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鬱光

鎖定
張鬱光(1905-1938),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曾參加北伐戰爭。後曾任山東省教育廳督學、曲阜第二師範學校校長等職。“九一八”事變後,支持學生赴南京請願。1932年3月遭通緝,隻身逃往北平,入東京日本帝國大學學習。“一二·九”運動爆發後,回國參加救亡運動。“七七”事變後,任聊城範築先部政訓部少將高級參議,投身於魯西北地區的抗戰工作。1938年1月,受中共中央軍委豫魯聯絡局委託加入範築先部,任少將參謀。同年6月任山東第六行政區政治幹部學校副校長,主持校政。11月,日軍進攻聊城,城陷被俘,英勇不屈,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張鬱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38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華北抗日三烈士”
出生地
山東濟南
職    務
魯西北政治幹部學校副校長

張鬱光人物生平

張鬱光(1905-1938),原名舒義。濟南市人。抗日烈士。1919年秋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當時,在“五四”運動影響下,他不斷閲讀《新青年》《新潮》等進步期刊。1924年考人北京師範大學理學院數學系。1926年參加了李大釗等人領導的反對日軍炮轟大沽口的愛國運動。
1927年,師大尚未畢業,即投身廣州,參加了北伐軍。1928年北伐軍進人濟南,在泰安成立山東省政府,張鬱光在教育廳任督學。
1930年初任泰安山東省立第三中學校長,後又任曲阜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校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大力支持二師學生赴南京請願。1932年,國民黨省黨部捕共隊在二師大肆逮捕革命學生,他也被撤銷校長職務。不久,反動政府又發出捕捉他的通輯令。他隻身來到北平,後又東渡日本。
1935年冬,北平爆發了“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後,他決心回國參加救亡活動,於是繞道朝鮮,於1936年春回到北平。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回到濟南,11月到達聊城範築先將軍的政訓處,被聘為少將參議。
1938年7月1日,經中共魯西北特委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他作為範築先將軍的政治顧問隨範到冀南抗日中心參觀學習。10月,國民黨從武漢派來一批軍政人員,企圖破壞範築先將軍在共產黨支持協助下所創建的抗日根據地,他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粉碎了國民黨的陰謀。
1938年10月,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掃蕩”。10月14日下午,聊城遭日軍圍攻。15日,他在與日軍搏鬥中壯烈犧牲。 [2] 

張鬱光人物事蹟

1938年1月,根據黨組織建立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張鬱光到達山東省第六區專員、保安司令範築先處,被聘為少將高級參議。在中共魯西北特委的支持和影響下,致力於魯西北地區的抗戰工作。3月初,受範築先委託,張鬱光和另外兩人到徐州,向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要補給,以解決物資困難問題,但無結果。此後,他又到武漢找國民黨政府軍政部要補給,由於受到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的誹謗,也收穫不大。在武漢期間,經八路軍駐河南辦事處負責人彭雪楓介紹,見過中共中央長江局負責人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他還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學聯代表大會,並在會上作了《關於山東敵後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發展情況》的報告,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介紹了魯西北堅持抗戰的情況,受到中共中央長江局機關報《新華日報》和其他進步期刊的熱情支持。
1938年春,張鬱光任中共魯西北特委高級統戰小組成員,在鞏固和加強共產黨與範築先的統一戰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月上旬,中共魯西北特委以山東省第六區遊擊司令部政訓處名義召開第一次政工人員大會,將原政訓處改為政治部,並在魯西北各抗日遊擊隊普遍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張鬱光向大會主席團轉達了董必武等人的指示,介紹了武漢之行的所見所聞,使範築先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堅決依靠共產黨,才能堅持到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同月,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抗戰的需要,山東地方黨組織仿照陝北公學的辦法,籌建了第六區政治幹部學校,張鬱光任副校長,主持校內的一切事務。這所政治幹部學校為魯西北各抗日縣政府和抗日部隊培養了一大批骨幹,並使很多愛國青年通過這所學校走上了革命道路。6月,經中共魯西北特委批准,張鬱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9月下旬,作為政治顧問,張鬱光隨同範築先到冀南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河北南宮出席了冀魯兩省軍政聯席會議,會見了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朱瑞、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冀南軍區司令員宋任窮、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楊秀峯等領導人。這次會議討論瞭如何加強和鞏固華北特別是河北和山東兩省平原地區抗日根據地以及游擊戰爭問題。10月3日至5日,範築先在聊城召開魯西北軍政聯席會議,張鬱光參與了《第六區抗戰行動綱領》《戰時經濟政策》《整軍方案》等會議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0月,他還在《戰地文化》半月刊上發表《游擊區的教育問題》,闡述共產黨人對戰時教育的方針政策。10月,範築先部的參謀長、國民黨頑固分子王金祥製造鄄城事件,殺害了共產黨員、範築先部第十三支隊副司令王青雲和政治部主任汪毅。張鬱光、姚第鴻等代表政治部,與以王金祥為代表的頑固分子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1938年11月14日,日軍從東阿渡黃河進攻聊城。已經先期撤出城的張鬱光和姚第鴻,奉命回城內催促範築先出城。但範築先被國民黨頑固分子、山東省民政廳廳長李樹春拖在城內,失去了撤出城的有利時機。張鬱光遂協助範築先指揮守城作戰。15日,在城門被日軍攻破、範築先殉國、守城部隊陷人混亂狀態的情況下,張鬱光等人同日軍展開了英勇搏鬥,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3] 
參考資料
  • 1.    張鬱光  .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9-01]
  • 2.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山東省志  人物誌  上冊,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03,第30-31頁.
  • 3.    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山東編年史 第2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02,第679-6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