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龍翔

(前北京大學校長)

鎖定
張龍翔(1916年3月19日—1996年10月24日),浙江吳興人,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前校長 [5] 
張龍翔於1933年升入滬江大學化學系;1934年插班轉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1937年從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 [6]  ;1938年考取嶺南大學化學系研究生;1939年應聘到昆明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同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1940年改派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化學系學習;1942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44年應聘到重慶桐油研究所擔任研究員;1946年受聘到北京大學化學系擔任教授;1950年擔任北京大學代秘書長;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3年擔任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副系主任;1956年擔任北京大學科學研究處處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至1966年擔任北京大學自然科學處處長;1978年至1981年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81年至1984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1996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5] 
張龍翔先後從事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研究,胰蛋白酶自溶過程中化學結構變化和酶活性關係的研究 [3] 
中文名
張龍翔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
出生日期
1916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1996年10月24日
畢業院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1年至1984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性    別
政治面貌
民盟盟員;中共黨員

張龍翔人物生平

張龍翔
張龍翔(5張)
1916年3月19日,張龍翔出生於浙江省吳興(現湖州)南潯鎮。
1930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
1933年,高中畢業後升入滬江大學(現上海理工大學)化學系學習 [1] 
1934年,插班轉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
1937年,從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
1938年,考取嶺南大學化學系研究生。
1939年,應聘到昆明清華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農業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同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未能成行。
1940年,改派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化學系學習,從事致癌多環芳烴代謝作用的研究。
1942年,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化學系,在生物有機化學家安德森(R.J.Anderson)指導下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進行結核桿菌脂質化學的研究。
1944年,應聘到重慶桐油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1946年,受聘到北京大學化學系擔任教授。
1950年,擔任北京大學代秘書長。
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2年,由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張龍翔教授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三校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1953年,擔任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副系主任。
1956年,擔任北京大學科學研究處處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 
1960年—1966年,擔任北京大學自然科學處處長。
1978年,擔任北京大學教育革命部部長的張龍翔被委派擔任“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748工程)會戰組”組長 [9] 
1978年—1981年,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 [2] 
1981年5月—1984年3月,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1996年10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5] 

張龍翔主要成就

張龍翔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龍翔專於生物化學,從事致癌芳香烴代謝作用、結核菌脂質、葡萄糖脂肪酸脂、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並通過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研究動物的親緣關係,提出了大熊貓應在食肉目中劃為獨立一科的見解。1958年他領導生化教研室師生成功完成八肽(催產素)的化學合成。1985年在對胰蛋白酶結構與功能研究的基礎上,又開始了胰蛋白酶的分子設計與蛋白質工程的研究,這項研究成為國家高技術發展“863”計劃中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項專題研究 [1] 

張龍翔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在張龍翔的領導下,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批生物化學碩士點和博士點 [1] 
  • 教學建設
1954年,張龍翔與沈同教授一起開始籌建生物化學教研室,並於1956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國首先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學生物化學教研室 [2] 
  • 課程建設
張龍翔與沈同教授一起制定了生化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和主要專業課的教學大綱。張龍翔先後開設了《生物化學》《蛋白質化學》《酶學和生物化學大實驗》等課程 [3] 

張龍翔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6年
上海理工大學傑出校友
上海理工大學 [1] 

張龍翔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9年5月—1990年8月
中國生物化學會(現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一至三屆副理事長
1980年
國務院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1981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生物學科評議組副組長
1981年—1990年
中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選項目(China U.S.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CUSBEA)中方主席
1982年
北京生物化學會第一至第三屆理事長
1984年
生物化學雜誌》常務編委
1985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考選委員會委員及學務委員會委員
1986年—1992年
中英友好獎學金資格審查委員會副主任
1987年—1990年
國家發展高技術“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蛋白質工程主題評審委員
1989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第四次國際自然科學獎生命科學學部評審組成員 [4] 
1990年8月—1993年8月
中國生物化學會第五屆理事長 [8] 
1991年—1993年
“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評估員
1993年—1996年
“海外及歸國中國生物學者生命科學暨生物技術討論會”主席和名譽主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1] 

張龍翔人物評價

張龍翔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生物學科發展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1] (上海理工大學校友網評)
張龍翔是一位敬業、開拓和務實的好導師、好領導、好校長。先生為人樸實,不尚慷慨激昂的言詞。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終生致力於科學和教育事業 [3]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聖庚教授評)
張龍翔在北京大學任職期間,大力支持胰島素合成和“七四八工程”,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 (北京大學校史館評)
張龍翔熱愛祖國,追求真理,追求進步,作風正派,堅持原則,治學嚴謹,謙虛謹慎,克己奉公,平易近人,待人寬厚。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參加北京大學的各項改革活動,將他的一生奉獻給北京大學和新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5] (北京大學新聞網評)

張龍翔後世紀念

  • 張龍翔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
2016年3月19日上午,紀念張龍翔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暨“生命科學學院張龍翔基金”捐贈儀式在北京大學金光生命科學大樓一層鄧祐才報告廳舉行。會議由生命科學學院校友會會長許崇任主持。七位張龍翔先生家人,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傑、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小龍、北大方正集團黨委書記韋俊民、北京大學校史館館長馬建鈞、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趙文莉、廣東雙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杰鵬等,北京大學王學珍陳堃銶、陳守良、賈弘禔、黃文一等老教授老幹部,以及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院黨委書記柴真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座談會 [5] 
  • 捐贈文物
2018年1月30日,前北京大學校長張龍翔長子張元凱先生(1970屆技術物理系校友)攜夫人戴未英女士(1970屆物理學系校友),再次向檔案館、校史館捐贈了張龍翔校長的教案、日記、手稿、書信、文摘卡片、聘書等40餘件校史文物及部分校史資料複印件 [4]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