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弼馬温

(《西遊記》中的官職名稱)

鎖定
弼馬温是避馬瘟的諧音,是養馬的小官,但也有監丞監副典簿、力士等大小官員不少人。弼,是輔助的意思,又是避的諧音;瘟是發病的意思,又是温的諧音,在《西遊記》中弼馬温為御馬監正堂管事。
弼馬温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所謂的弼馬温,就是東漢人們在馬廄之中養猴子,這樣更有效的趨避馬瘟,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馬温之稱。另一種説法:避馬瘟源於古時候民間一種傳説,是將猴子的尿與馬尿混合在一起餵馬,可以避免馬生病。天庭讓孫悟空擔任弼馬温一職,看似承認他的能力,並任用他了,其實質是天界對孫悟空的極大嘲弄。
中文名
弼馬温
外文名
the Protector of the Horses
別    名
避馬瘟
出    處
《西遊記》
任職人
孫悟空
職    務
御馬監正堂管事
職    業
養馬

弼馬温相關內容

弼馬温
弼馬温(3張)
孫悟空曾在天宮任過“弼馬温”一職,在取經途中,悟空因此曾被八戒和妖精多次取笑過。《西遊記 [1]  雖是神話小説,但涉及人物的官職,都是採用明朝的官制,並非向壁虛構。但明朝管御馬的機構,始設於吳元年九月(1366年)九月,名稱御馬司,正五品,掌御廄馬匹。為什麼叫“弼馬温”?別説是明朝,其它任何一個王朝的官制裏,都沒有“弼馬温”這個職位。
台灣歷史學家、掌故家蘇同炳先生《“弼馬温”釋義》一文,文中説:“明人趙南星所撰文集中,曾有這麼一段話,説:‘《馬經》言,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西遊記》之所本。’”
《馬經》一書見於《四庫全書》目錄、《叢書綜錄》、《説郛》目錄,此書實情不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獸部馬類中記載:“系獼猴於廄闢馬病” [2]  ,在《本草綱目·獸之四·獼猴》中引用了《馬經》的記載:“馬經言,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並指出,”母猴”是獼猴的訛稱:“猴好拭面如沐,故謂之沐,而後人訛沐為母。又訛母為獼,愈訛愈失矣。説文雲:為字象母猴之形。即沐猴也,非牝也。養馬者廄中畜之,能闢馬病”。 [3] 

弼馬温典故由來

吳承恩巧戲美猴王—“弼馬温”官名小考
在明代著名小説家吳承恩[ 約1510(庚午年)—1581 ]的著作神魔古典小説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中,玉帝招安美猴王,傳旨官封御馬監正堂管事“弼馬温”。
“弼馬温”這個官名究竟是什麼意思?查《現代漢語詞典》、《辭源》、《辭海》均無記載。但據小説家吳承恩借武曲星君(負責掌管官員的星君)之口認為“弼馬温”就是御馬監正堂管事,手下還有監丞監副典簿、力士等大小官員不少人,管轄天馬千匹。作者原意是玉帝在戲弄猴王。另據《西遊記》註釋者黃肅秋注:“弼馬温,民間傳説,猴子可以避免馬瘟,這裏的官名是作者採用了這個傳説,改換了弼(闢)、温(瘟)兩個同音字而成的。”
據筆者查考,上述傳説最早見於唐代宰相房玄齡所著之《晉書·郭璞傳》。郭璞(276—324),東晉訓詁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自幼聰慧超人,博學多才,好古文奇字,尤喜陰陽卜筮之術。有一天,郭璞外出拜會將軍趙固,適逢趙固心愛乘馬突然死去,甚感悲惜,心情不佳,閉門謝客。郭璞讓門吏領他到馬廄看看那匹突然死去的馬,便告訴門吏“你去通報一聲,説我郭璞能將死馬救活”。趙固一聽,喜出望外,趕忙出來相迎,並問郭璞有什麼好辦法能把馬救活。郭璞獻出良策説:“可派遣健夫二、三十人,手拿竹竿,向東行三十里,有山林陵樹的地方,便用竹竿打拍,見有一物出來,將它捉住帶回來,得此,馬活矣。”於是便按其説去做,果然抓到一物,好像是猿猴,就急速將它帶回趙府。那猿猴一進馬廄,便跳梁走往死馬頭處,“噓吸其鼻”(類似“人工呼吸”)。傾刻間,馬即能站立起來,“奮迅嘶鳴,飲食如常”。此奇聞亦另見東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幹寶所著《搜神記》卷三。宋代著名文學家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在考證“作死馬醫”成語中曾引用上述故事。“世俗無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謂之‘作死馬醫’。”朱翌在雜記中指出:“養馬家多畜猴,為無馬疫。”
另據南北朝北魏高陽太守、著名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明代著名大醫藥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載:“系獼猴於馬廄闢馬病 [2]  。”都説明了民間有畜猴於馬廄用來避馬瘟疫的習慣。
看來,小説家吳承恩就是根據古籍上所述獼猴能闢馬瘟疫的原型,巧妙地運用幽默詼諧的筆調,將“闢馬瘟”三字的諧音化成“弼馬温”這一官職的,而且顯然是頗具科學性的。
孫悟空是怎麼當上弼馬温的
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裏學到出神入化的神通和七十二變的本領,奪取了東海龍王的“如意金箍棒”,又大鬧森羅殿,私改生死簿,使玉帝大為震驚。玉帝便依太白金星之言,降了一道招安聖旨,封孫悟空為“弼馬温”,將他請到天宮,希望以此來約束美猴王
中國古代的神仙譜系,包括神仙職官,有不少是想象的產物——人間本無此官職。但是,《西遊記》雖是神話小説,人物的官職,卻也並非全是向壁虛構,很多都是沿用明朝官制,“弼馬温”一職也並非無緣之木,無水之魚。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弼馬温”這個官職?
明代設御馬監,始於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執事者全由太監擔任。這些掌御馬監事的太監,官職為正四品從四品正五品,並非不入流。但他們若飼養不力,致馬死亡,便要受罰治罪,與《西遊記》中天上御馬監眾監官所説“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的情景相同。
明朝管御馬的機構,叫太僕寺,始設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三月,正職叫太僕寺卿,副職叫少卿。猴王當叫“孫太僕”才是,為什麼叫“弼馬温”?別説是明朝,其他任何一個王朝的官制裏,都沒有“弼馬温”這個職位。
據一些玄怪筆記記載,東晉大將趙國的馬突然死了,有人用一隻猿猴樣的動物救活了它,所以後人便常在馬廄中放一隻猴子,認為這可以使馬不得瘟疫。而我國傳統醫學也有此看法。例如北魏人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説:“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系獼猴於馬廄闢馬病”之説 [2]  。“弼馬温”與“闢馬瘟”同音,於是《西遊記》中玉帝天宮裏便杜撰出了一個“弼馬温”官兒,專候孫猴王來補缺。
後來,孫悟空從別人口中得知,弼馬温是個“未入流”的最低最小的官兒,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於是,呼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一路打出天門,回到花果山。眾猴們見到他,也大為不平:“大王在這福地洞天之處為王,多少尊重快樂?怎麼肯去與他做馬伕?”
平心而論,以孫悟空的本事,所任竟不如豬八戒在天界的官職天蓬元帥威風,也不如沙僧在天界的官職捲簾大將響亮,難怪他抱屈。所以,這一故事中,孫悟空表現出了強烈的自尊。直到取經中,他最惱的還是別人叫他“弼馬温”。如果有哪個妖精不知趣地觸痛他的舊傷,他便會以加倍的仇恨去剿滅他們。
《西遊記》中的這段故事,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吳承恩在這裏是明白無誤地譏諷當朝統治者不會用人。吳承恩作為“名震一時”的大文人,直到四十多歲才得了個“歲貢生”,六十多歲才作了個長興縣丞。吳承恩借孫悟空造反的故事,是在替自己,也是替天下所有懷才不遇的才子們打抱不平。
參考資料
  • 1.    吳承恩.西遊記: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三秦出版社 京華出版社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1986
  • 2.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明朝張鼎思拓印版,公元1603年,明萬曆31年:第五十卷,獸之一,馬本經,第二十二頁,從右往左第四列
  • 3.    (明)李時珍著. 本草綱目 第4冊[M]. 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9.03:173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