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家村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下轄村)

鎖定
彭家村,又名彭家墩,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
中文名
彭家村
別    名
彭家墩,彭家自然村
所屬地區
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00人以上
著名景點
杉木王,羅漢樹,第一旗
方    言
寧德話
海    拔
900米以上
郵政編碼
352114
行政代碼
350902

彭家村村莊簡介

彭家村海拔860米,上通湖裏村,下接黃家村,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是虎貝熟洋片區海拔最高的一個村莊。
彭家村近幾年經濟不斷髮展,農民生活不斷改善。
每年都有少數旅客來這裏一睹風采,參觀“杉木王”、圍觀“羅漢松”、攀爬“寧德第一旗山”,被稱是通往寧德高峯“第一旗”的必經之路。
彭家村山峯高、林木茂,物種豐富,風景宜人,冬暖夏涼,來源傳説也自然多。

彭家村杉木王

彭家村涼傘樹

杉木王 杉木王
在彭家村村頭上,長着一棵千年古杉。樹的主幹腰圍8.82米、直徑2.81米,高約14.5米。它比閩候縣大湖山發現的三奇樹之一“杉樹大王”的主幹圍長還大一丈多,至今仍然幹挺心實,枝繁葉茂,顯得生機勃勃,鬱鬱葱葱。它的主幹頂端分枝向四面撐開,枝葉下垂,形同傘狀,因此,人們也叫它“涼傘樹”
杉木王”在它的生長過程中,由於樹幹的不段增大,樹皮生長緩慢於樹幹徑的生長,造成樹皮縱裂,而由於歲月風雨的洗禮,樹幹上的刺也磨光了。解放前樹基處有一大洞,洞沿着樹幹延伸五米多高,人們還可以把桌子放進洞內,供數人在裏面玩弄,後來洞口慢慢癒合,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洞口還有五六十釐米寬,1990年後,村民為了保護這珍稀的“杉木王”,就用土把洞口填平。
福建名樹古木 福建名樹古木
雖然距今約1900多年的歷史了,此外在深山僻壤人跡罕到之處,由於人煙稀少,倖免樵採破壞,並得到後人保護,“杉木王”歷經風雨滄桑,樹皮縱裂,樹幹上的刺也磨光了,然而依舊粗壯,依然挺拔而昂揚,威武地屹立在那裏,八個成人圍繞合抱,還差一點點,為迄今為止發現的福建省最大的“杉木王”。
由於它的年代久遠樹高,又被人們稱為“杉木王”,有人甚至説它是“世界之最”,而遠近聞名,現已被批為全國保護的珍貴樹木。

彭家村史料記載

彭家村-彭氏宗祠 彭家村-彭氏宗祠
據彭家墩族譜(彭家村)與《福建·彭氏族志》記載,彭姓入閩始於晉代,遷入者有多支。閩東彭氏遠祖乃唐初裕公,揚州江都人,官至兵部尚書。公元618年從江西新昌縣遷浙江平陽。傳至十三世思邈公(閩東始祖)曾任開州(今四川開縣)司馬,公元885年隨王潮入閩,官至兵部尚書,宅福州西湖而肇基。思邈公育有三子,長子蘭胤隨思邈公定居於福州西湖,次子蘭居遷居建寧府(即今南平市),三子蘭膺遷居寧德。蘭膺公喜愛西鄉(今蕉城區虎貝鄉),在石洋村(亦稱“熟洋”,今寧德市虎壩鄉彭家村,又稱“涼傘樹”)開基創業,生兩子仲修、仲輔。相傳仲修公幼年放羊至石洋,遇雨倒插杉樹苗(即龍傘樹,又稱“涼傘樹”)成活,後蘭膺公全家即遷居石洋村。仲修公自幼喜愛武藝,17歲考上武秀才,20歲考中武魁元,留任武教官。後到兵部任職,剛毅果敢,清廉正直,後詔封武毅大夫。
這棵古杉至今仍然枝繁葉茂,顯得生機勃勃,鬱鬱葱葱,樹幹頂端平整,分叉向四面撐開,枝葉下垂,形同傘狀故稱“涼傘樹”。
該樹列為玉湖八影之一,《涼傘牧笛》“擢鋪氈碧玉明,追惟白羽寵誰今。晨昏短笛牽人意,漏脱孤琴動客情。頻慕竹松增雅興,從教蘭桂親新詳。梅香不減三春景, 繼蔭聯芳冠世英。”。

彭家村相關傳説

在當地,關於“杉木王”的年齡,有着幾種記載和許多的傳説。
杉樹王 杉樹王
相傳,“彭仲修(公元628—709年),生於虎貝彭家墩,26歲考得武探花,唐高宗李治封他武毅大夫,少年的彭仲修喜愛種植樹木,在彭家墩種植有一棵杉木存活至今,樹齡達1360年。
六人合抱杉木王 六人合抱杉木王
傳説仲修公幼年居住在鄰村,經常放羊至石洋(即今蕉城虎貝彭家村),石洋土肥草茂,是個好牧場。有一天下起了雷陣雨,仲修公就把羊羣趕到石洞裏避雨,有隻母羊產下了兩隻小羊羔。雨過天晴,仲修公抱起小羊羔趕着羊羣準備回家,可是母羊就是不肯走。仲修公無奈之下,順手拔起一棵小杉樹苗倒栽在土裏,對母羊説“你喜歡這個地方,我現在倒栽這棵小杉樹在這裏,如果明年春天它會成活,我們就一起搬到這裏來居住。”第二年春天,那棵小杉樹神奇的成活了,仲修公為實踐諾言就和父親商量遷居石洋的問題。他父親蘭膺公經過實地考察,覺得石洋風景優美,適合居住且有發展前途,因此全家人就就搬到了石洋。
因龍傘樹為杉樹幼苗倒插栽種,樹根處無法繼續向上生長,改由樹體不斷長大,故樹身高度僅14.5米而樹體胸圍達8.82米、直徑達2.81米(90年代中期測量胸圍為8.4米、直徑2.7米,至今仍生命力十分旺盛!)。其尾端向四周張開呈平頂狀,也符合倒栽成活的特性,且枝型奇異、極似伸開的龍爪,枝條下垂、酷似張開的涼傘,故名“龍傘樹”。明朝廣東崖州知府彭寧公遠足千里回祖鄉,得知龍傘樹為祖上仲修公親手栽種,賦古風“詠古樹”一首“當年祖上栽,培育一奇才。驕陽何其酷,張傘足涼哉!”故後龍傘樹又稱“涼傘樹”。
傳説畢竟是美麗的,但彭家墩旁的這棵千年“杉木王”,仍像一把撐開的巨大“涼傘”,蒼勁茂峭,獨木成林。而且彭家墩的彭氏人丁興旺,不斷外遷繁衍,而外遷的後人都自豪地自稱來自“涼傘樹”,就像古代南遷的中原人統稱來自“大槐樹”一樣。彭氏家譜有詩頌雲:“枝繁葉茂歷悠悠,伴祖肇遷有千秋,馨竹國史傳銘志,傘樹家聲萬古流”。

彭家村羅漢松

近看杉木王 近看杉木王
在彭家村溪湖之上還長着一株古樹羅漢松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羅漢松又名“夫妻樹”,通常是一雄一雌生長,被人們視為忠貞愛情的象徵。彭家墩自然村這株羅漢松樹,樹高約8米,胸徑0.8米,它與旁邊的樟樹為伴,一年四季常青。在它古老而滄勁的軀幹上,小枝密生、枝幹發達,松葉繁茂、偏偏向上伸展,似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
羅漢松 羅漢松
據當地老人回憶,這株羅漢松的形態大小與他們兒時所見沒有變化,每年初夏都會開出淡淡清香的淺黃色小花,秋後結出小娃娃的橢圓形果實。
據有關資料介紹,羅漢松有大葉、中葉、小葉三種,生長十分緩慢,形態蒼勁古雅,是珍貴的觀賞樹種。由於羅漢松的種子圓圓胖胖,外表泛紫色,酷似寺廟裏羅漢披着袈裟,因而得名“羅漢松”,彭家村這株羅漢松與樟樹為伴,與彭氏宗祠相伴正應驗了這一點。
彭家村村上更有古詩記載:“堂前羅漢樹有年, 雨顯雲霞常纏綿。 可比月中紗羅景,長春不老在階前。”。

彭家村第一旗山

寧德第一旗山 寧德第一旗山
寧德第一旗山”簡稱“旗山”又稱“第一旗”,因其形如風中之旗而得名。頂峯高度1448米,是寧德蕉城境內的第一高峯。
上山有多條路線:其一,虎貝直接上山。其二,虎貝黃家村後山上山。其三,虎貝鄉彭家村後山上山,路程最近,也是唯一一條公路路線,通常遊客多會選此攀登,路線山路十八彎,大概需要三個小時攀登才能到達,攀登過程十分艱辛,彭家村路線被稱通往寧德高峯“第一旗”的必備之路。
盛夏時節,這裏的温度並不高,到達半山腰,只見夢幻般縹緲的濃霧籠罩了整個山巒,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無邊無際的雲海,抬頭看山峯巖石,恰似蓬萊仙境,有如仙女在此亭亭玉立。回頭遠眺山下,雲山霧海,雲捲雲舒,霧聚霧散,雲海迷離。
虎頭,第一旗山四景之一 虎頭,第一旗山四景之一
一路朝着山脊攀登,只見山間的野花大多謝了,但是有一種白色的花蕊在樹上盈盈地掛着,還有一些野生的草藥,點綴在綠洲間,有異樣的美麗。而方圓數里的範圍,到處長滿了青青的綠草,從而使這裏成為一個天然的牧場,當地農民放養的牛、羊成羣在山上,顯得悠閒自在。
旗山”頂峯是一塊開闊地,風景秀麗,能見度最佳時可看到寧德海平面。站在這裏,放眼四望,遠處層巒疊蟑,千峯竟秀,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圖景,整個“旗山”就象是一座頂天立地的巨大山水盆景,叫人新奇振奮。目睹那遠山近景,微風輕輕拂面,美麗的山巒在夕陽中勾出一條條的弧線,有種“下視天地小,乾坤在手中”之快感。

彭家村道路硬化

原彭家村路面 原彭家村路面
彭家村位置偏僻,由於人口稀少,建設資金短缺。幾十年來道路交通時常發生,為了改善出入條件,2009年蕉城區虎貝鄉人民政府同意,建設由黃家至彭家自然村水泥硬化公路。
黃家村至彭家自然村,建設全長1.2公里,寬4.5米,路基改造和路面水泥硬化。總投資28.8萬元,由虎貝鄉與彭家村共同投資。
2009年7月底該路建設全面完成,該路的建設給全村村民帶來了方便,也相應帶動的經濟增長與新農村建設。

彭家村水庫加固

彭家水庫 彭家水庫
彭家水庫所在河道為古田縣鶴塘鎮田地溪一級支流,水庫壩址位於寧德市虎貝鄉彭家村上游約1.0km處河道上,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小(二)型水庫。
樞紐包括大壩、溢洪道、壩體灌溉輸水涵洞以及附屬金屬結構等水工建築物,本次除險加固工程投資約130.7萬元。
水庫工程的加固給在村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充分的保障。

彭家村相關事件

1992年8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刋登“杉木王”。
1992年9月7日《南方日報》第三版刋登“杉木王”。
1996年被列為“福建古樹名木”。
2003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杉木王”。
2012年12月“閩東文化大觀園”第七期介紹“杉木王”。
2013年“福建十大樹王”評選中被列為重點保護管理古樹,並獲得專項保護基金。

彭家村護樹理事會

彭家村這兩棵古木漸漸成為村上旅遊品牌,為了更好的保護千年“衫樹王”與“羅漢松”,彭家村民自願組織成立“護樹理事會”,對“一鬆一衫”古樹名木進行看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