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子岡

鎖定
彭子岡( 1914—1988),女,新聞記者、編輯、作家。原名彭雪珍,筆名子岡。江蘇蘇州人。中學時代積極從事寫作。發表小説、散文、詩歌。1934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英語專業,1936年肄業。全面抗戰爆發前赴上海,擔任《婦女生活》月刊助理編輯並負責撰寫稿件,曾隻身探訪被網禁的“七君子”之一史良,並寫下《“堂姐”史良會見記》,昭示“七君子”被捕真相。全面抗戰爆發後赴武漢,任《大公報》外勤記者。1938年8月經胡繩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淪陷後,隨《大公報》遷往重慶。其間發表百餘篇新聞通訊,揭露日軍侵略本質及其對中國的暴行,歌頌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和愛國熱情,以1945年發表的《毛澤東先生到重慶》為代表。與浦熙修、楊剛、戈楊並稱為新聞界“四大名旦”,又與浦熙修、楊剛並稱為新聞界“三劍客”。解放戰爭時期,任職《大公報》北平辦事處。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進步日報》記者、《人民日報》記者、《旅行家》雜誌主編。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出訪蘇聯、印度、芬蘭,出席在匈牙利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採寫大量同外通訊。1983年擔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著有《蘇匈短箋》《時代的回聲》《偉大的伴送》《子岡作品選》等。1988年1月病逝。 [1] 
中文名
彭子岡
別    名
彭雪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4年2月7日
逝世日期
1988年1月9日
畢業院校
北平中國大學
職    業
新聞家
出生地
江蘇蘇州

彭子岡人物生平

彭子岡 彭子岡
彭子岡,本名雪珍,乳命阿雪,以筆名行,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1914年2月7日。出身於名門望族。父彭世芳,為彭寧求八世孫。清諸生。早年就讀於江蘇松江女子中學、蘇州振華女子中學。 [4]  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本科博物部。宣統三年(1911)被賞格致科進士。曾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部首任教務主任,中華博物學會植物部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北京農業大學等校教授,教育部視學員,江蘇省教育廳督學,曾被教育部聘為初中暫行課程標準自然科審查專家,為知名植物學家。 [2] 
彭子岡好學能文。1931年就讀於蘇州景海女子師範學校初三,三次參加《中學生》雜誌全國徵文,兩獲第一。開始使用筆名“子岡”。同年考取蘇州女子中學高中部。次年轉入振華女校。於《申報》副刊發表《姊姊的戀》《寄故人》《蘇州人》《苦孩子》《阿琳》《生路》等。《我是燕子》入選《中學生》雜誌《徵文當選集》,得到雜誌主編葉聖陶稱賞。後彭子岡考取北平中國大學英語專業,痛感國難深重,1936年自願肆業離校,投身於抗日救亡活動。任上海生活書店《婦女生活》雜誌助理編輯,以為《生活星期刊》採寫魯迅葬禮特稿《偉大的伴送》成名。 [2]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彭子岡任漢口《婦女前哨》主編。1938年與夫徐盈同為《大公報》外勤記者,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去重慶《大公報》,1941年為桂林版《大公報》採寫近百篇“重慶航訊”,有“重慶百箋”之譽。率先破除當時新聞報道狀人記事的機械呆板,融文學手法於新聞採寫中,擅長人物形象描寫,其白描手法客觀真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28日毛澤東赴重慶參加國共兩黨和平談判。彭子岡採寫的《毛澤東先生到重慶》為特寫名篇、在眾多新聞報道中一舉奪魁。彭子岡與楊剛、浦熙修、戈楊有後方新聞界四大名旦之譽。後彭子岡任《大公報》駐北平辦事處記者,1946年和美聯社記者一起去張家口解放區採訪,採訪組文《張家口漫步》於報上連載,被國民黨當局指為共產黨宣傳員。 [2] 

彭子岡採寫特色

彭子岡採寫的新聞的特色:
其一,愛增分明的感情發自胸腹,流於筆端。子岡的通訊、特寫乃至消息,大多是情景交融,評述有序。她不僅及時地真實地報道所發生的事件,而且愛增分明的感情發自胸膀,流於筆端,使新聞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震驚中外的“七君子”被捕事件發生後,她去採訪女律師史良。她寫出了概激昂的《堂姐史良會見記》,在文中她向國民黨政府大聲疾呼:“眼看看兇險的外敵和論亡的土地人民所受的茶毒,我們怎麼能夠再來分散同胞的力量我。們要和平…但對於侵略者,我們要抗爭”(《子岡作品選》第15頁,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這些話激勵着億萬要求抗日救亡同胞的心。 [3] 
其二,子岡的新聞報道,有強烈的時代感。子岡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去透視生活,去捕捉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聞,因此她能夠十分尖鋭地剖析社會,針砭時弊。抗戰時期,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陪都重慶,政治腐敗,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她記錄了這個時期重慶各階層婦女的境遇和風貌。在《女傭工座談會》中,她記下了女傭工鄭君賢的話:“究竟我能為抗戰做點什麼呀……只能偷着看看舊報,雖然越看心裏越不舒服,難道我們就永遠伺候着人低聲下氣地吃一口殘飯嗎……打仗的也是吃這麼點飯,可是他們活也活得有勁,死也死得光榮…..”(《子岡作品選》第51頁,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音容笑貌逼真,時代氣息強烈。 [3] 
彭子岡 1937年圖畫時報第1135期 彭子岡 1937年圖畫時報第1135期
參考資料
  • 1.    宋林飛主編.江蘇歷代名人詞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474
  • 2.    《蘇州通史》編纂委員會編,李峯主編.蘇州通史 人物卷 下 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9:426
  • 3.    新華出版社編著.中國名記者傳略與名篇賞析.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28-129
  • 4.    何東等主編.中國革命史人物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