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承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

鎖定
彭承志,男,1976年10月出生,籍貫湖南省衡東縣,研究員,量子通信領域貢獻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傑出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 [1]  [8]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6]  ,安徽省商用密碼行業協會會長。 [7] 
彭承志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實驗研究,圍繞量子糾纏、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物理基礎檢驗開展了系統性的實驗工作,取得了大尺度量子物理基礎檢驗和廣域量子通信等領域的關鍵突破,並在此基礎上將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帶入現實應用。首次實現百公里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打開了實用化量子通信的大門,後續應用於京滬幹線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先後實現了可穿透大氣層、百公里級自由空間量子通信等地基驗證實驗。 [6] 
在此基礎上,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衞星項目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和衞星系統副總師,彭承志主持完成了星上量子載荷和地面科學應用系統的研製,實現了三大既定科學目標並開展系列拓展實驗,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他還進一步將發展的量子態操控和傳輸技術應用於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如打破國外針對高精密超導比特控制電路的壟斷,幫助合作者實現了超過60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處理器並演示量子計算優越性、星地高精度時頻傳遞的地基驗證等。 [6] 
已在包括《自然》5 篇、《科學》4 篇、《自然》子刊9 篇、PRX 2 篇/PRL 28 篇等在內的重要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百餘篇,研究成果獲得廣泛的關注。 [6] 
中文名
彭承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衡東縣
出生日期
1976年10月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量子通信/量子信息/前沿交叉
職    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導師
任職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職    稱
研究員、 中國科技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

彭承志人物經歷

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專業。
200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2007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7年起任職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
2009年受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曾任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和衞星系統副總師。 [8] 
2022年12月,安徽省商用密碼行業協會會長。 [7] 
2023年10月,當選2023年度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2] 

彭承志社會任職

曾任量通有限董事長。 [8] 
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任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任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8-9] 
2023年7月,任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9] 

彭承志參選院士

彭承志是2023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陳仙輝提名 [11] 

彭承志研究方向

1、量子通信/量子信息 [1] 

彭承志科研成果

2022年5月消息,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在遠距離的量子態傳輸方面取得重要實驗進展。該實驗刷新世界紀錄,首次實現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 [5] 
2023年,彭承志研究員參加的的研究團隊成功實現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製備和驗證,刷新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並首次演示了基於測量的變分量子算法,相關研究成果論文北京時間7月12日夜間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10] 

彭承志成就榮譽

自2005年發表量子通信領域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以來,至今已在Nature子刊,PNAS和Phys. Rev. Lett.等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7篇,其中三篇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相關工作全部在國內完成。
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超過13km的自由空間雙向糾纏分發以及量子密鑰分發,該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上,審稿人稱這一成果“有重大的意義”、“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國際雜誌“New Scientist”在相關報導中寫到“一個打破糾纏光子遠程傳輸記錄的中國小組”,該成果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糾纏光子在穿透等效於整個大氣層厚度的地面大氣後,糾纏的特性仍然能夠保持,並可應用於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為實現全球化的量子通訊打下基礎。
作為通信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該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上。這一工作發表後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和公眾的高度關注。美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在該工作電子預印本出現時即以“量子隱形傳態穿過開放大氣”為題進行了特別報道;美國《時代週刊》更以“中國的巨大(量子)飛躍”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之後《美國·大眾科學》、《自然·中國》、中央電視台、美國探索頻道等公共均進行了報道。最近該項成果同時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科技部評選的2010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科技日報》評選的2010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入選了科技部組織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和社會影響。
除此之外,作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實用化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與同事共同完成的光量子電話成果被首次應用於國慶60週年閲兵的安全保障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鑑於在遠距離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取得的系統性研究成果,作為主要作者之一在國際重要綜述雜誌Physics Reports上發表了量子通信實驗綜述論文,這是我國學者在Physics Reports上發表的為數不多的綜述論文之一,也是一篇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綜述論文。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及科學應用系統負責人,正在參與領導並組織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先導性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衞星項目。
因其在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統性工作推動了量子通信向實用化方向發展而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2]  獲獎人在在實用化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研究和基於糾纏的量子通信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超過13km的自由空間雙向糾纏分發以及量子密鑰分發;首次實現了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首次利用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把量子保密通信的絕對安全距離由十公里量級拓展到百公里量級。通過遠距離光纖量子通信的研究,量子通信真正從實驗室走向了實際應用,大大推動了量子通信實用化進程;通過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實際驗證了千公里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基本問題檢驗的可行性,為未來基於空間平台量子通信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9月,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3] 
2020年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300萬元獎金。衡東一中校友、中國科技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導彭承志因在前沿交叉領域的突出貢獻榮膺該獎項。 [4] 

彭承志所獲榮譽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5年)、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航天基金獎(2017)、美國科學促進會克利夫蘭獎(2018年)、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突出貢獻者,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19年)、科學探索獎(2020年)等。 [8] 
2023年,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員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