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德清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交通部部長)

鎖定
彭德清(1910年-1999年6月10日),男,漢族,曾用名彭楷珍、陳國華,福建省同安縣(翔安區新店鎮彭厝村)人。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和農民赤衞隊,1927年加入共青團,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一生軍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他所領導的一師三旅七團所向披靡,被譽為“一代勁旅”。 彭德清從事革命工作70餘年,曾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軍長,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交通部副部長、部長,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等職務。1950年11月,彭德清率27軍入朝作戰,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五次戰役,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兩枚,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1965年調任交通部副部長、部長,是中共十二大主席團成員、十三大代表,十四大和十五大特邀代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編有《中國航海史》、《中國船譜》、《中華海魂》。著有《回憶同安越獄鬥爭》、《關於安南永紅軍游擊隊末期情況》。 [2]  [4] 
1999年6月10日,彭德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3] 
中文名
彭德清
別    名
彭楷珍,陳國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省同安縣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99年6月10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中國航海史》
《中國船譜》
中華海魂
主要成就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彭德清人物生平

彭德清早年生活

幼年喪父,家境貧苦,12歲入學,16歲輟學。大革命時期積極投身農民運動。

彭德清革命生活

彭德清 彭德清
1937年春,駐漳州的國民黨157師合擊閩粵邊紅3團,特委代理書記、紅3團政委何鳴帶的駁殼槍隊被157師包圍,部隊被繳械,人員被帶回漳州。不久何鳴從漳州回來,説已經同157師進行了停戰抗日談判,正逢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派來的姚鐸也指示應與國民黨軍談判,因此特委決定集中部隊,何鳴未經特委研究,擅自答應157師,將部隊集中在漳浦城。經談判,紅3團編入國民革命軍,全團編為7個連。彭德清曾向特委報告:“157師正集中部隊由漳州、平和向漳浦移動,城裏的地主豪紳正在開會,要求157師繳我們部隊的槍。”何鳴對此毫無警惕。部隊進城的第3天,彭德清向特委報告157師的一個旅長,命令紅3團到飛機場聽訓話。部隊到了飛機場,157師少將政治部主任説要部隊進行徒手訓練,這是埋伏在機場的國民黨部隊將紅3團部隊包圍,繳了紅3團的槍,以後,紅3團跑出來100多人。彭德清則到一個叫□仔的地方,發動羣眾拉隊伍。

彭德清戰爭生活

1947年初,彭德清是華東野戰軍1師3旅旅長,與敵第26師及第一快速縱隊作戰,該旅7團奉命攻擊吳家莊,遭到敵軍頑強抗擊和反衝,敵軍還出動了坦克。打坦克是一個新課題,彭德清聞訊將指揮所交給政委,立即來到7團陣地,指揮7團趁敵人反衝鋒時,先把坦克放過來,一面集中火力消滅坦克後面的步兵,一面組織反坦克小組用炸藥包、集束手榴彈炸坦克,效果很好,不久就攻克吳家莊。彭德清旅隨即和1縱又伏擊了第一快速縱隊由坦克、炮車、汽車組成的隊伍,大獲全勝。
1950年11月,彭德清率領27軍入朝作戰。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五次戰役。
從正面進攻的27軍,其81師主力佔領了位於赴戰湖西側的小漢岱、廣大里地區,割裂了美步兵第七師與美陸戰第一師的聯繫;第79師向柳潭裏之敵進攻,當夜殲敵一部,與敵形成對峙;第80師附第81師第242團包圍了新興裏、內洞峙之敵,並殲其一部。
彭德清令第80師張銍秀師長調整建制,整理戰鬥組織繼續戰鬥,同時調孫瑞夫師長的81師主力會同第80師圍殲新興裏地區之敵。軍預備隊第94師準備隨時投入戰鬥。為準備第二步攻殲柳潭裏之敵,第20軍第59師暫歸27軍指揮。
1950年11月30日,陶勇親臨新興裏,指揮80師和81師主力和軍屬炮兵,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向新興裏之敵猛烈攻擊,戰士們蜂擁衝進美軍的坦克防禦圈內,與美國兵血肉相搏,並於次日拂曉,將敵壓縮至狹小地區,敵第31團長麥克勞恩上校見傷亡慘重,待援無望,便在4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10餘輛坦克為先導,沿公路向南突圍。80師和81師在傷亡慘重、有些團隊在只剩幾十個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戰鬥,冒着敵機轟炸奮勇投入追擊,沿途圍追堵截,又將該敵截殲大半,團長麥克勞恩上校被擊斃。塞滿了美國兵的一輛輛汽車在越過的長津湖時,湖面坍塌。接任團長指揮的弗恩中校等一部分美國兵被淹死。剩下的不到幾百人,剛跑到後浦裏、泗水裏地區,又撞在81師的設伏網上,全部就殲。至此,美步兵第7師第31團、第32團第1營和師屬第57炮兵營共1個加強團的兵力,全部被27軍部隊殲滅,俘虜該團官兵300餘人。第31團團旗亦被繳獲。這是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滅的唯一一個美國陸軍團級單位的建制部隊。
彭德懷聞訊大喜並馳電:“嘉獎第九兵團,嘉獎第27軍。”
彭德清率領27軍進行的這場戰鬥,給有160餘年建軍歷史的美海軍陸戰第1師以沉重打擊,陸戰第1師傷亡11000人,為前所未有的損失。
1954年,他調入海軍工作,任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政委。參加了指揮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1958年,我軍炮擊金門,他組織指揮了4次海戰,還組織了數十次岸炮炮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取得重大勝利。

彭德清家鄉建設

彭德清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業區的決策人之一,對特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過特殊的貢獻。
1965年調入交通部,任交通部副部長,1981年任交通部部長,同時擔任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香港招商局董事長等職。 [1] 
早在1979年春天,交通部就先走一步,對開發建設蛇口工業區進行試驗,使蛇口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彭德清老部長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業區的決策人之一,對特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過特殊的貢獻。彭老部長以一個廈門同安人的特殊身份,關心和支持家鄉的建設,讓廈門特區能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1979年中美建交後,台灣海峽的形勢日趨緩和,恢復台灣海峽南北通航已提上日程。彭老部長對此十分重視,多次專門主持會議,分析研究海峽形勢,具體制訂航行計劃及安全保等有關措施。1979年5月27日“眉山”輪首航台灣海峽,彭老部長日夜坐鎮指揮封鎖了30多年之久的台灣海峽航線通航獲得成功,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彭德清退居二線

彭老部長於1983年退居二線,此後,他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關心和支持家鄉的建設。他十分熟悉廈門市情和同安縣情,同安是廈門特區唯一轄縣,面積、人口均居全市之半,要把廈門特區辦得更快更好些,就必須增強對同安的支持力度。
彭德清 彭德清
1990年彭老部長回廈門,他詼諧地向鄒爾均市長反映同安通訊落後,説想打個電話回老家都很難。鄒市長很重視老部長提出的批評意見,提前把同安程控電話工程納入計劃。到1990年12月,總投資795萬元人民幣,建成面積4356平方米的程控綜合大樓,從日本引進、開通同安至廈門480路數字微波設備,實現市話直撥和國內外長話全自動撥號。1988年5月,彭老部長以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的名義在京接待唐沙白先生偕夫人白海棠女士,唐老先生採納老部長的建議,當即決定投資20萬元參與廈門航運電子儀器有限公司股份,並起草了一份會議紀要:為了贊助家鄉振興教育,培養人才,將每年所得的股息紅利除留一部分作為擴大投資外,其餘的撥給“唐沙白夫婦教育基金會”管理,基金用於獎勵同安3所中小學的優秀教師和學生,隨着基金的積累可逐步擴大獎勵範圍。唐沙白先生一家從1991年至1994年,共計捐資818萬元人民幣,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彭老部長每次回家鄉,總帶他主編的《中國航海史》、《中國船譜》和《中華海魂》等書籍分贈各大專院校、中學、單位及海內外鄉親。
歷史上“金廈同一體聯心,史緣悠久胞誼深”,每屆世界同安聯誼會,都由有關國家、地區同安、廈門、金門鄉親組團參加。彭老部長不顧年近九秩,乃到家鄉和新加坡參加過兩屆世聯會,號召海內外鄉親發揚同安精神,愛同安,建同安。彭老部長和省里老同志伍洪祥、張連一起,向中央建議由同安向金門供水,“兩門”(廈門、金門)直航。在他有生之年,他看不到這一天的到來,但他的骨灰撒入廈門、同安、金門交界的水域,他的英魂仍關注着家鄉的建設,關注着祖國的統一大業。 [3] 

彭德清生平經歷

土地革命時期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始在閩南打游擊,以後又轉戰蘇中,揮戈魯豫,縱馬江淮。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閩南抗日義勇軍獨立大隊長、新四軍教導總隊二大隊教導員、三縱五團政治委員、一師三旅七團團長兼政治委員、蘇浙軍區第三縱隊副司令兼參謀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蘇中軍區一師三旅旅長、華東野戰軍四縱十二師師長、渡江先遣縱隊第四支隊支隊長、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二軍和第二十三軍副軍長。參加過蘇中戰役、棗莊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著名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七軍軍長。1950年11月,率二十七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榮獲兩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回國後歷任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兼政委、交通部副部長、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和十二大主席團成員、十三大代表,十四大和十五大特邀代表。1951年6月以後,他又率部在朝鮮金城、元山等地區,勝利完成二線防禦作戰任務。他精心謀劃,靈活用兵,出奇制勝,戰果輝煌。回國前夕,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旗勳章。
1954年,彭德清調任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政治委員。在此期間,他對人民海軍的建設、沿海島嶼的解放和東南沿海國防的鞏固都作出了卓越貢獻。
1965年,彭德清調任國家交通部副部長。1981年任交通部部長。面對新的崗位,他深入調查研究,瞭解情況,積極推進中國交通事業的發展。他果斷作出港口建設規劃,大打港口翻身仗,努力增強交通部所屬遠洋艦隊運載能力。積極開闢中美航線、促進台灣海峽恢復通航。
1977年,他領導“阿波丸”沉船的打撈工作,取得圓滿成功,推動了求助打撈事業的迅猛發展。他對中國公路網的規劃,特別是國防公路建設也極為重視。曾不顧年老有病、環境惡劣,親自去天山工地檢查工作,慰問武警築路部隊和養路員工。他還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業區的決策者之一,對深圳特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過特殊貢獻。
1983年,彭德清退居二線,擔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仍然關注國家和交通戰線的大事,頻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寫出多篇有份量的調查報告,對指導現實工作具有重要參考。
1999年6月10日,彭德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3] 

彭德清獲得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紅旗勳章。
他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和十二大主席團成員、十三大代表,十四大和十五大特邀代表。
是中國航海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彭德清個人作品

彭老部長晚年還撰寫革命回憶錄《回憶同安越獄鬥爭》、《關於安南永紅軍游擊隊末期情況》、《回憶唐沙白》、悼念李劍樂《忠魂祭》、《炮擊金門紀事》等文章,發表在廈門日報、黨史、文史等刊物上。
主編有《中國航海史》、《中國船譜》、《中華海魂》等。 [4] 

彭德清大事年表

1911年(宣統三年)生於福建省同安縣翔風裏彭厝村。(現在為廈門翔安區新店鎮彭厝村)
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任共青團同安縣委組織部部長,泉州市特委書記。後任晉(江)南(安)中心縣委書記,中共(南)靖(平)和(漳)浦中心縣委書記,中共同安縣委書記,閩南第二遊擊支隊政治委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1937年,任閩南抗日義勇軍獨立大隊大隊長。
1938年,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連政治指導員,教導總隊第二大隊政治教導員,挺進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四團政治處主任。後任蘇北指揮部第五團政治委員,第三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七團政治委員兼團長,蘇浙軍區第三縱隊副司令員。率部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多次擊退國民黨頑軍的進攻,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勳。
1945年,任蘇中軍區三旅旅長。
1946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二師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二軍、二十三軍副軍長。
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七軍軍長。
1950年11月,率二十七軍參加抗美援朝的多次重大戰役。
1954年,調任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1965年,調國家交通部任副部長。
1968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但是粟裕大將和周恩來總理為其辯護,使得反革命集團無可奈何。
1977年,他領導“阿波丸”沉船的打撈工作,取得圓滿成功,推動了求助打撈事業的迅猛發展。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業區的決策者之一,對深圳特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過特殊貢獻。
1981年任交通部部長,兼任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
1983年彭德清退居二線,擔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仍然關注國家和交通戰線的大事,頻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寫出多篇有份量的調查報告,對指導現實工作具有重要參考。
1999年6月10日病逝於北京。

彭德清工作貢獻

彭德清為上海海運學院題詞 彭德清為上海海運學院題詞
彭德清同志政治堅定,品德高尚,具有云水襟懷,松柏氣節。他經歷過戰爭年代的出生入死,經歷過經濟建設中的艱難曲折,也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中的長期迫害,但他意志堅強,無私無畏,處順境而不驕矜,處逆境而不消沉,處困境而思奮進。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彭德清同志遇事有主見,有個性但從善如流,襟懷坦蕩,平易近人。他關心部屬,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
彭德清同志從事革命工作70餘年,曾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七軍軍長、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交通部副部長、部長,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等高級領導職務。他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的光輝業績和道德文章,深為人們所欽佩。
彭德清同志自1981年起兼任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直至1999年6月逝世前,仍擔任學會名譽理事長。他對學會的各項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學會學術活動頻繁,決策諮詢活躍,對祖國航海學科的進步和學會自身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