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順

(南宋抗蒙將領)

鎖定
張順(?-1272年),綽號“矮張”,南宋抗蒙將領。 [2] 
張順農民出身,智勇雙全,在民兵中有威信。鹹淳八年(1272年),元軍已圍襄陽(今屬湖北)五年,城中物資奇缺。宋將李庭芝招募敢死士,張順與張貴應募為都統。 [2] 
鹹淳八年(1272年)五月,張順率勇士援襄陽。張貴先登舟,張順殿後,使元軍的舟師佈滿江面,無隙可入,張順率輕舟沿漢水南下,突破元軍封鎖,黎明時抵達襄陽城下。但收軍時未見張順,幾日後,張順屍體浮逆流而上,死相慘烈,人們結冢安葬,立廟祀之。 [2] 
別    名
矮張
所處時代
南宋
逝世日期
1272年
本    名
張順

張順史料記載

張順 [1]  ,民兵部將也。襄陽受圍五年,宋闖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於均、房,即其地造輕舟百艘,以三舟聯為一舫,中一舟裝載,左右舟則虛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賞募死士,得三千。求將,得順與張貴,俗呼順曰"矮張",貴曰"竹園張",俱智勇,素為諸將所服,俾為都統。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輩或非本心,宜亟去,毋敗吾事。"人人感奮。
漢水方生,發舟百艘,稍進團山下。越二日,進高頭港口,結方陳,各船置火槍、火炮、熾炭、巨斧、勁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紅燈為識。貴先登,順殿之,乘風破浪,徑犯重圍。至磨洪灘以上,北軍舟師佈滿江面,無隙可入。眾乘鋭凡斷鐵緪攢杙數百,轉戰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絕援,聞救至,踴躍氣百倍。及收軍,獨失順。越數日,有浮屍溯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直抵浮樑,視之順也,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如生。諸軍驚以為神,結冢斂葬,立廟祀之。

張順《宋史 張順傳》譯文

張順是民兵的一員部將。襄陽城被圍困了五年,宋朝將領知道它的西北面有一條叫做“清泥河”的河流,發源於均州、房州,就在這個地方造了輕快小船上百艘,將三條小船連在一起成為一艘舫,用中間一艘小船裝載兵士,左右兩艘則將其底鑿空並蓋上蓋子來作為掩飾。宋將給出重賞來招募死士,招得三千名。想要招募將領,招得了張順和張貴。人們稱張順為“矮張”,張貴則叫做“竹園張”,他們都智勇雙全,一直受到將士們的信服,被封為都統。他們下令道:“這次行動不過一死罷了,如果你們有誰不是出於本心跟隨,最好快點離開,不要妨礙我們的大事。”將士們人人都感到振奮
在漢水漲水時,派出百艘戰船,緩緩進入團山下。過了兩天,進入高頭港口,工事佈置好後,在各船中裝備了火槍、火炮、燒紅的木炭、巨大的戰斧、強勁的弓弩。在入夜過了三刻後(“漏”是古代計時之器,指報時漏斗裏的滴水。“下三刻”是指古代一個時辰分為上、中、下三刻),啓航出江,用紅燈作為信號。張貴做先鋒,張順殿後,他們乘風破浪,迅速突破重圍。到了磨洪灘以上,元軍的兵船佈滿江面,沒有突圍的縫隙。眾軍士趁着鋭利的士氣斬斷敵人用鐵索連起的杙船幾百艘,轉戰二十里,到黎明時分抵達了襄陽城下。襄陽城中已經很久沒有救援了,聽聞援軍到了,士氣頓時高漲百倍。到收軍的時候,唯獨沒有看到張順。過了幾天,有一具浮屍逆流而上,身穿戰甲,手拿弓箭,一直漂到浮橋下,人們一看原來是張順,之間他身中四槍六箭,臉上滿是憤怒的表情,彷彿活着一般。眾將士都認為他是神,於是為他立碑安葬,並且為他立了一座廟來祭拜他。
參考資料