾用名:彭曉冉、彭小冉),1990年12月3日出生於中國北京,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中國內地女主持人、演員。
彭昱暢,1994年10月25日出生於江西省新餘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木偶表演系,中國內地男演員。

彭姓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彭姓大約有3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排在第四十二位。彭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彭姓總人口的3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四川,大約佔彭姓總人口的65%;其次分佈於廣西、福建,大約集中了彭姓總人口的14%。形成了長江南側中下游的贛湘川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彭姓大約有5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4%,為明朝第四十二位大姓。彭姓的主體在秦漢時期已經撤離北方,所以北方連續不斷的戰爭對彭姓人羣的衝擊不大。江西仍為彭姓第一大省,約佔彭姓總人口的37.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大約佔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四川廣東、湖北,約佔彭姓總人口的16%。宋元明期間,彭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但西部四川的彭姓減少很多,他們主要向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湘鄂彭姓人口聚集區。 [2] 
當代彭姓人口大約有766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8%,排在中國第三十二位。主要分佈於湖南四川湖北廣東江西五省,大約佔彭姓總人口的56.3%;其次分佈在重慶、河南、貴州、安徽,這四省市彭姓約佔彭姓總人口的18%。湖南約佔彭姓總人口的19.5%,為彭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長江中上游川渝和粵贛湘兩塊彭姓高密度聚居區。 [2]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彭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省。 [31] 

彭姓研究考證

《通志·氏族略二》雲:“彭氏,即大彭之國,在商為諸侯國。古祝融之後,有陸終氏,六子。第三子彭祖建國於彭,子孫以國為氏。又彭亦為姓。《國語》雲:祝融之後八姓。已、董、彭、禿、妘、斟、曹、芊、周滅之。楚有大夫彭仲爽、彭名,漢有梁王彭越、大司馬彭宣,後漢有彭寵望出宜春。” [5] 
《姓氏尋源》卷十八雲:“《國語》曰:祝融之後,八姓,已董、彭、禿、妘、斟、曹、芊,周滅之。澍按:顓頊曾孫祝融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子六人,其三曰籛,為彭姓,封於大彭,今彭城是也。有彭祖墓,大彭氏謂之彭祖。其後別封豕韋、諸稽、舟人、商時豕韋、大彭皆為伯。” [5] 
《風俗通義》卷一雲:“及殷之衰也,大彭氏、東韋氏復讀其緒,所謂王道廢而霸業興者也。” [5]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