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鬥樞

鎖定
張鬥樞,字鎮衡,湖南省新化縣時雍團白溪(今白溪區)人。赴日本留學,參加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歸國後,在長江下游從事革命活動。 [1] 
中文名
張鬥樞
性    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省新化縣
人物生平
張鬥樞,字鎮衡,湖南省新化縣時雍團白溪(今白溪區)人,生卒年不詳。家素殷富,從小隨父移寓南京。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黃興組織華興會,為供會員通訊和傳播新文化,在長沙南陽街組設“作民譯社”,張鬥樞先後資助萬餘元。次年,赴日本留學,參加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歸國後,在長江下游從事革命活動。清宣統元年(1909年),新軍第二十三混成協的鄒永成,被迫離開蘇州至南京,匿居張鬥樞家,得以在滬寧各地開展秘密串聯。同年冬,張鬥樞接受上海同盟會組織派,同鄒永成、劉承烈赴日本向同盟會總部彙報。次年五月,張鬥樞與譚人風、鄒永成等在宋教仁寓所寒香園集會,一致認為革命重點應轉入長江流域,籌組同盟會中部總會作為策動機關,比推張鬥樞與鄒永成回新化原籍籌集經費。旋因黃興準備廣州起義,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組織廣惠礦務公司,公司由張鬥樞主持,作為革命黨人的聯絡機關。武昌起義漢陽失守後,張鬥樞去上海蔘加瀘寧革命,與縣人周來蘇、鄒序彬同在李燮和的光復軍司令部任參謀,策劃收復南京。民國2年(1913年)3月,其契友宋教仁在瀘被刺,樞憤而出國,在日本開辦牙刷工廠。抗日期間,曾攜奶牛數頭返回新化白溪,後逝於南京。 [1] 
參考資料
  • 1.    新化縣誌編纂委員會,新化縣誌,湖南出版社,1996年04月,第1058-10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