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彈性價格貨幣模型

鎖定
彈性價格貨幣模型是現代匯率理論中最早建立、也是最基礎的匯率決定模型。
中文名
彈性價格貨幣模型
代表人物
弗蘭克爾、考霍、比爾森等
提    出
浮動匯率與穩定政策”研討會
決定因素
貨幣市場的供求狀況

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代表人物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Frenkel、P·Kouri、J·Bilson等人。它是在1975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附近召開的國際研討會上被提出來的。 彈性貨幣法的一個基本思想: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

彈性價格貨幣模型模型簡介

基本假設
1.垂直的總供給曲線
2.穩定的貨幣需求
3.購買力平價的成立。
基本模型
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這一本國貨幣市場平衡的條件寫成: Ms-P=αy-βi,α>0,β>0
本國價格水平表達式: P=Ms-αy+βi
外國價格水平表達式: P’=Ms’-αy’ +βi’
購買力平價提供了本國價格水平與外國價格水平之間的聯繫: e=P-P
帶入可得: e=α(y’-y)+β(i-I’)+(Ms-Ms’) ⑴
⑴式即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從中可以看出,本國與外國之間實際國民收入、利率水平以及貨幣供給水平通過對各自物價水平的影響進而決定了匯率水平。這樣彈性貨幣分析法就將貨幣市場上的一系列因素引進了匯率水平的決定之中。
各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第一,本國貨幣供給水平一次性增加的影響。本國的貨幣供給的一次性增加,會迅速帶來本國價格水平的相應提高。 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本國貨幣供給的一次性增加將會帶來本國價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本國貨幣的同比例貶值,本國產出與利率則不發生變動。
第二,本國國民收入增加的影響。在貨幣模型中,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本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將會帶來本國價格水平的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第三,本國利率上升的影響。在貨幣模型中,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本國利率的上升將會帶來本國價格水平的上升,本國貨幣的貶值。
對貨幣模型理論上分析
第一,貨幣模型將購買力平價這一主要形成於商品市場上的匯率決定理論引入到資產市場上,將匯率視為一種資產價格,從而抓住了匯率這一變量的特殊性質。
第二,貨幣模型引入了諸如貨幣供給量、國民收入等經濟變量,分析了這些變量的變動對匯率造成的影響,從而使這一理論較購買力平價能在對現實生活的分析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第三,貨幣模型是一般平衡分析。
第四,由於理論假定的不同,貨幣模型是資產市場説中最為簡單的一種形式,但它卻可以反映出這一分析方法的基本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