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鴻奎

(烏盟農業局總農業技師)

鎖定
張鴻奎(1903—1986),北京大興縣人。1923年畢業於北京市郊農業學校農學專科。
張鴻奎早年投身於棉花、水稻等作物的栽培試驗工作。1950年響應黨的號召任農科院作物系主任、助理研究員。1960年調至烏蘭察布盟農業科學研究所任馬鈴薯研究室主任。1978年任烏盟農科所副所長,同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同時,任內蒙古農學會理事、烏蘭察布盟農學會理事長、內蒙古馬鈴薯中心《馬鈴薯》刊物編輯、顧問。是烏盟農業局總農業技師。
《馬鈴薯實生薯生產上應用效果的研究》成果,1978年獲國家科學大會獎。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79年,張鴻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同年,當選為政協烏蘭察布盟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1980年,被評為自治區農牧業戰線勞動模範。同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8月,張鴻奎病逝,享年84歲。
中文名
張鴻奎
外文名
HongKui Zhang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籍    貫
北京大興縣

張鴻奎個人簡介

張鴻奎(1903—1986),北京大興縣人。1923年畢業於北京市郊農業學校農學專科。

張鴻奎個人生涯

張鴻奎早年投身於棉花、水稻等作物的栽培試驗工作。1950年響應黨的號召,支援邊疆赴內蒙古農業科學研究院開創馬鈴薯育種工作,任農科院作物系主任、助理研究員。1960年調至烏蘭察布盟農業科學研究所繼續從事馬鈴薯研究工作,任馬鈴薯研究室主任。1978年任烏盟農科所副所長,同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同時,任內蒙古農學會理事、烏蘭察布盟農學會理事長、內蒙古馬鈴薯中心《馬鈴薯》刊物編輯、顧問。是烏盟農業局總農業技師。
調入烏盟農科所後,張鴻奎開展了《馬鈴薯實生薯在生產上應用效果的研究》。馬鈴薯歷來是無性繁殖以塊莖作種薯進行生產的,一些病害藉此傳染,特別是病毒病能夠逐代積累,帶病帶毒的種薯連續用幾年後就失去種用價值。據研究資料表明,馬鈴薯經過有性繁殖過程,可以汰除絕大多數病毒和病害(除PSTV病毒)。據此原理可以利用馬鈴薯實生種子生產實生薯進行商品薯生產觖決馬鈴薯病、爛、退化的問題。在張鴻奎的主持下,經過近30年的研究,解決了實生種子育苗技術、生產技術等難關,並總結出南方、北方不同地區的生產及配套技術措施。實生種子在70年代開始推廣應用,短短几年推廣到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面積達40餘萬畝。其汰毒、防病效果好,增產效果顯著,北方地區一般可增產30—70%,西南地區可增產一倍以上。而且實生種子可貯存10年左右。
由於馬鈴薯實生種子在生產上大面積的成功應用和收得的經濟效益,開闢了一條既經濟又適用解決馬鈴薯病爛、退化的新途徑,引起了聯合國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的重視,中心主任美國理查德·索耶博士率考察組分別於1978年、1979年兩次來烏盟和西南地區進行考察,中心副主任佩奇博士於1986年3月專程前來烏盟考察。
《馬鈴薯實生薯生產上應用效果的研究》成果,1978年獲國家科學大會獎。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79年,張鴻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同年,當選為政協烏蘭察布盟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1980年,被評為自治區農牧業戰線勞動模範。同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8月,張鴻奎病逝,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