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彬縣開元寺塔

鎖定
彬縣開元寺塔,也稱“彬塔”“彬縣塔”,俗稱“雷峯塔”。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彬州市城內,該塔創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底層每邊長5.6米,通高47.84米,單壁中空。 [3] 
彬縣開元寺塔,底層闢南北二券門,二層以上每層設四個券門,上下位置逐層相錯,每層均作仿木結構三間,每層均疊澀出檐,塔頂為磚砌攢尖頂,上置鐵質塔剎。 整個塔體外觀挺拔秀麗,顯示了唐宋時期高超的建築藝術。 [3] 
2001年6月25日,彬縣開元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彬州市開元寺塔
地理位置
陝西省彬州市城內
所處時代
北宋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0423-3-22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彬縣開元寺塔歷史沿革

開元寺塔的建造年代,説法不一。據《邰縣誌》載:“貞觀初尉遲敬德監造在州城南。”又據明代宣城張金度詠塔詩日:“浮圖聳矗碧山頭,頂上藤羅老樹秋。天寶亂離經過來,開元遺蹟亦還留。月監七級分亭冷,影侵孤城璧水流。間道階梯何事廢,只緣高處客心愁。”推測開元寺塔應始建於唐代,後來塔和寺院毀於戰亂。
1985年,在維修塔時,在塔剎蓮花座上發現鑄有“大宋皇祐五年(1053年)歲次癸巳秋八月十四日建成謹記”20個字,確證該塔重建於北宋皇祐年間(1049年~1054年)。
1985~1987年,對塔進行了全面維修和加固,並建立了文管所,對塔進行有效管理和保護。 [2] 
彬縣開元寺塔

彬縣開元寺塔建築格局

彬縣開元寺塔為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磚塔,塔通高47.84米,平面呈八角形,7層,底層直徑為14米,每邊邊長為5.6米,塔壁厚4.8米,最底層僅在南北兩面闢磚券拱門。從2層開始直至頂層,均在每層設4個磚券拱門,上下逐層依次變換其方位。2層以上每層均雕刻出仿木構建築的3間形式,並刻出倚柱、闌額、平座斗拱和勾欄,每層在當心間或者闢磚券拱門或者裝飾出帶門釘的假板門,兩側均飾以直欞窗。每層均做成疊澀出檐,並施以菱角牙子,檐口用磚刻出瓦當與滴水,另外還用石材作角梁,並在各角梁頭懸掛風鐸,清風吹來,鐸聲四起。平座與檐下均施磚雕斗拱形式為五鋪作出雙抄。檐部2~4層當心間補間斗拱均為2朵,5~7層補間斗拱各為1朵。平座斗拱:2~4層補間斗拱為4朵,5~7層補間斗拱為3朵。塔頂端用青磚砌築成攢尖式,並在其上安置鐵質塔剎。塔體結構為單壁中空,塔內原設有木樓板與樓梯,已毀壞。 [2] 

彬縣開元寺塔文物遺存

1985年,對彬縣開元寺塔進行全面維修時,在塔剎蓮花座上發現了題記。在座下面及周圍等多處,發現了形象生動、神態各異的銅製佛像21尊,並發現銅棺一副(無棺蓋)及“大觀通寶”“太平通寶”等多枚錢幣。 [2] 

彬縣開元寺塔文物價值

彬縣開元寺塔在建築設計上和營造上都表現出唐宋時期建築的輝煌成就,在每層每面設計安排上,無論是開間上的磚券拱門,還是長方形假板上都顯示出那麼和諧得體,上下層券位置保持變換,因而能夠增強塔壁的整體剛性,特別是每層的檐部和平座下均施有仿木構的磚質斗拱,雕刻工藝精美圓滑,佈置的疏密得當,另外檐口還雕出仿木緣、瓦當、滴水等,從2層至頂層,外觀收分比較明顯,因而能表現出塔身優美的曲線。 [2] 

彬縣開元寺塔歷史文化

藝文
明代宣城張金度詠塔詩日:“浮圖聳矗碧山頭,頂上藤羅老樹秋。天寶亂離經過來,開元遺蹟亦還留。月監七級分亭冷,影侵孤城璧水流。間道階梯何事廢,只緣高處客心愁。” [2] 

彬縣開元寺塔文物保護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彬縣開元寺塔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2年,陝西省政府劃定了保護範圍。重點保護區:東至縣委西牆,北至保護標誌,南至塔南10米處,西至塔西10米處。一般保護區:塔基四周外延300米內。建設控制地帶:同一般保護區。 [2] 
2001年6月25日,彬縣開元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彬縣開元寺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彬縣開元寺塔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彬州市西大街。
  • 交通信息
乘坐市內公交彬縣1路、彬縣2路,在開元廣場(公交站)下車,步行169米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