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彈性計劃

鎖定
彈性計劃(Flexible Plan)是指本身具有靈活性的計劃,能適應變化的計劃。其能考慮到計劃在執行中可能發生變化的因素而制定的,能適應變化的組織內外環境,有一定的彈性。計劃是事先確定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原則、方法、步驟和手段等完整方案的管理活動。計劃職能在各項管理職能中佔有領先地位,它決定了組織、指揮、協調的目標,也規定了控制和監督的標準。彈性計劃方法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計劃職能的重要手段,是增強企業生產系統彈性的主要管理方法。
中文名
彈性計劃
外文名
Flexible Plan
特    徵
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
含    義
即本身具有靈活性的計劃

目錄

彈性計劃特徵

同傳統的剛性的計劃方法相比,彈性計劃方法具有更大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

彈性計劃預見性

彈性計劃方法使企業能更準確地或更超前地預測企業在未來發生的各種情況,事先加以籌劃,採取預防性措施。

彈性計劃靈活性

計劃職能的執行要有一定彈性,計劃的目標和指標本身也要留有餘地。彈性計劃方法能更好地滿足上述要求。

彈性計劃適應性

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生產條件不斷變化,彈性計劃方法“以變應變”,提高了計劃的應變能力。
彈性計劃方法廣泛吸取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諸如運籌學、統計學、相似性理論、模擬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成就,日益成為先進實用的計劃方法。彈性計劃方法用於企業經營,可以有彈性經營計劃,如西方國家的應變經營計劃、風險防範計劃、滾動式經營計劃、多角化經營計劃等等。彈性計劃方法用於企業生產,可以有彈性生產計劉和彈性作業計劃,如滾動年(季)度生產計劃、滾動生產作業計劃、分層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可調網絡計劃,等等。
彈性經營計劃,彈性生產計劃和彈性作業計劃相結合,將大大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預見性和預防性,增強生產系統的彈性。

彈性計劃方法

滾動計劃方法
滾動計劃是一種根據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和企業主客觀條件變化調整和修訂未來的計劃,並逐期向前滾動的計劃。滾動計劃方法是提高計劃的連續性、適應性和靈活性而採用的一種新的計劃編制方法,是動態平衡原理在計劃工作中的應用。
滾動計劃編制的原則是“近細遠粗”。最近的一期計劃為實施計劃,後面的各朝計劃為預測計劃,隨着時間的推移,預測計列逐步變成實施計劃。
滾動計劃方法的實質是,以計劃的“變”去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和企業生產條件的變,即“以變應變”,同時,在計劃變動的過程中尋找穩定因素,保留穩定因素,以計劃的相對穩定來實現生產的相對穩定。這樣,計劃既具有靈、動的一面,又具有穩、靜的一面,靈、穩兼備,動、靜結合。
分層計劃方法
分層計劃方法是一種利用系列產品“三化”(系列化、標準化、通用化)水平高的特,將零部件分成不同層次,按零部件分期分批地組織生產的計劃方法。
一個系列產品包括若干個品種,每個品種又包括若干個子品種,每個子品種又分為若干個具體的規格。在系列層中,為全系列不同品種所通用的零部件稱為系列通用件,其它為系列專用件;系列專用件在同一品種內又有一部分為各子品種所通用,稱為品種通用件,其餘為品種專用件;品種專用件在同一子品種中,又有一部分為各規格所通用,稱為子品種通用件,其餘為子品種專用件。
企業傳統的計劃方法是,根據已經明確的訂貨來安排生產計劃,然後按產品組織成套生產。這樣,產品的生產技術準備時間、生產週期和供貨週期都比較長。
計劃平衡工作
並非一定要在確定了產品具體規格和產量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實際上,根據構成各種產品的零部件彙總數量,就可以進行大量的計劃平衡工作和生產準備工作。
先組織通用件後組織專用件加工
系列產品雖然品種多,規格雜,但可以利用“三化”水平高的特點,先組織通用件,相似件的毛坯生產及粗加工,後組織專用件加工。
分層計劃方法的關鍵在於合理選取分層面,即在系列產品樹狀圖中,將系列產品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包括零部件的大部分,且基本滿足計劃平衡及產前準備的需要,作為計劃第一階段的內容先行下達。但是尚未確定產品的具體規格,目的在於給計劃第二階段留出充分餘地,承擔短期訂貨,並縮短供貨週期。下部分主要是絕對專用件。當明確了訂貨的具體品種規格和數量後,就下達第二階段的計劃,組織專用件加工及產品裝配。
分層計劃方法由於在明確產品的具體品種規格之前就進行計劃平衡,生產準備和通用性作業,因此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產週期和供貨週期,即縮短了從市場需求信息轉變為生產指令及輸出產品的時間,提高了生產系列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生產彈性。
物料需求計劃方法(MRP)
物料是指生產產品直接需要的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半成品等,這些物料是企業主要的勞動對象。對物料的計劃和控制,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生產系統運轉的前提條件。
在加工裝配型工業企業,特別是多品種批量生產的機電企業,物料的計劃與控制有兩個特點:一是產品品種規格多,物料構成複雜,編制計劃的工作量大;二是品種批量變化頻繁,物料的計劃控制根困難,必須經常修改原來的計劃。當修改工作量太大而未能及時修改時,計劃與實際執行就會脱節。過去在物料的計劃和控制上,多假設物料需要量為連續均勻變動,這種假設與實際相差甚大。實際上物料需要量是隨訂貨、生產計劃的變動而變動,隨品種批量的變動呈離散脈動的形式
為了有效地解決物料計劃和控制的問題,美國首先提出和推廣應用了物料需求計劃方法(簡稱MRP)。MRP是計劃主導型的生產管理系統,它強調在生產之前制訂或修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然後按計劃進行生產。MRP在計劃構造上的特徵是引進了時間分割,設定每個時間區段中的工作任務。MRP在計劃方法上的特點是零部件展開計算,即從最終產品的需要數量和期限出發,按產品結構展開,推算出所有零部件的需要量和生產量,再按生產提前期推算出它們的完成期和投產期,一直到原材料和毛坯的供應數量和期限 在零部件分解展開過程中查詢存儲記錄,及時更新記錄,根據生產能力情況作出調整。
MRP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快速編制或修訂計劃。作為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系統,主要使用三個文件:①主生產進度計劃(MPS);②物料清單(BOM);③存儲記錄(IR)。利用這三個文件,可以快速而準確地編制能力需求計劃(CRP)、生產作業計劃和統計生產進度。
MRP具有快速處理大量信息的功能和良好的反饋控制功能,可以做到及時地計劃與控制生產過程,因此大大提高了計劃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準時生產水平,減少了在製品庫存和資金佔用,提高了按時交貨率。MRP是增強盤業生產系統彈性的有效手段,有着廣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準時生產與均衡生產計劃方法
準時生產是指在必要的時候,按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產品準時生產製為日本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所創造的一種講求高教益的生產計劃與控制方法。它強調“準時”和“準量”,嚴格接市場需求生產產品,力求縮短生產週期,壓縮在製品佔用量,從而在保持生產系統彈性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提高教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準時生產製
(1)實際看板管理,後工序到前工序領取在製品。傳統的生產管理制度是各工序按計劃供給後工序以在製品,這是一種由前向後的“推進方式”,容易造成零部件生產過剩和在製品積壓,而且生產系統缺乏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彈性。
準時生產製則不同於傳統的生產管理制度。管理部門只給疑終裝配線下達生產計劃任務 由最終裝配線起始一緞一緞地憑看板向前工序領取部件、零件、毛坯和原材料。這是一種由後向前的。“牽引方式”,它具有自動連鎖反應的特性。對於外部干擾,“牽引方式”比“推進方式”可以減小前工序的關聯波動幅度,具有較快的恢復能力。
(2)小批量生產,小批量運送。小批量生產、小批量運送,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在製品佔用量和節約流動資金,而且能夠減小生產變動的幅度,提高生產的穩定性。
(3)生產均衡化。在把全部工序接看板管理方式連結成一條準時生產線時,最後工序生產的均暫化是必不可少的。生產均衡化是準時生產製的基礎。為了使生產均衡化,企業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必須作出靈活的反應,及早地調整計劃,並使產量任務逐日增加,避免產量大起大落。
5.可調動的網絡計劃方法。網絡計劃方法是一種應用網絡橫型直觀地表示工作(工序)之間的邏輯關係與時間關係,對完成工程項目所需時間、費用、資源進行求解和優化的汁劃方法,其基本類型是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技術(CPM/PERT)。
在CPM/PERT中,組成網絡的工作及其關係是肯定的,即必須實現,其中任何一項工作不實現,它後面的工作都不能開始,整個項目就不能完成。但面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項目中的參數(時間、費用、資源消耗等)和組成項目的各項工作及其相互關係也應當有一定的彈性,保留可調節的餘地。
具有這種可調功能的阿絡計劃技術就是隨機網絡計劃技術,包括圖解評審技術、循環仿真隨機網絡技術,風險評審技術,等等。其特點是:
(1)基本構成與一般網絡模型相同,但隨機網絡的節點能反映6種工作(活動)的特徵廈其邏輯關係,枝線能反映2種(肯定性的和隨機性的)變量,將生產活動隨環境條件變化而可能出現的變化全面地反映出來。
(2)隨機網絡中的節點和枝線不一定都實現,可用反映環境條件變化而造成生產系統的某些活動的停止。
(3)隨機網絡中可以有迴路,表示某些活動可重複出現,目此可用以對現行生產蒲動進行調整,使之適應新的情況。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推廣應用,使得重新編制網絡計劃和通過計算機模擬製訂多種可行的優化方案成為可能,提高了網絡計劃的可調性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