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

鎖定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是2010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里斯托夫·金。
中文名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
作    者
克里斯托夫·金
出版時間
2010年02月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1-10109-0
定    價
38.00 元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夫·金
克里斯托夫·金(Christopher Jing, Ph.D.),夏威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倫斯勒理工學院金融管理博士、哈佛大學投資戰略決策項目研究員,長期關注和從事金融投資與危機管理、高科技風險基金、跨國企業發展戰略和高端職業教育。現任中美高端職業教育集團創始人、美中高端人才職業促進會會長、硅谷信息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合夥人、中國培訓財富網首席教育官;兼任斯坦福大學、東京大學、莫斯科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客座教授、西北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國研-斯坦福論壇、國家外專局、谷歌、蘋果、太陽、雅虎等特邀中國發展戰略演講嘉賓。曾任愛德華瓊斯兄弟投資(AG Edwards & Sons)半導體和計算機產業分析師、愛德華瓊斯(Edward Jones)投資組合經理、美國太空總署人工智能公司首席執行官。 [1]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內容簡介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是第一部破解高科技、現代危機、強世大略之間邏輯淵源和因果博弈之作。在現代社會,高科技作為新生產力使人類的創新智慧和生產能力如虎添翼、日新月異,然而無所顧忌地開發和享用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無序地挖掘和揮霍地球上稀缺的可利用資源,勢必將留給子孫後代的有限儲備掏個一乾二淨。高科技催生現代危機,已經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減速高科技、和諧大自然、重振民用產業、儲備稀缺資源、緊縮貪婪、大愛無垠”是人類如何破解現代危機全新思路的主軸。本書一反加速高科技發展的壟斷思維和現代危機演變的教科書模式和因果解讀,從太空的角度透視地球和人類,以狼示警,借古醒今,力圖在愈演愈烈的現代危機羣中,為人類走出危機探索可操作戰略思想和生存之道,在風雲變幻的世紀變遷中,為整合全球資源重建行動綱領和遊戲法則。破解危機,走出危機,是本書引領現代全球戰略思想的獨到之處。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特色

4.1獨特的太空視角
4.2破解危機的戰略高度
海派文化,平面和立體地展開高科技與人類社會以及現代危機之間相生相剋、鬥智鬥勇的奇異畫卷。
4.3結構特徵
時空隧道(歷史篇),最後尋覓地球與人類破解危機走出危機的生存之道(出路篇)。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核心觀點

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經在出版社內部引發眾多爭議的書。作者克里斯托夫·金博士從太空看地球,從高科技逐鹿場探索人類未來的生存軌跡,並從中尋覓破解現代危機的真諦;從現代危機羣的特定模式出發,切入供需結構失衡和制衡的淵源關係,穿越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時空隧道,最後尋覓地球與人類破解危機、走出危機的生存之道。
5.11、減速高科技的必要性和時代意義
拯救地球和人類的崇高目的。減速高科技,不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任何負面的影響,反之,大自然稀缺的資源得到珍惜,人類的貪婪受到緊縮,戰爭的危機相對減少,地球的生命力持續更長。減速高科技,與全球正在如火如荼推動的低碳經濟戰略同步,既不能為了大力發展犧牲生態環境,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在這兩個重大選擇面前,人類必須作出明確無誤的抉擇,在高科技文明和生態文明之間築起一條綠色通道。
5.22、高科技是現代危機的幕後推手和加速器
蝴蝶效應”傳導的現代危機羣,撲朔迷離,愈演愈烈,如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朝核危機、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社會危機、糧食危機、H1N1流行病危機等等。隱形的科技危機是所有現代危機得以催化、蔓延和極端化的最核心危機。
5.33、危機起源——供需結構永久性失衡
5.44、重新評估工業革命和高科技的利與弊
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崢嶸歲月,人類經歷了千萬年進化的發展過程,在那麼長的歷史時期裏,高科技並沒有顯現蹤影,不可能參與人類開發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活動,然而,人類照樣生存,五穀豐登,物種繁衍,自然資源豐富,環境生態美好,污染幾乎沒有。高科技自18世紀中葉從西方工業革命的襁褓中脱穎而出,一路走來,為人類社會創造了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它不僅閃爍着高科技最後的輝煌,同時莊嚴宣告,它與地球和人類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在不得不對峙的世紀決戰中即將攤牌、打響。如果不是高科技的出現導致地球和人類產生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又是什麼?可以想象,如果人類無動於衷,放任自流,今後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何去何從?
5.55、第四代科技大潮只窺樹木、不見森林
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第一代和第二代工業革命經歷了近260多年的發展週期,奠定和搭建了科技變革的堅實基礎和廣闊平台。第三代科技浪潮,則將前兩代工業革命奠定的基礎、集成的資源和累積的成果在廣闊的平台上發揮和使用到極致,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代科技革命。第四代科技浪潮,已經談論了若干年,進行了無數的嘗試,仍然遲遲只窺樹木,不見森林。幾乎每一個人都翹首以盼,期待更加激奮人心的下一代科技革命的來臨,渴望借第四代科技的神臂,帶動全球經濟走出現代危機。不少科學家和學者,甚至錯誤地將第三代科技革命在某些領域的延伸和突破,一相情願地理解為第四代科技夢幻的來臨。
5.66、減速高科技是走出危機的必由之路
資源配置重新整合,有效地應用和再植於傳統的民用工業,按需開發高科技,按計劃配置和開採自然資源,直接服務於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有限地減速高科技,並不意味着放棄高科技,而是更有效更合理地使之為地球和人類服務,避免科技危機漫無邊際地向縱深無序擴張,最後嚴重偏離航程、覆水難收。
5.77、為什麼要從太空看地球?
5.88、科技危機絕非危言聳聽
石器時代。”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中,恐怖分子利用劫持的航空飛行器和分秒不差的高科技通訊手段,瞬間摧毀紐約世貿大廈“雙子樓”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9·11以慘烈極端的方式昭示天下: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最有效的相互較量和殘殺,已經離不開高科技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在高科技日趨完善精良的今天,倘若另一批武裝到牙齒的高科技怪才,潛入美國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的核試驗發射中心,一步到位地控制住核武器啓動裝置的神經中樞……那對全世界意味着什麼?
5.99、強世才能強國
5.1010、中國融入世界領袖集團的強世之路

強世大博弈--減速高科技·再塑新世紀目錄

目 錄
引子 居安思危、正本清源 1
危機篇 現代危機啓示錄
第1章 高科技與現代危機結伴同行 12
1.1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13
1.2 借古醒今,以狼示警 18
1.3 隱形的高科技催生現代危機羣 22
1.4 不要輕言全球危機已經觸底 27
1.5 高效率觸發的失業時代正式來臨 34
第2章 高科技逼近終結 41
2.1 “永動機”一相情願 42
2.2 現代版“皇帝新衣” 43
2.3 金融高科技引爆實體經濟危機 45
2.4 硅谷:全球高科技重地首當其衝 50
2.5 夕陽西下還是旭日東昇 54
第3章 達摩克利斯雙刃劍 59
3.1 歷史的劍鋒寒氣逼人 60
3.2 “谷歌地圖”裸露國家安全 61
3.3 “人肉搜索”蔑視人類尊嚴 62
3.4 夢碎“9·11”:反思“阿戰、伊戰” 63
3.5 誰離“核大國”一步之遙? 69
3.6 高科技:現代戰爭的“撒手鐧” 71
因果篇 供需結構永久性失衡
第4章 人類危機與科技危機的同源性 82
4.1 極難修復的失衡和錯位 83
4.2 供需“剪刀差”永無交集 87
4.3 三個“極限量”永遠制約需求 89
4.4 加速擴張的慣性剎不住 91
4.5 “產能過剩”積重難返 93
4.6 經濟危機有救,科技危機難説 95
第5章 2000—2009:又一個逝去的十年 99
5.1 始作俑者挑起非理性瘋狂 100
5.2 “輸血泵”雄風不再 102
5.3 投資的“軟肋”和“常青藤”戰略 106
5.4 風投巨星KPCB峯迴路轉? 109
5.5 金錢與優質項目的博弈 111
第6章 幾近失控的幕後推手 116
6.1 產業擴張催化地球升温 117
6.2 糧食危機衍生的世界問題氾濫成災 120
6.3 新能源泡沫在襁褓中孕育 126
6.4 人類奇蹟無助於水資源的純淨 128
6.5 社會危機牽一髮而動全身 132
歷史篇 穿越歷史的縱深
第7章 承接工業革命的高科技發展趨向 138
7.1 手工與機械的分水嶺 139
7.2 電氣化奠定全方位擴張 143
7.3 計算機網絡通信跨越時空 146
7.4 第四代科技夢幻想當然 149
7.5 點石成金,禍起蕭牆 153
第8章 人類堅守的陣地全線失守 157
8.1 機器人幽靈對沖就業生機 157
8.2 平面媒體在數字媒體的攻勢下潰不成軍 159
8.3 納米的光輝不再炫目 162
8.4 為什麼H1N1流感如此恐懼 164
8.5 克隆技術重燃道德戰火 166
8.6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 168
出路篇 破解危機、走出危機
第9章 在心智昇華中尋覓生存之道 174
9.1 不要奢求第四代高科技夢幻成真 175
9.2 讓危機意識深深嵌入現代世紀 177
9.3 東西融合呼喚馬克思的復活 183
9.4 在危機中甄別新的世界領袖 187
9.5 靠戰爭解決危機已經落伍 191
第10章 強世才能強國 201
10.1 經濟全球化:“整合”還是“瓜分” 201
10.2 硅谷浴火重生,再領風騷 208
10.3 東瀛韜光養晦,屢屢得手 211
10.4 德意志鳳凰涅槃,重振歐洲 216
10.5 現代諾亞方舟:中華民族破冰之旅 218
10.6 最後一杯羹:羣雄逐鹿科技場 227
第11章 人類沒有第二選擇 231
11.1 解李約瑟難題,建新科學史觀 232
11.2 只要做得到,其實並不難 242
11.3 “強世”體現領袖的風骨意志 245
11.4 突破傳統智庫壁壘森嚴的迷思 250
11.5 千萬年的滄桑浮沉不過如此 257
11.6 減速高科技,和諧大自然,重塑新世紀 260
附錄A 華山論劍:新華社專訪 268
尾 聲 歷史使命、義不容辭 271
鳴 謝 湧泉致意,摯誠為懷 27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