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慧勝

鎖定
彭慧勝,1976年生,湖南省邵陽縣塘田市鎮 [16]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主任、教授。 [3] 
彭慧勝於1999年獲東華大學高分子材料系學士學位;1999年—2000年任上海佳通超細化纖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2003年獲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碩士學位;2006年10月獲美國杜蘭大學化工系博士學位;2006年—2008年任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主任研究員(Director's Fellow);2008年10月任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和高分子科學系教授;2019年任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主任;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3]  [15] 
彭慧勝主要研究領域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4] 
中文名
彭慧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6年
畢業院校
杜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新型纖維狀電子材料與器件》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籍    貫
湖南省邵陽縣塘田市鎮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彭慧勝人物經歷

1976年,彭慧勝出生於湖南。 [3]  [14] 
1995年9月—1999年7月,就讀於東華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9年7月—2000年9月,任上海佳通超細化纖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
2000年9月—2003年7月,就讀於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畢業獲碩士學位。
2003年8月—2006年10月,就讀於美國杜蘭大學化工系,畢業獲博士學位。
2006年10月—2008年9月,任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主任研究員(Director's Fellow)。
2008年10月,任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和高分子科學系教授。
2009年6月,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9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0年12月,入選上海領軍人才。
2011年12月,入選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2012年12月,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同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7年1月,入選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11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2月,入選國家領軍人才。
2019年,任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主任。 [5]  [13] 
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5] 

彭慧勝主要成就

彭慧勝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彭慧勝主要研究取向碳納米管/高分子複合材料,在化學、材料、能源、物理、醫學、信息等交叉領域從事研究工作。重點突破能源和電子器件平面結構的傳統研究範式,提出並實現了新型纖維狀的發電器、儲電器、發光器、憶阻器、傳感器等22種不同功能的新型器件;應用這些纖維器件,致力於解決能源、信息、醫學等重要領域的一些難題,如分別實現了可穿戴電池織物、織物顯示、在體長期穩定檢測;系統總結了纖維器件在製備、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的規律,揭示了電荷在高曲率纖維表界面快速傳輸的機制,提出了纖維電子學新方向。 [6]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11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彭慧勝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80多篇,包括《Nature》3篇、《Nature》子刊8篇,SCI他引2萬多次,H指數85;出版了《新型纖維狀電子材料與器件》等2部高分子纖維器件專著。 [4] 
代表性論文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21年
《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ing long fibre lithium-ion batteries》
2021年
《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systems》
《自然》
2021年
《Making large-scale, functional, electronic textiles》
《自然》
2020年
《Hierarchically helical fibres for dynamically adaptable tissue-electronics interface》
《自然—生物醫學工程》
2020年
《High-valence metals improve OER performance by modulating 3d metal oxidation cycle energetics》
《自然—催化》
2017年
《Preparation of biomimetic hierarchically helical fiber actuators from carbon nanotubes》
《自然—光子學》
2017年
《Energy harvesting and storage in 1D devices》
《自然—材料綜述》
2015年
《Hierarchically helical fiber actuators driven by solvents and vapors》
《自然—納米技術》
2015年
《A colour-tunable, weaveable fibre-shap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
《自然—光子學》
2009年
《Electrochromatic carbon nanotube/polydiacetylene nanocomposite fibres》
《自然—納米技術》
參考資料: [5] 
  • 專利授權
據2023年11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彭慧勝獲授權中國國內外發明專利79項,其中37項實現了轉讓轉化。 [4] 
  • 制定標準
據2023年11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彭慧勝參與制定了2項纖維器件行業標準。 [4] 
  • 科研成果獎勵
據2023年11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彭慧勝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勵。 [4] 
2024年2月,復旦大學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彭慧勝/王兵傑團隊,聯合王永剛、周豪慎、陸俊等合作者,創建出一種新型鈣-氧氣電池,該電池可在室温條件下進行電化學充放電,並穩定運行700次循環,展現出高安全性和較低成本等優勢。 [17]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榮譽表彰
2016年6月
新型纖維狀能源器件
參加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5] 
2017年4月
新型纖維狀能源器件
入選“十二五”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優秀成果選編》 [5] 
2018年4月
柔性織物狀鋰離子電池
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9] 
2020年1月
碳納米管複合纖維鋰離子電池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8] 
2022年2月
實現高性能纖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1] 
2022年5月
柔性顯示織物及其智能集成系統
2021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10] 

彭慧勝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據2023年11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彭慧勝指導的2名博士生因為學位論文獲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國際青年化學獎、4名博士生獲美國材料研究學會優秀研究生獎、1名博士生獲全球創新創業總決賽亞軍、10多名博士生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和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畢業生中已有24人在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任教,獲得國家重要人才項目。 [4] 
  • 科普講座
據2023年11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彭慧勝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黨校、科技館等多個場合做了30多次科普報告,應中央電視台邀請錄製了3檔科普節目。 [4] 

彭慧勝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9年12月
中國化學會−約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學論文獎
中國化學會、約翰威立出版公司
2010年5月
美國李氏基金會傑出成就獎
美國李氏基金會
2010年9月
復旦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
復旦大學
2010年12月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
2011年3月
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3年4月
中美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協會傑出教授獎
中美化學與化學生物學
2013年5月
美國杜邦青年教授獎
美國杜邦公司
2013年6月
復旦大學青年五四獎章
復旦大學
2013年12月
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
2014年4月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英國皇家化學會
2014年6月
復旦大學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
復旦大學
2014年7月
全國複合材料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
-
2014年12月
上海十大傑出青年
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等
2015年1月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優秀組織獎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2015年2月
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2015年6月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
2015年12月
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
2016年10月
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17年8月
FastCompany 2017年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FastCompany
2017年11月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
2017年11月
復旦大學十佳“三好”研究生導學團隊
復旦大學
2018年8月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8年11月
科睿唯安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科睿唯安
2019年8月
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2019年11月
錢寶鈞纖維材料獎
東華大學
2019年11月
科睿唯安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科睿唯安
2020年5月
愛思唯爾的中國高被引學者
愛思唯爾
2022年5月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1]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等
2022年7月
中國化學會會士 [2] 
中國化學會
2022年8月
德國跨界創新基金會科學突破獎 [12] 
德國跨界創新基金會
2022年9月
“科學探索獎”評審委員會
2023年11月
中國科學院院士 [15] 
中國科學院
參考資料: [5] 

彭慧勝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2008年10月
同濟大學兼職教授
2012年1月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
2012年9月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
2012年9月
2012年10月
《Polymer Chemistry》客座編輯
2013年5月
國家芳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
2013年10月
中國能源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常務理事
2014年4月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理事
2014年7月
《Science China Materials》編委
2014年10月
《ChemNanoMat》編委會主席
2014年11月
全國材料新技術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2014年12月
上海市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
2015年1月
2015年3月
上海市楊浦區青年聯合會委員
2015年5月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客座教授
2015年8月
2016年4月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編委
2016年8月
《Small Methods》編委
2016年11月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第七屆理事會榮譽理事
2016年11月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17年3月
中央瞭望智庫首批專家
2017年11月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顧問編委
2017年11月
《Batteries & Supercaps》國際顧問編委
2017年12月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納米複合材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8年1月
《Science Bulletin》副主編
2018年5月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國際顧問編委
2018年5月
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電池及其相關材料領域委員會委員
參考資料: [5] 

彭慧勝人物評價

彭慧勝在纖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Fiber polymer lithium-ion batteries)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推倒了制約柔性纖維電池的圍牆(breaks the wall to flexible fiber batteries)德國跨界創新基金會 [12] 
彭慧勝的人生經歷屬於非常典型的70後成長軌跡,他不靠拼爹,腳踏實地,只要努力,終能收穫。(《解放日報》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