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彩鷸

鎖定
彩鷸,是彩鷸科彩鷸屬涉禽。體長25釐米左右,嘴細長,尖端向下彎曲。虹膜褐色。嘴橙色、黃褐色。腿和腳黃綠色或灰綠色。 [8]  雄鳥頭具淡黃色中央紋。眼周黃色,並向後延伸成一柄狀帶。背具白色橫斑,兩側具黃色縱帶。胸側至背有一白色寬帶。 [7]  雌鳥的頭、頸和胸栗色,眼周及眼後白色。前額至頭頂中央有一條黃色的冠形條紋。上背橄欖褐色,尾羽灰褐色,具暗黃色斑。下胸、腹部、腋羽、尾下覆羽白色。雄鳥的羽色缺少光澤,不如雌鳥的豔麗。幼鳥的嘴為鉛灰色。 [8] 
彩鷸在中國分佈於重慶、四川、雲南、浙江、福建、台灣等地,國外分佈於澳大利亞,非洲和亞洲南部等地,偶然出現在西藏的珠穆朗瑪峯地區。 [8]  喜歡沼澤型濕地和稻田,白天潛伏在草叢中休息,晨昏活躍, [9]  習性十分隱蔽,受驚擾時常藏器不動。 [9]  以昆蟲、軟體動物、蚯蚓和植物等為食。繁殖實行一雌多雄制, [8]  繁殖期5-7月, [9]  雌鳥常常為爭奪雄鳥而爭鬥;雄鳥卧巢孵卵,並照料雛鳥。 [8] 
2000年8月1日,彩鷸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物種。 [10] 
中文學名
彩鷸
拉丁學名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鴴形目
彩鷸科
彩鷸屬
彩鷸
亞    種
彩鷸指名亞種、彩鷸澳洲亞種
分佈區域
非洲、亞洲及澳大利亞的東部和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年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彩鷸形態特徵

小型涉禽,體長25釐米左右。
雄鳥眼先、頭頂至枕黑褐色,頭頂中央暗黃色,形成一黃色中央冠紋。後頸和肩淡褐色,肩羽外緣暗黃色,其餘為暗黃色,棕黃色,黑色和灰色相雜狀。肩間和內側三級飛羽羽色和肩相似,但無黃色羽緣。背至尾上覆羽和尾羽灰色,具細窄的黑色波狀紋和暗黃色眼狀班。初級覆羽灰色,具細窄波狀斑和暗黃色眼狀斑,內側小覆羽與背同色,其餘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外露部分為橄欖黃色,具細窄的黑色橫紋和寬著的暗黃色橫斑;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外側基部黑色,餘為灰色,具白色橫斑和暗黃色眼狀斑與黑色波狀紋。眼周圍一圈黃白色或黃色紋,並向眼後延伸形成一柄。白色眼圈外再緣以黑色;耳覆羽黑色。頦、喉白色,其餘頭和頸部綴有白色和褐色小斑點。頰至上胸灰褐色,胸腹之間界以黑色橫帶,胸至背肩部有一寬的白帶,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頭頂暗褐色,頭頂中央具皮黃色或紅棕色中央冠紋;眼周具一白色圈環,並向後延伸形成一短柄。自圈外再圍以窄的黑圈,頸部棕紅色,頭側慄紅色,上背橄欖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藍灰色,並雜以黑褐色蟲蠹狀斑,尾上覆羽具暗黃色眼狀斑;肩橄欖褐色,各羽外側具金黃色寬闊縱紋,在背兩側形成一條金黃色縱帶,上體具金屬銅綠色光澤。尾羽灰褐色,外側近黑褐色,具暗黃色眼狀斑。虹膜褐色,嘴黃褐色或紅褐色,基部綠褐色,腳橄欖綠褐色或灰綠色。
大小量度:體重♂103-150克,♀140-180克;體長♂224-260毫米,♀240-278毫米;嘴峯♂41-50毫米,♀46-52毫米;翅♂122-135毫米,♀128-147毫米;尾♂39-50毫米,♀35-52毫米;跗蹠♂38-44毫米,♀38-46毫米。(注:♂雄性;♀雌性) [2] 

彩鷸近種區別


彩鷸
體量
體重♂103-150克,♀140-180克;體長♂224-260毫米,♀240-278毫米
體長19~23釐米,重65~86克
特徵
嘴細長,尖端向下彎曲。虹膜褐色。嘴橙色、黃褐色。腿和腳黃綠色或灰綠色
頭及頸為深紅棕色並在鳥冠上帶有黃色條紋,上半身深灰棕色配白點;下半身全白
圖片
彩鷸 彩鷸
半領彩鷸 半領彩鷸

彩鷸棲息環境

彩鷸棲息於平原、丘陵和山地中的蘆葦水塘、沼澤、河渠、河灘草地和水稻田中。 [3] 

彩鷸生活習性

彩鷸單獨或成小羣活動,白天常隱藏在草叢中,多在夜間和晨昏活動覓食。行走時尾上下搖動,飛行時雙腿下懸如秧雞,飛行速度較慢,飛行時雙腳下垂。能游泳和潛水。膽怯,受驚時先是隱伏不動,當人、畜走至跟前時,才不得已被迫突然飛起。主要以水蚯蚓、蝦、蟹、螺、昆蟲為食,也吃植物葉、芽、種子和穀物。 [3-4] 

彩鷸分佈範圍

彩鷸世界

安哥拉、孟加拉、貝寧、博茨瓦納、文萊達魯薩蘭國、布基納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科特迪瓦、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印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日本、肯尼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來西亞、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馬里、南非、蘇丹南部、斯里蘭卡、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烏干達、越南、贊比亞、津巴布韋、澳大利亞。 [1] 

彩鷸中國

中國國內留居於西南和沿海地區,西自雲南西部、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東抵長江下游、台灣,南至海南島,夏季往北延伸至陝西、華北東部和東北遼寧。 [2] 
彩鷸分佈圖 彩鷸分佈圖 [5]

彩鷸繁殖方式

彩鷸的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淺水外蘆葦叢或水草叢中,也在水稻田中營巢。巢主要由枯草構成,通常置巢於蘆葦或水草或稻秧間淺水處的草堆上或土台上。每窩產卵3-6枚,通常為4-5枚。卵為卵圓形和梨形,棕黃色和黃色,被有紅褐色、黑褐色或血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2-40毫米×22-26毫米,平均36毫米×26毫米。一雌多雄制,一個雌鳥與數個雄鳥交配,併產數窩卵,分別由不同雄鳥孵化,孵化期約19天。 [2] 

彩鷸亞種分化

彩鷸(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benghalensis
Linnaeus,1758
彩鷸澳洲亞種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australis
Gould,1838
參考資料: [3] 

彩鷸保護現狀

彩鷸保護級別

彩鷸種羣現狀

彩鷸的種羣數量曾經較為豐富,但由於沼澤地被開墾、環境污染及鳥卵被撿拾等原因,種羣數量明顯下降,據亞洲濕地鳥類冬季調查資料顯示,1990年冬季僅在南亞(印度)見到575只,東南亞9只,東亞的中國見到752只,在內蒙古的數量稀少,為少見種。應注意保護。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