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彥衝畫柳燕

鎖定
《彥衝畫柳燕》是清代詩人江湜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篇悼念亡友之作。詩的前四句從友人劉彥衝的遺作《柳燕圖》寫起,稱讚畫家借有形的柳葉摹寫無形的風這一巧思。後五句寫畫家天分奇絕,滿腹才情,只可惜天妒英才,中年病夭,詩人借寫燕抒發對友人早逝的哀傷、惋惜,也產生了對人生的深沉感慨。全詩不事雕琢,不用典故,明白如話,卻處處含情,字字泣血,真摯感人。
作品名稱
彥衝畫柳燕
作    者
江湜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伏敔堂詩錄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彥衝畫柳燕作品原文

彥衝畫柳燕
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風無本質不上筆,巧借柳葉相形容。
筆端造化有如此,真宰應嗔被驅使
君不見昔年三月春風時,楊柳方榮彥衝死,壽不若圖中雙燕子。 [1] 

彥衝畫柳燕註釋譯文

彥衝畫柳燕詞語註釋

⑴彥衝:劉彥衝(1807—1847),清代畫家。初名榮,字詠之,四川銅梁人,僑寓吳門(今蘇州)。詩文甚佳。善於繪事,畫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師古,深造自得。山水初從朱昂之,後又肆力於古,臨摹各家,無不得其精藴。潑墨作小米雲山,亦頗可觀。惜中年遽歿。著有《歸實齋所存遺稿》。柳燕:即《柳燕圖》,劉彥衝於道光二十年(1840)作。
本質:這裏指具體的形態。
造化:創造化育。有如此:一作“真如此”。
⑷真宰:天為萬物的主宰,故稱天為真宰。嗔(chēn):生氣。
⑸昔年:往年,從前。
⑹方:正。榮:茂盛。 [3]  [5-6] 

彥衝畫柳燕白話譯文

柳枝從西伸出柳葉卻飄向東,畫家不是畫柳而是在畫風。
風沒有本質很難用筆來描繪,只好巧妙地借柳葉來形容。
巧奪天工遭妒忌,主宰萬物的老天生氣地把他驅使。
您沒有看到,正是往年三月春暖時,楊柳生機勃發而彥衝病逝。他的壽命還不如畫圖中的一對小燕子。 [3] 

彥衝畫柳燕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柳燕圖》的作者劉彥衝是清代畫家,工山水人物花卉,可惜英年早逝。江湜是其生前好友,彥衝歿後,詩人有多篇悼念亡友之作,該詩是其中之一。 [1]  [7] 

彥衝畫柳燕作品鑑賞

彥衝畫柳燕文學賞析

這首詩讚嘆畫家的奇絕天分之後,又慨嘆其年壽不永。
詩的前四句讚歎畫家的才情。從題目可知,直接詠寫的對象是畫家遺留的柳燕圖,畫面是春柳春燕。前四句未及燕子,主要就柳葉下筆,但並不是詠寫畫面的柳條如何嬌媚,而是渲染畫家借有形的柳摹寫無形的風這一奇巧構思。“柳枝西出葉向東”,點出枝的伸展方向與葉片的張開角度不諧;“此非畫柳實畫風”,點出枝葉東西異向的秘密。“風無本質不上筆,巧借柳葉相形容”,點明風本無形,只有藉助有形的柳才能表現出來,這頗合藝術實際,不愧為畫家的知己。圖畫作為造型藝術,很難表現抽象的事物,只有憑藉巧妙的構思,才能在有形的物象中表現深層的寓意和難以狀寫的事物。這一評賞也透露出詩人的細心,他既是內行,又很細心,才能體味出畫家友人的匠心所在。而其畫家友人又確實精細,巧妙地摹寫出常人難以表現的內容。
詩的後五句惋惜畫家的早逝。畫家的去世本是病夭,詩中卻説成是由於天公的妒忌。“筆端造化有如此,真宰應嗔被驅使”,承上啓下,既突出了畫家才情之巧,又刻畫出天公的妒意,暗點畫家的死因。友人的死本是極哀苦之事,將友人之死看作觸天公之忌,則使懷友的哀傷稍得慰藉,並對友人的才情作了進一步的推許。引起“主宰”的嗔怒而死,比尋常的去世浪漫得多,也動人得多。儘管如此,喪友的悲苦仍難以壓抑,後幾句便慨嘆友人死在春風三月時,壽命竟比飛燕還短。一推之後又一挽,點明不平凡的死也不能令人平抑憤懣,造物的不公實在令人心痛。可嘆世上的事難得完滿,有壽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未必有壽。天公如此不仁,不肯令人世多一些美滿,的確令人悵嘆。詩雖收束了,詩人的心潮卻並未平伏,也引人品味人生與造化的神奇與複雜。人壽有盡,人生無涯,辭世者能活在友人的心中,也算是壽命的延伸;才人的作品能勾起後人的懷想,也是生命的延續。
全詩詠寫柳燕圖,前四句側重寫柳,顯示畫家的才情;後五句側重寫燕,喻寫畫家的短命。詩人與畫家相知頗深,相知的紐帶正在於畫家的作品。詩人有多首詩作追悼亡友,而且都與畫幅相關,在這種深深的哀傷中,其實也有自挽之意,猶言友人雖然去世,他的作品還能被我賞愛;自己百年之後,不知是否有此幸運。正因其不敢肯定後世能有知己,這才在心中有所鬱悶,對友人的早夭格外傷感。詩人的追悼懷念之情,不僅令人想到他與畫家的友誼,而且能引發讀者深沉的人生感慨。 [7] 

彥衝畫柳燕名家點評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錢仲聯:此題須契牢柳、燕,彥衝不在。前面言畫,後言人。詩無多餘,懷友之真實感情自然流出。用真情而不用典。(《錢仲聯講論清詩》) [4] 

彥衝畫柳燕作者簡介

江湜(shí)(1818—1866),字弢(tāo)叔,江蘇長洲(今蘇州)人。諸生,道光間官浙江候補縣丞。曾應省試京試,不售。遂絕意進取,客居四方。臨歿,遺囑碑碣上書“清詩人江弢叔之墓”,可知其對詩之自負。後人對其評價甚高,甚至許之為可與李杜相比。有《伏敔堂詩錄》。 [2] 
參考資料
  • 1.    (清)江湜.伏敔堂詩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1-12,129
  • 2.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近代詩詞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64
  • 3.    劉大特譯註;戴逸主編;楊東梁,段文桂副主編.宋詩派同光體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7:105-106
  • 4.    魏中林整理.錢仲聯講論清詩.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98
  • 5.    趙祿祥主編.中國美術家大辭典 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452
  • 6.    劉榮興,魏景賢,金榜.讀古詩談哲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151
  • 7.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1694-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