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峯

(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鎖定
彭峯,男,湖南嶽陽人,1968年10月生,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現任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化工學科帶頭人。 [1] 
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與催化。包括:太陽能光催化材料、光催化制氫、環境處理技術;電催化能源儲存與CO2轉化;納米碳材料與催化。共在Angew Chem Ed Int, ACS Catal, J Catal, Nano Energy, Chem Commun, ACS Nano, ChemSusChem等國內外有影響刊物發表SCI源刊物論文300多篇;SCI他引15000餘次,H因子65;出版專著一部。 [1] 
中文名
彭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8年10月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學術代表作
《現代化工詞典》
籍    貫
湖南岳陽
職    稱
廣州大學化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彭峯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93/09-1996/06,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工學博士
·1990/09-1993/04,湖南大學,化學與化工系,工學碩士
·1986/ 09-1990/06,湖南大學,化學與化工系,工學學士
工作經歷:
· 2018.01-至今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化工學科帶頭人
· 2006/12-2018.01,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
·2006/03-2006/04,澳洲科廷技術大學,中澳天然氣能源項目訪問研究
· 2004-2012,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二屆)
·2005/12-now,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
·2000/12-2005/12,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副教授
·1996/07-2000/11,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講師 [1] 

彭峯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1872041、非金屬共摻雜納米碳材料與金屬氧化物協同催化典型芳烴側鏈液相氧化研究、2019/01-2022/12、65萬、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1673080、具有高效太陽光活性的氫化TiO2異相結構設計與光催化作用機制、2017/01-20120/12、65萬、負責人。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1373091、非金屬共摻雜碳催化劑電催化氧還原機制及其理性設計方法、2014/01-2017/12、83萬、負責人。
4.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5A050502012、氫化TiO2結構調變設計與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作用機理、2015/03-2017/09、50萬、負責人。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1133010、納米碳材料非金屬催化作用本質研究、2012/01-2016/12、320萬、第二負責人(中科院金屬所聯合申請)。
6. 科技部863計劃項目、2009AA05Z102、與燃料電池匹配的乙醇催化重整制氫微系統關鍵技術、2009/06-2011/06、74萬、負責人。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873044、新型TiO2/N-TiO2異質結構光催化劑製備與可見光催化機制、2009/01-2011/12、34萬、負責人。
7、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251064101000020、碳納米管構建的納米催化材料及其環己烷催化氧化研究、2009/10-2012/10、20萬、負責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9903003、甲醇直接氣相羰基化催化化學、2000/01-2002/12、15萬、負責人。

彭峯主要貢獻

代表論文
1. Peng Feng*, et al, Phosphorus-Doped Graphite Layers with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2 Reduction in an Alkaline Medium,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14): 3257-3261.
2. Peng Feng*, et al, Selective Catalysis of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n the Liquid Phase by Carbon Nanotubes,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17): 3978-3982.
3. Peng Fe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into Tunable Syngas Production by Regulating the Crystal Facets of Earth-Abundant Zn Catalyst, 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 2018, 10(24): 20530-20539.
4. Peng Feng*, et al, Superoxide Decay Pathways i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n Carbon-Based Catalysts Evidenc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ChemSusChem, 2019, 12(6):1133-1138.
5. Peng Feng*, et al,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into CO promoted by sulfur vacancies, Nano Energy, 2019, 60: 43-51.
6. Peng Feng*, et al, 2H- and 1T- mixed phase few-layer MoS2 as a superior to Pt co-catalyst coated on TiO2 nanorod arrays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ppl Catal B: Environ, 2019, 241: 236-245.
7. Peng Feng*, et al, Preparation of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ultrathin graphitic carbon via annealing bagasse lignin as potential electrocatalyst toward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and acid media, J Energy Chem, 2019, 34: 33-42.
8. Peng Feng*, et al, Regulating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to Promote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 Activity of Nanoconfined Ru/MXene/TiO2 Catalysts, ACS Nano, 2020, 14: 14181-14189.
9. Peng Feng*, et al,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in H2O vapor by atomically thin Bi2WO6 nanosheets with hydrophobic and nonpolar surface, Appl Catal B: Environ, 2021, 283: 119630.
10. Peng Feng*, et al,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and N2 on the regulation of a boron nitride defect-derived two-dimensional catalyst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J Phys Chem Letters, 2021, 12: 7151-715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