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平之

鎖定
彭平之,原名壽宗,湘鄉縣銅梁鄉(今屬雙峯縣)人,生於1900年4月。7歲入私塾,17歲入長沙湘鄉駐省中學堂。到長沙後,接受民主和科學的新思潮,積極投身抵制日貨和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1920年夏畢業後,參加俄羅斯研究會的活動,協助創辦文化書社。10月,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他是首批團員之一。1921年冬入湖南自修大學學習,繼續從事省學聯的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湖南最早的黨員之一。1923年冬,先後任青年團長沙地方執行委員會會計和秘書。受全省工團聯合會的委派,赴常寧水口山鉛鋅礦開展工人運動。1924年,代理青年團湘區執委會委員長。1925年2月,任湘區團委書記處書記,兼農工運動委員,主要從事工農運動。青滬慘案發生後,到水口山發動全礦工人舉行聲援“五卅”死難烈士大會。6月17日工人自動組織大會請他作演講,礦局派礦警包圍會場,開槍打傷工人。他和工人代表被捕,遭嚴刑拷打,堅強不屈。湖南《大公報》和《湖南通俗日報》相繼發表文章指責礦局。礦局被迫釋放大部分被捕工人代表,但仍將彭平之等三人繼續關押。1926年初,湖南雪恥會再次派人與礦局談判,於2月8日獲釋。出獄後任湖南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務長兼教官、中共衡陽縣委書記。1927年上半年,任中共新化錫礦山特區書記。“馬日事變”後,潛往長沙、武漢,尋找黨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姐夫曾向中央函詢其下落,中央辦公廳覆函:“彭平之曾在蘇區工作,已犧牲。” [1-2] 
中文名
彭平之
別    名
彭壽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湖南湘鄉
出生日期
1900年4月10日 [1] 

目錄

彭平之人物生平

彭平之,原名綬宗,1900年4月10日生於湖南湘鄉縣銅梁鄉(今雙峯縣井字鎮紅光村)。幼年時就讀於祖父開辦的私塾,後入一所國民小學讀書。平時,他常在父親的醫室藥店照顧病人,給病人拿藥。他對貧苦同學十分同情,常盡其所能予以幫助。
1917年,新文化運動蓬勃開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就是在這時,彭平之來到長沙湘鄉駐省中學讀書。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他同許多熱血青年一起,受到了進步思想影響,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五四愛國運動中,他積極投身到長沙的革命運動中,參與組織全市的罷課、罷工、罷市鬥爭。在火熱的革命鬥爭中,他的組織才幹得到鍛鍊提高,擔任了湖南學生聯合會幹事部會計。在參加由毛澤東發起的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鬥爭中,他曾一度被捕,後由同學出面保釋出獄。
1920年夏,彭平之中學畢業。應毛澤東邀約,他與何叔衡、彭璜等一起籌建俄羅斯研究會和創辦文化書社。10 月,毛澤東在長沙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彭平之成為最早的團員之翌年秋,他隨省學聯搬到湖南自修大學,在這裏,他開始認真研究學習馬克思主義,並開始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他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説:我“信仰馬克思主義無疑,誓將“舊世界貧富不均以平之”。為此,他把原名改為“平之”。
在毛澤東、何叔衡醖釀建立湖南黨組織的過程中,早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彭平之在行動上也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他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了組織工作,成為湖南的中共早期黨員之一。解放後,蕭三在《毛澤東同志青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一書中,曾對彭平之這一時期的活動作過回憶和記述:1921年,“那是一個秋涼的日子,在長沙城郊協操坪旁邊的一個小叢林裏,有幾個人在散步。他們一時沉默地站在樹叢和石碑中間,一時在叢林的小路上走動,彼此熱烈地談論着。在腳步緩動的毛澤東旁邊,走着矮矮身材的何叔衡,此外還有彭平之、陳子博、易札容等。這幾個人這一天在這裏討論着建立共產黨湖南支部的問題。”
1923年夏,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促進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漲。長沙的青年革命運動也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10月,彭平之當選為社會主義青年團長沙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12月,他又當選為青年團湘區執行委員會委員,負責組織工作。自此,他以全力投人了團組織的建設工作。這一時期,他第二次被捕。獲釋後,有人勸他“不要再冒風險”,但他矢志不渝,從沒動搖過革命的意志。他常以“革命就不要怕殺頭”來激勵和教育青年,贏得了青年的愛戴和尊敬。
這一期間,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和搗亂,革命運動曾多次遇到波折,一些意志不堅定分子對革命產生了懷疑,針對這些問題,團中央曾對基層團組織進行了整頓。彭平之根據團中央的指示精神,首先帶領團員幹部奔赴各地從事情況調查,然後進行組織整頓。他與夏明翰擬製了《團員調查表》,通過調查,將一些信念堅定夠黨員條件的超齡團員轉為黨員,壯大了黨員隊伍。把一些不純的動搖分子清洗出團,對一些組織嚴重不純的基層組織解散重建。他們針對青年團員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認識,抓住鬥爭中的一些實例,有的放矢地對團員進行幫助和教育,不斷提高了團員的政治思想覺悟。他在深入湖南第一紗廠、造幣廠、鐵工廠等單位考察了青工情況之後,向團中央作了彙報。指出:“我們過去做青工運動太少了”,在青工中“喚醒階級覺悟之宣傳殆為急不容緩之事”,並“導之人政治鬥爭”。他發現邊遠地區團的工作還沒有開展起來,就不辭辛苦地對邊遠地區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到平江檢查工作之後,曾給團中央寫了一份專題報告,提出應挑選“較有能力之青年同志”,去邊遠地區主持團的工作,並建議區委要經常派人去考察指導。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邊遠地區的團組織也先後建立並積極開展了工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運動迅速開展起來。工農革命運動也開始佔據了合法地位。這時,彭平之擔任了青年團湘區委工農運動委員會委員兼共青團長沙地方執委會工農運動委員會委員。不久,團湘區委又“指定平之負婦女部專責”。中共湘區委婦女運動委員會成立時,他又任婦運會委員。青島慘案和五卅慘案發生後,帝國主義的暴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為了聲援青島、上海的革命鬥爭,彭平之他們在當地組織了青滬慘案湖南雪恥會,並深人農村、廠礦進行宣傳工作。這時水口山礦代表請他去礦山指導工作,他看到工人“如此熱心,欣然願往”。在常寧水口山,他四出演説,控訴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罪行,還組織悼念五卅死難烈士的活動,使這一運動很快在礦區及其附近城鄉掀起高潮。
1925年6月17日,水口山工人在一次集會時,突然被礦警隊包圍,打死打傷工人10多人,彭平之也再次被捕。在獄中,他雖遭“嚴刑拷打,亦不承招”。礦局早就想把彭平之殺害,以剷除他們的心頭大患。他們見抓住了彭平之,認為是天賜良機,遂電請省長趙恆惕下令將彭平之“處決”。中共湘區區委立即組織了救援活動,各界羣眾有組織地聚集在礦局門前,並將礦局團團圍住。他們高呼“打倒帝國主義!”“釋放被捕羣眾”的口號。羣情激憤的口號聲震天動地,礦警們早嚇得縮成一團。礦局迫於巨大壓力、只得將他釋放出獄。
彭平之出獄後,湖南大公報以顯著位置,發表了《彭平之出獄〉的消息,衡陽各公法團體紛紛舉行會議,對他表示竭誠歡迎和“慰勉”。 在各個歡迎會上,他拖着傷痕累累的身體,揭露敵人的罪行,呼籲各方繼續援救尚未出獄的朱盛才和羅興發等戰友,鼓舞了大家堅持同敵人鬥爭的勇氣。
由於在獄中身體受到嚴重摧殘,彭平之出獄後,黨組織安排他暫回家鄉休養。他利用在家養病期間,幫助建立了湘鄉縣第三區農民協會。病情稍有好轉後,他即回到長沙蔘加工作,並在12月舉行的全省農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湖南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不久,他去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教務長兼教員,為湘南地區培養了一批農運骨幹。1927年春,中共湖南.區委調任他為新化錫礦山特區區委書記。馬日事變後,錫礦山黨組織受到嚴重的破壞,為躲避敵人的搜捕,他輾轉到長沙、湘潭等地,後曾一度回到家鄉。敵人得到他回家的消息,即開始了對他的搜捕,縣“剿共清鄉”隊還把他列為“極暴”懸賞緝拿。一次,他正秘密部署黨員準備組織暴動時,不料叛徒告密,“剿共清鄉”隊包圍了他的家,與他相貌酷似的弟弟挺身上前掩護他,而被敵人當成彭平之抓走了,他才得以脱險,後幾經周折,經長沙到了武漢。
彭平之在離開長沙時,給他姐夫寫了一信,表示了“革命不成功,決不回家”的決心。在武漢找到黨中央以後,即跟隨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
全國解放後,彭平之的父母託人寫信給黨中央,詢問他的下落。中央的辦公廳覆函説:“彭平之曾在江西中央蘇區工作,業已犧牲”,時間不詳。彭平之與無數為國捐軀的無名英雄一樣,把一生獻給了中國革命,獻給了人民的解放事業。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 2000.09,第516-520頁
  • 2.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下,湖南出版社 , 1995.12,第606-6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