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彈琴

(唐代劉長卿詩作)

鎖定
《彈琴》是一首由唐代詩人劉長卿所作的描寫音樂的小詩。此詩是詩人聽琴有感而作,前兩句寫彈琴的音樂境界,後兩句是議論性抒情,慨嘆世人不愛高雅的古調,喻指世人只知趨時隨俗。全詩體現了詩人不趨時尚的清高品格,以及表達了詩人感傷世無知音,孤芳自賞的情懷。全詩語意簡潔直白,含義深藴。 [1-3] 
作品名稱
彈琴
作品別名
聽彈琴
作    者
劉長卿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拼    音
tán qín

彈琴作品原文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4] 

彈琴註釋譯文

彈琴詞語註釋

⑴詩題在《劉隨州集》中題作“聽彈琴”。 [5] 
⑵泠泠:清幽,清冷,形容聲音清越,這裏指琴聲清冽,如風,如水。
⑶七絃:古琴有七條弦,故稱七絃琴。
⑷松風寒:松風,琴曲名,指《風入松》曲。寒:悽清的意思。 [6-7] 
⑸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又作“古曲雖自愛,今人已不彈”。古調:古曲,古時的曲調 [8]  ,指《風入松》,該曲為晉嵇康所作,故曰古調。 [9] 
⑹自愛:自己喜愛。

彈琴白話譯文

七根琴絃上發出清脆激越的聲音,靜靜聽來,好似是風撼松林的聲音,令人孤清。這清幽高雅的古時曲調,雖然我很喜愛,但是,現今人們大都不再彈奏了。 [10] 

彈琴創作背景

劉長卿剛中進士不久,還沒來得及釋褐便逢上安史之亂,於是逃至江蘇一帶,在這裏做了短暫的長洲尉和海鹽 [11]  ,並在此期間寫下這首詩。因劉長卿恃才傲物,對自己才能充分自信,所以借詩歌抒發了懷才不遇之慨。 [12]  [13] 

彈琴作品賞析

彈琴文學鑑賞

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詩人通過慨嘆古調受冷遇,不為世人看重,以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遺憾。意境清雅,志趣高潔,語言含蓄,一語雙關,瀰漫於字裏行間的寂寞情懷感人肺腑。 [8] 
一、二句寫聽彈琴,突出一個“聽”字。這裏用“泠泠”來形容琴絃彈奏時聲音清越、悠揚,這是初聽。繼而當詩人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靜聽”之後,便覺琴音逐漸轉為清幽、悽清,有如天風入松之勢,引導讀者似乎也與作者一同領悟聽琴的妙趣,一同進入音樂的美妙境界,一同獲得美的藝術享受。恰好琴曲中有《風入松》曲,語意雙關,極為自然。“寒”,並非松風吹帶來的寒氣,而是聽琴者或彈琴者“神與物遊”,進入音樂妙境的一種特殊感受。這兩句極寫琴音之美妙,實為下文“今人多不彈”作鋪墊。
三、四句寫由聽彈琴所引起的感慨,點明主旨。這兩句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在現實生活中音樂正在變革,曲調翻新,對我國傳統的音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燕樂”已成為風行一時的新聲,頗受聽眾的欣賞和歡迎,也是令人愛彈的曲調。至於七絃琴的古調雖然高雅肅穆,畢竟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今人多不彈了。其二是劉長卿通過對琴音的讚賞,古調的自愛和今人的不彈,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時風之嘆。“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遭迂斥,人悉冤之。······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唐才子傳》)可見劉長卿處在中唐社會,對世風不古,競趨時尚,是深有感慨的。自己懷瑾握瑜,抱貞守樸,卻不合時宜,懷才不遇,深感知音稀少,無人賞識,正如同古調高雅,卻不被欣賞,人多不彈一樣。所以,一方面滿腹牢騷,一方面孤芳自賞,不苟流俗。 [14] 
詩人借古調被冷落的現實,表達了自己清高白持的志趣,又包含無人應和、孤芳自賞的尷尬。這種身世落寞、靈魂孤獨的寂寞感在劉長卿的詩歌中並不少見。比如《幽琴》中“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便與《聽彈琴》有相和之妙。 [15] 
全詩從對琴聲的讚美,轉而對時尚慨嘆,流露出詩人孤高自賞,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劉長卿才華卓絕,但卻因誣陷等數遭貶謫。對高潔的堅持使他不能與流俗相合,與眾人為伍。這首詩貫穿了他對於高雅、高尚、高潔的讚美,抒發了他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持以及堅持背後的遺憾與清寂。 [16] 

彈琴名家點評

語不須多,不須深。——明·顧磷《批點唐音》卷十一
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間。——清·吳瑞榮《唐詩箋要續編》卷六 [17] 
中郎焦尾之材,伯牙高山之調,悠悠今古,賞音能有力人!況復茂材異等,沉淪於升斗微官;絕學高文,磨滅於蠹斷簡!豈獨七絃古調,彈着無人?文房特借彈琴,以一吐其抑塞之懷耳。”——清末學者俞陛雲《詩境淺説·彈琴》 [12] 

彈琴作者簡介

劉長卿 劉長卿
劉長卿(約709~785),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少年時期在嵩陽讀書,開元年間(733)中進士。肅宗至德年間先後任監察御史、長洲縣尉之職,後因事貶官,降為嶺南南巴尉。數年後返回,旅居於吳越代宗大曆年間。由檢校祠部員外郎轉運使判官,任淮西鄂嶽轉運留後,遭人誣陷,被貶為睦州司馬。德宗時,官任隨州刺史,時值叛軍李希烈攻打隨州,劉長卿棄城出逃,再次遊歷於吳越,死於貞元六年(790)之前。雖與杜甫處同一時代,但劉長卿的創作集中於中唐時期 [5] 
參考資料
  • 1.    王佔英 王東生主編.唐詩三百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82頁
  • 2.    李薇主編.唐詩三百首 (珍藏版):延邊人民出版社,2006.12:第150頁
  • 3.    韓琳主編.唐詩三百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6:第203頁
  • 4.    (清)蘅塘退士編;王景略解.唐詩三百首全解詳註: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7:第453頁
  • 5.    張傲飛編.唐詩宋詞名家鑑賞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第112頁
  • 6.    《家庭書架》編委會編譯.人一生要讀的古典詩詞:南海出版公司,2013.11:第193頁
  • 7.    盧晉,傅德岷主編.教你欣賞唐詩名篇:黑龍江了些技術出版社,2013.05:第63頁
  • 8.    喬繼堂編著.國人必讀唐詩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03:第120頁
  • 9.    蕭楓選編.唐詩宋詞全集 第6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9頁
  • 10.    江龍主編;廖亞,李苗苗,王坤娜編.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 學生彩圖版: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01:第653頁
  • 11.    肖獻軍.從盛唐氣象到大曆詩風:劉長卿詩歌創作的階段性轉變:湖南社會科學,2012-09-28:第182頁
  • 12.    肖獻軍.從盛唐氣象到大曆詩風:劉長卿詩歌創作的階段性轉變:湖南社會科學,2012-09-28 :第183頁
  • 13.    顧非熊選注.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詩: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08:第85頁
  • 14.    賀新輝主編.全唐詩鑑賞辭典 第四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682頁
  • 15.    丁敏翔,白雪,李倩編著.唐詩鑑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8:第253頁
  • 16.    蘅塘退士編著.唐詩三百首: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02:第192頁
  • 17.    江龍主編;廖亞,李苗苗,王坤娜編.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 學生彩圖版: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01:第65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